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成一个“局外人”

《局外人》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的代表作,他写这本书书时年仅26岁。内容虽然很短,但它写的既简约又深刻,很容易引发人的思考。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小职员,过着平庸生活,他把母亲安置在养老院 , “自从去年以来我就几乎没来探望过她。当然,也由于来一次就得占用我的一个星期天,且不算赶公共汽车、买车票以及在路上走两个小时所费的气力。”

在母亲的葬礼上,他似乎一直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拒绝看母亲最后一眼,说不上母亲具体的岁数,守灵时烟和咖啡依然不能消除自己的困倦。“强烈的灯光照在白色的墙上使我倍感困乏”。母亲的院友也来守灵时,“这时,我才发现他们全坐在我对面的门房的周围,轻轻晃动着脑袋。一时,我突然产生了这么一个滑稽的印象:这些人似乎是专来审判我的。” 

葬礼上烈日热浪让自己头昏眼花,他观察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迷茫困惑,精神恍惚,甚至想到了“要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时所感到的那种喜悦”。

默尔索的女友玛丽经常会问他爱不爱自己,他说这种话毫无意义。她问他是否愿意跟她结婚,他说:结不结婚都行,如果她要,我们就结。

默尔索后来杀了人也是稀里糊涂的,热气,尘雾,汗珠,海浪,刀的锋芒,似乎一切都在压迫着他,只有那震耳欲聋的枪声才能给他解脱。

默尔索被逮捕后,他觉得“自己的案子很简单,司法程序是一场游戏”。法院却开始调查他的个人生活,特别提到了他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得无动于衷” 。

跟律师的沟通过程也不顺畅,“他没有理解我,他对我有点反感。我挺想向他说明,我和大家一样,绝对和大家一样。但是,说这些话,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处,而且,我也懒得去费口舌。”。重复的诉说案件的过程让他烦躁,“这么一个老故事重复来重复去,真叫我烦透了,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

监狱里面,默尔索通过睡觉,回忆消磨时间。“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法庭上检察官,律师,证人轮番出场,听到那么多人讨论自己,默尔索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时他想插进去讲一讲,律师却说别做声,这样对案子有利。“可以说,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甚至有一刻他觉得自己已经离这个法庭很远了。

检察官以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态度为例,证明他的灵魂是空虚无物毫无人性的,进而推断他的杀人是有预谋的。“他说我不想见妈妈的遗容,说我抽了烟、睡了觉、喝了牛奶咖啡。这时,我感到有某种东西激起了全大厅的愤怒,我第一次觉得我真正有罪。”

他依然像局外人一样格格不入,“房间里愈来愈热。像往常那样,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

法庭的最终的宣判是死刑,指导神甫劝说他相信上帝,上帝会帮助他的。默尔索说“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产生兴趣。”

故事的结尾,“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这样的困惑,“局外人”默尔索是活得真实还是冷漠?

如果是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意义是别人的强加的;一起都是无所谓的,没有必要为别人而活。那这种人生观有参考意义吗?

还是作者对真实的忠于内心的生活在现实中的碰壁,来暗喻这个世界的荒谬?

也许你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自己也在“局中人”和“局外人”之间不断转换。

不管怎样,《局外人》给你了思考,关于人生,关于世界观,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活成一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