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到《人类简史》想到的

    昨天看了我的春节影单上的最后一部电影《流浪地球》。吸引我的绝不是科幻,毕竟虽然耳闻刘慈欣的大名,但是他的《三体》还刚从我的购物车跑到我的书架上,尚且处于待翻阅状态。电影的评分是吸引我的,吴京的加盟也是吸引我的(《战狼》和同题材的《红海行动》都让我感觉很棒)。进场之前,我下意识地先往口袋里塞了十张纸巾,结果每张都用透了还是没够。某人看之前就说我被什么“中国第一科幻大片”给骗了,看完以后跟朋友电话“好看,好看,没骗人,真的”。

    我不想去谈它的科技制作,虽然媒体评价“中国科幻电影也开始加入太空竞赛”,说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基石和丰碑”。它诚然站在一个五毛钱特效无比仰视的地位,但是基于太空方面的电影,譬如《2012》《地心引力》《星际穿越》总是类似的主题设计,甚至类似的情感泪点,所以虽然我被人与人的温情和恒久的爱数次打动,也极度推荐朋友去体验视觉大片的惊艳,我还是要说它真的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我想讨论的是漫漫时空,人类究竟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

    当男主被告知他所处的空间站,在最后的关头选择了舍弃地球,因为空间站已经装载了一切人类、动植物的基因和文明,只要我们找到最终的适合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那是否即使这种选择带来的痛苦会摧毁人心还是要去做这样的选择呢?是你,你会认可吗?承载我们记忆的地方早已被万年的冰雪覆盖不复荣光,人与人的温度和感情可以重新创造,迫不得已,舍弃掉那些无用的肉身,亲情的维系,是否可以创造更伟大的文明?而这样的文明里有我们所有人的牺牲?

    男主说:没有人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可是,人有什么好?我上个星期刚读完《人类简史》,人作为10万年前一个不起眼的族群,与萤火虫大猩猩相差无几,最后却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现在为我们人类服务的动植物总量远远大于人类总量,我们的科技已然发展到改变基因图谱,更甚至只要10-20年,计算机就能构建人工大脑。改变车辆武器轻而易举,而科技更加着重于改变我们作为人的本身,我们的情感,欲望。我们是否会活成影片里的“莫斯”,不需要一切的情感,只需要理智和逻辑?如果排除一切伦理,这个世界是否已经出现近似于神一般存在的“科学怪人”,藐视我们作为人的一切?如果科技发展到改变人的本质,把需要的责任感、大局观等根植于少年人的基因,那什么是需要被置换的,体验和成长还重要吗?

    历史的车轮一旦向前推动就无法退回到过去。如果世界发展到我们没有预料过的地步,而我们没有后悔的余地,那时候又何去何从?正如人类的能力一次又一次飞跃,这期间的代价是大幅度的物种灭绝,很多生物成为满足人类口腹之欲和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我们人类究竟想要什么?得到一切的力量,而不知其来路不知其方向,正如《人类简史》作者所说:天下危险,莫此为甚。

    我真希望我在高中时期就能读到这本书,我甚至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来读一读。我们过于注重微观世界,过于注重方法论而总是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的力量。我们提出了信仰,提出了去相信不同的宗教,或者相信消费主义带来的各种身份认同,例如粉丝经济,素食主义,环保主义,自我珍视自我宠爱,快乐主义……都让我们陷在一个巨大旋涡里,无论你是否身负绝技你都无法逃离。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种声音:不要想太多,及时行乐就好。那么,是谁要肩负起去思考去判断去改变的力量呢?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后退的,谁也不知道前面等着我们的会是什么。

    而我真的希望,人在一个大主题下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去产生不同的想法。如果时间可以被浪费,那么何妨浪费在这样的方向上呢?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流浪地球》到《人类简史》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