第626期【随文写作】

                            随文写作

                                            文/程玲燕

                                      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闻,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体裁。如何快速把握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的不同特点,这是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事情。第三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人物特写,在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三篇消息后,设计了把特写改写为消息和现在诗歌的作业。

  学生习作展示:

                  跳水姑娘吕伟赢金牌

        印度新德里1982年11月24日电 中国运动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第十九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 当天,我国运动员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场上观众屏息敛声。随着比赛开始,我运动员先是向前翻腾一周半,接着又在空中转体三周。以1.7秒的时间完成了所有跳水动作,赢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



"飞天"凌空

看!那一面面迎风飘舞的彩旗

似在加油、打气。

一个个运动健儿蓄势待发,

而她,从容、沉静。

轻轻舒展、双臂举起,一蹬

瞬间,

那修长美妙的身体被托住,

如凌空翔舞的"飞天″,

轻盈、优美。

紧接着,

翻腾一周,转体三周,

动作疾如流星,

却又潇洒自如,

如笔直的箭,

"哧″的一声

直插碧波之中,

四面水花却悄然不惊。

听!那一阵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是回响在耳边胜利的声音。

古有木兰冲杀场,

今有吕伟创佳绩。

我知道

这是意志的考验,

高高的跳台上,

留下长长的坚持;

我知道

这是勇气的考验

每一次的跃跃欲试

充满执著和坚定;

我知道

你是今天最年轻的新秀。

我衷心

为你祝福!

为你喝彩!

吕伟

                                  139班 周晓蕊

【师评】《“飞天”凌空》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新闻特写,小作者将其改写为消息和诗歌两种形式,新颖独特,同时有助于把握消息与特写的不同特点。

                                      二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语言质朴,真情在平实的叙述中流露。流行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与此文的语言风格特别相似,而且也是以时间为线索,娓娓道来人物经历。所以学习此文时,带着学生整体梳理出相关事件及其表现的人物品质后,出示歌词《父亲写的散文诗》,并总结出父亲与“我”两种人称转换的特点。布置写作,模仿《父亲写的散文诗》,改写《回忆我的母亲》。

部分学生习作展示:

        回忆我的母亲

        文\139班李佳怡

一八八几年的某天

寒风呼啸而过

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孩子欢快的笑声

眼前还时时闪现着孩子稚嫩的睡颜

手上还残留着孩子温润的体温

我狠狠给了自己两巴掌

泪水决堤而出

这是我母亲铭刻在生命里的悲痛

多年以后我看到

仍让我心痛不止

一九零零年

田里旱出了一道道水波般的裂纹

鹑衣鹄面的农民

衣不遮体 ,蓬头垢面 ,哀嚎着向前

铜拳铁掌呼呼作响

血溅了满天

回忆起一八九五年那天

地主气焰嚣张的让我们搬房子

泪眼朦胧间

家人哭啼着走远

紧紧抓住孩子的手

告诉他

别怕 ,还有我

这是我母亲亲身经历过的黑暗

多年以后 想到母亲那双哀愁的双眸

仍让我泪流不止

一九零五年的某一天

孩子背上行囊远行

孩子他爸深吸一口旱烟

让我再向乡亲们借点钱

他沉沉的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

宛如永远解不开的旋

看着孩子愈发硬朗的脸

不仅感觉他已经离我们好远

后来

孩子再也没有回家

只是远远寄来几封乘着思念的信

读着读着

泪就淌过了脸

一九一九年,那天

终于又看见孩子的脸

老伴搀着我的手

激动的泪流满面

看着孩子意气风发

宛如雄鹰

遨游于天

后来的后来

老伴在奔波中安详的合上了眼

收敛起思念

继续开垦着荒田

日复一日

直至再也扛不动锄头

想要再见孩子一面

又怕耽误了革命事业

我爱我的孩子

爱这片赤诚的热土

爱这个尚还在熟睡中的民族

我祈祷着

盼望着中国民族的伟大成功

直到在晨曦中慢慢闭上了眼

这是我从直那里得到的信中所记

现在想起仍觉得哀痛不已

直觉的我的母亲想一方就荒土

而我也当带着那份辛勤

为革命事业奋斗到老



                                    三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部编八上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属于人物传记。它写法独特,与《藤野先生》一文运用反语讽刺,白描塑造人物形象不同,与《回忆我的母亲》语言质朴平实,以时间为线索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也不同。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评论,茨威格驾驭语言至为纯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形象鲜明具体。这一点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前半部分以“热带森林”和“低矮的陋屋”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须发和面庞的特点,也突出了托尔斯泰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后半部分以利刃和飞禽走兽为喻,紧密结合其自身的生活阅历,用最强阵容的比喻“团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并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的思想内涵。

