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革新是陈嘉庚成功的第二大法宝

陈嘉庚先生创业历程:

1890年:17岁。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18岁。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2年,接管“顺安”号米店。

1900年,陈嘉庚在回乡守孝期间,投资购买田地,建造房屋,前后两年多时间在厦门购了近60处房产,包括后来的磁安街。

1904年,先后创办了新利川黄梨罐头厂和“日春”号黄梨厂;购进500英亩空地,取名“福山园”,种植黄梨;同年6月在新加坡,开始谦益米店。

1906年,开始涉足橡胶业,套种橡胶。

1911年,陈嘉庚专程到暹罗,考察当地市场,开设第四家黄梨罐头厂;同时间购进稻谷,开始经营熟米生意。

1914年,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看准商机果断的决定运营航运业。同年,陈嘉庚发现战争时期黄梨罐头成为奢侈品,制造罐头所用的白铁皮需求量激增,他再次抓住商机减少黄梨生产并抛售白铁皮,获利近100万元。

1916年,陈嘉庚逐渐将黄梨种植改为橡胶种植,将黄梨罐头厂和熟米厂改为橡胶制造厂,加工熟胶片,外销欧洲。

1919年,陈嘉庚组建陈嘉庚公司,开始研发生产质量过硬的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人力车轮胎以及款式新颖质量一流的箱包,鞋帽,雨衣等新产品,实现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植到兼有工业和制造业的飞跃。

1922年,虽然国际市场萧条,橡胶价格连续三年下滑,但他认定橡胶是朝阳行业,一口气买下9家橡胶厂。

1923年,陈嘉庚当选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总理,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 31岁。陈嘉庚创业有成,资产达1200万元,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26年欧美国家因,橡胶制品获利丰厚,而大量投入生产,日本大力推行“南进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和出口津贴等国家手段,制造廉价胶片在东南亚市场压价倾销,陈嘉庚公司陷入困境。

1926年到1928年,陈嘉庚公司持续亏损,折损过半。

1931年8月,陈嘉庚接受债权人英商汇丰银行的条件,把独资经营的陈嘉庚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1934年,陈嘉庚企业全部收盘。

(以上根据贺春妮著《陈嘉庚》一书整理,望大家多多纠错指正。)

从陈嘉庚先生创业历程来看, 1904年到1925年公司达到鼎盛时期,10余年间,先生涉足行业近20个,无不体现出“革新”之思想,也是陈嘉庚精神的重要部分之一。他敢于标时代之新、立社会之异。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持续革新是陈嘉庚成功的第二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