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心江郎才尽,卡片笔记法让你成为持续写作高手

当你面对一张白纸或者电脑空白屏幕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要是有一个能记住所有东西的超强大脑就好了!

但我告诉你:有,未必好。

俄罗斯有一个名叫所罗门.舍列舍夫斯基的记者就是个记忆天才。有一次开会,他因为不认真听被领导点名批评,没想到他一口气一字不差地说出了会议的全部内容,甚至连以前的也说了出来。经过专家研究发现,他能记住很多东西,甚至是能逐字背诵一部小说,但问题是他无法抽象思考,不理解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原本重要的东西,也都被繁杂的细枝末节淹没了。

舍列舍夫斯基的情况跟我们平时收集资料的情况相似。为了记住更多的东西,我们读书的时候不断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在书页的空白处写评语、写摘抄笔记、分门别类建立收藏夹等等,结果是收集的内容越来越庞杂,需要资料的时候根本无法迅速、准确地找到想要的内容,更谈不上整合不同想法了。


那么,如何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建立我们的信息库,让不同想法聚合,产生新的想法,促进我们的写作呢?


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以下简称《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介绍的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外部思想库”,通过不同想法之间的联系、整合,产生群聚效应,从而让我们可以迅速、高效地将我们的想法转化成令人信服的作品。

尼可拉斯.卢曼是德国著名学者,他以学术高产著称,30年间,他出版了58本书,数百篇论文,死后的手稿还被整理出版了六七本书。他的著作不仅数量多、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他实现得很轻松。好奇的社会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他的高能产出竟然全部源于他的9万张卡片笔记。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它又是如何具体操作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与我们传统的写作方法有以下三点不同:

01  改变思维模式,工作流程自下而上,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

毋庸置疑,写作是一个高度依赖认知和思考的过程。

我们平时的写作流程是怎样的呢?几乎都是从头脑风暴开始。当我们确定一个主题后,赶紧上网搜集资料,并试图从自己曾经平时做的笔记摘抄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手忙脚乱,东拼西凑之后把素材填充到文章中,勉强完成。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线性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只是一味地堆砌别人的观点,根本谈不上思想深刻和有价值,同时这种做法还消耗了我们的兴趣,让我们觉得写作是一件苦差事。

卢曼卡片系统遵循的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循环过程。它注重的是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卢曼认为没有人是完全从零开始写作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在兴趣的牵引下去阅读、思考、记录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随着不断地积累,这些记录想法的卡片就集合成了一个“外部思想库”。这样一来,写作就变得简单多了。

卢曼卡片笔记相当于给你的文章准备好了初稿,有成熟的论点、参考资料、引文等,你要做的只是修改这个初稿,把一连串的想法变成文字即可。

有了卢曼卡片笔记,你的写作会文思泉涌,有如神助,这会让你轻松完成写作任务,甚至会把工作本身当成一种享受和激励。

所以说,一个好的工作流程很容易变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推动你的工作向前发展。

02  解放大脑,建立外置工作台,一次只专注一件事。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大脑短期记忆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容纳7件事。

根据“蔡格尼克效应”,我们未完成的事项会占据大脑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卢曼卡片盒的优势在于把事情外显化。它用卡片将未完成的想法记录下来,放到卡片盒内,让大脑相信之后这些事项会被妥善处理。这样一来,大脑的思维资源就不会被占用了,它就可以更专注地去做重要的事情。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意志力是一种性格特征,实际上它是一种消耗快、恢复慢的资源。卢曼卡片盒相当于我们大脑的一个外置工作台,把大脑中的很多想法转移,减少大脑的“自我损耗”,让大脑更加专注地去学习和思考。

其实,还有一个为大脑减负的方法,那就是减少做决定。大脑的特点是一次只能专注一件事。千亿身价的扎克伯格的衣橱里只有灰色T恤和同款牛仔裤。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个造型,他说,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他要尽量简单,少做选择,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卢曼也深谙此道。他的卡片笔记法中用的卡片规格,提取观点的方式、写笔记的格式,都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脑少做决定,让大脑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大脑快速恢复注意力。


03  卢曼卡片盒是想法生成器,它对整合、发展思路更具联想性和创造性。

卡片盒内卡片内容越丰富,表示你的思维也就越丰富。这些写作任务可以自动无缝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有些想法会一直扎根,直到长成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都能吸收到营养。