        运用曹静老师总结的四种比喻:情境组合设喻、速写式设喻、对比式设喻、特写式设喻,和学生一起聚焦比喻,读比喻句,找本体和喻体,梳理四种比喻的特点。

        上完本课,设计了随文写作,运用本课学习的“情境组合设喻”法,描写人物肖像。

        出示油画《父亲》,凝视画像,观察五官,感受特点,产生联想。引导学生说说,这张脸让你想到了什么。通过短暂观察,学生的回答令人惊叹:贫瘠的黑土地,荒芜的戈壁滩,崎岖不平的山路,被犁铧犁过的土地,阴霾覆盖的地球,中国地形图……我暗暗惊喜,这次的写作训练一定会有大收获,果然……



  学生习作展示:

        他,生就是一张多皱纹的脸孔。一张脸上,不知被皱纹割裂了多少块,黝黑的双颊像是大陆两岸突起的高山,脸颊上的皱纹像是从高山上发源的河流,缓缓地流向各方。戈壁滩似的额头上,悬崖峭壁连绵起伏。

        他的脸膛黝黑,就像是一块贫瘠的黑土地,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在了这片土地上,而他的子女从他的脸上掠夺了太多太多,如今只剩下了这一片荒凉的凄景。他的眼睛是不被人重视的,深陷的眼窝恰似两个盆地,里面也许藏着这位老父亲最朴素的心灵。盆地上方的高山——眉骨,高出这深陷的盆地,眼睛上的几根眉毛,又好似“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岁月侵蚀了他的胡须,露出两只厚厚的嘴唇。看着这样的老人,属实让人心疼。                   

                                        (138班申恩威)



        他生就一副黝黑的脸庞,犹如浓浓的黑烟覆盖了整片天空。难看的胡髭像大火烧过了的稀疏的荒草地,堆在那贫瘠的土地上的只剩几根枯草在风中挣扎。小眼睛上方的眉毛,像被摧毁了的、腐烂了的老树根,毫无生机。随处可见的横梁,使整张脸像被摧毁过的城市的大地一般,裂开了一道道缝儿,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那嘴唇和那寥寥无几的牙齿则形成了此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证明这里原来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头发被毛巾一层一层的裹起来。那鼻梁的轮廓倒也让人看出几分生机。这张脸虽然脏乱、平庸,但却很质朴、感人。

                                  (139班殷紫菱)

 



        父亲那黝黑的脸,黑的发亮,像极了东北贫瘠的黑土地;脸上那深浅不一的皱纹,是被犁耙划过的沟沟壑壑;他的嘴唇似树皮一般,被岁月搁置风干了许久;少的可怜的门牙已守不住嘴巴,任凭它如废弃回收站般,好坏都往里塞;那双手,早已如一把破败不堪的大伞,布满茧子,食指上的血迹清晰可见,但就在这样的一把伞下,不知收获了多少麦子、谷穗。他的整张脸,毫无光泽,干燥不已,这便使得脸上的汗珠耀眼夺目,仿佛是久旱逢甘霖。他的双手颤颤巍巍地举着一碗浑水,一口喝掉了大半碗。为了明年的收成,喝完还得继续努力啊!但是,他略显笑意,目光深邃,仿佛看见了希望,因为他的背后,早已呈现出一片金黄。

                                (139班申梓钰)

 



        那是一张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脸。脸上沟壑纵横,皮肤藏污纳垢,凹凸不平。

        这简直就是缩小版的中国地形图。盆地般的双眼深凹在山峰似的眉骨下,盆地下的高山――鼻子毅然挺立在土地上,突出的颧骨状似高原,崎岖不平。犁过的田地被人遗忘,使整片土地黯然失色。满脸的皱纹,就像滔滔河流养育着世间万物。干涸的嘴巴,是河流与稀疏的林地之间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了无生机。

        一颗满含热情与希望的心寄居在这样一块贫瘠的黑土地上,实在叫人感叹。

                                (138班焦诗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626期【随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