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重疾险配置~让生病有保障

我平时没事喜欢自己钻研产品,加上经常帮别人比较保险产品,对保险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天聊点自己对重疾险和医疗险的认识,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全面,欢迎善意探讨。

先说概念,不用专业术语,全部大白话大家都看得明白。

医疗险顾名思义就是看病用的,一般都是消费险,也就是买一年管一年,不交钱就没有保障了。医疗险互斥,不管在几家公司买了几个医疗险,赔偿最多只能赔花了的医疗费,所谓"实报实销"。所以,医疗险赔偿其实是付给医院,它的存在不会让我们口袋里多一分钱,只用来不增加经济负担。因为医疗险是消费险,有很多人买了不一定能用到,不用也不会退回,所以它的杠杆很高,往往一年几百块就能享受高达几百万的保障,称之为百万医疗。

重疾险是得了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才赔付的,是保险公司给的真金白银,拿到重疾险的赔偿不一定要用来交医疗费,可以用来吃喝玩乐,也可以给别人花。重疾险的用途我在《为什么要买重疾险》里写过。重疾险有些是定期的,有些是终身的,有些是消费型,有些是返还型。产品本身花样也比较多,保轻症,保重症,额外赔付,分组赔付等等。有时间再详细写。总之,一分价钱一分货,不买别人说好的,只买适合自己的。

社保,居民医保,单位团体医疗保险等等,这些福利项目要好好珍惜,虽然有各种不足,但因为没有核保要求,对那些已患病无法购买商业保险的人而言,就是最后保障。

香港高端医疗保险,消费险,除了贵没毛病。为啥这么说?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医疗在美国香港等发达地区,这里的技术环境,专业服务,人文关怀都是国内医疗难以比拟的。医疗费自然贵得不像话,随随便便感冒住院花去一两万很正常。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商业医疗保险不可少。基础的公立医院是给社会底层的福利,私家医生和私家病房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因此,高端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动辄每年几万块也能理解。保险公司设计了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不同地区和不同自付额保费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包含美国地区保费会比不含美国地区同等条件的保费更贵,低自付额比高自付额保费更贵,私家病房(单人间)比半私家病房(双人间)保费更贵。但一般年度赔偿上限都有2000万港币,杠杆还是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香港还有一些专门针对特定疾病的定期险,比如保诚的"特选危疾治疗保",报销癌症,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关的治疗费用,将风险最高的三种重疾保起来,保费却没有高端医疗险那么高,性价比很棒。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后,来说说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怎么安排医疗险和重疾险比较合适。

普通家庭:国内社保+国内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定期重疾险。商业保险全部看中低保费高保额的高杠杆消费险,转移风险给保险公司,纯保障型。

小康家庭:国内社保+国内百万医疗险+香港重疾险。香港重疾险与国内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分红高,使得保障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降低。但麻烦在于必须跑到香港投保和外汇限制。对于小康家庭,用国内的医疗保险在国内三甲医院看病,百万医疗作为大病医疗费的补充。来香港旅游打疫苗顺便开银行账户买重疾险,理赔时人也不需要到港。

中产家庭(无移民需要):  国内社保+国内百万医疗险+香港特定疾病医疗险+香港重疾险。这样加一个香港的医疗险好处是当患有特定疾病时,可以选择去国外就医,接受最好的治疗。比如癌症,可以选择去美国治疗。

中产家庭(有移民预期):国内社保+高自负额包含移民目标国家的高端医疗险+香港重疾险。短期内还在国内生活,但大概率以后移民要在海外就医,可以趁年轻配置高自付额香港医疗险,避免未来因为身体原因买不到商业医疗保险。选高自负额为了降低保费,把风险上限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自付额),而且一般香港商业医疗险有可以无需体检降低自付额的机会,可以等移民后用这个条款加强保障。

富裕家庭:0自付额香港高端医疗险+香港重疾险。因为香港医疗险也认可国内三甲医院或者高端私立的住院费用,所以买好以后可以在国内比如和睦家这样的高端私立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好的医疗和好的服务。也可以选择海外就医。有保险自由行天下。

富豪家庭:买不买保险无所谓。不管生什么病,花几百万用来看病,都花的起,也不会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买保险更多是为了完成资产配置,合理节税。

所以,保险没有好不好,只有合适不合适。有人问,医疗险随着年龄越来越贵,可收入却随年龄越来越少,怎么破?可以同时配置储蓄险,用红利来付医疗险保费。看中的是储蓄险的稳定,省心省力。这个以后再详细写。

欢迎讨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疗险重疾险配置~让生病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