我们一定要每天翻看、思考这些笔记,寻找各个笔记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同一个想法,你可以试着放入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之中去,说不定就会有意外之喜。

卡片盒就是我们创意的来源和生产力的引擎,它们产生的群聚效应,会让神奇的想法像孢子遇到水一样,无限繁殖生长。

在相同阶段产生很多不同的有创造性的想法,这是卢曼卡片笔记法的真正优势所在。

说完了卢曼卡片笔记法的优势,下面来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具体如何建立卡片盒系统吧。

01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卡片盒,三种笔记。

卢曼卡片盒分文献卡片盒和主卡片盒两种类型。文献卡片盒主要放记录文献书目信息的卡片;主卡片盒主要放索引卡,上面是对阅读内容的收集和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是哪三种笔记:

1、闪念笔记:就是随时随地记录来敲门的灵感顿悟。我们不妨随身携带纸笔,实在不方便的时候可以用手机的录音功能。最关键的一点是,记下之后,要及时回顾和处理,把它们变成永久笔记放入文献卡片盒。

2、文献笔记:就是当你读到自己喜欢,并觉得可能会在未来的习作中用到的内容时,把内容记在卡片一面,书目信息记在另一面,放入文献卡片盒。

3、永久笔记:就是及时回顾闪念笔记,将它与我们的思考主题结合,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洞见,放到我们的主卡片盒中,备用。

02  卡片笔记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话转述,并尽量简明表达愿意。

卢曼笔记法的特点就是简短、有价值、不改变愿意。

卢曼平时手边总有一张卡片,他在正面记录自己对所看内容的想法,反面写书目信息。一张卡片只记录一个有价值的观点。

之所以要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记录,是因为一个人只有真正理解了所看内容,才能写下来。如果你自己都说不清楚,那只说明你还没有明白。

写下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它可以让我们的思路变得竟然有序。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并与卡片盒中其他的内容对话。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表述一定要简洁,这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胡乱添加多余的内容,否则卡片会失效。我们要牢记,记卡片的最终目的是发表有价值的观点,不是内容收集。

03  跟着兴趣走,有目的、专注地去阅读,一切为写作所用。

在卡片系统建立之初,我们尽管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因为只有对某事感兴趣,才会阅读、思考得多,产生想法和洞见的机会也就多。

在阅读之前,我们最好翻看一下卡片盒的内容,然后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专注地去阅读,这样有利于我们记住要点,思考内容之外的观点,更容易激发转化成新的观点。

我们要有终局思维,时刻想着写作输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任何想法如果不写出来,分享出来都等于没想法。

卡片盒不需要分类,让卡片之间的关系慢慢生长出来。每记录一条笔记,我们都要到卡片盒中寻找相关的笔记链和想法群,看看能不能确定一个写作主题。

有时候,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好的想法涌现,那不必执着于前一个想法,只管改进你的论点和框架就行了。


04  告别死记硬背,将想法转移到思想网络中,放心忘记。

正如文章开始我举的舍列舍夫斯基的例子,一个人可以记住一切,对需要思考和写作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遗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它并不代表丧失,它像是一面屏风,隔离着我们的自主意识和长期记忆。

但是,当我们把一个个想法转移到思想网络中后,每一条信息都可以成为另一条信息的触发器,它们彼此间互为线索、互相提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我们不用担心忘记。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并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一个能够扩展资源、利用资源,更深入了解事物意义的人。

所以,不必再为记忆力不够强大而烦恼了,只要我们方法合理,可以放心忘记。

05  养成习惯,获得反馈后,反复调整,实现成长。”

当我们确定一件事情对我们的成长有益时,就要刻意练习,尽快养成习惯。

卢曼卡片笔记法无疑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当然,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会很困难,它需要思想上的认同和技术上的协作配合。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困难后,不要着急,要有策略地建立,逐步取代旧习惯。

每当阅读时,我们就拿起纸笔,把最重要最有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记下来,卢曼在30年里做了9万条笔记,平均下来,每天也就6条。我们可以每天记3条,甚至每天做1条,给自己订一个容易完成、一眼能看到终点的目标,慢慢培养微习惯。

关键的一点,做完笔记之后,我们每天都要回顾,得到反馈信息后对自己的计划和做法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这是一个漫长和反复的过程,坚持下去,会有肉眼可见的成长。


有时候,一本好书,一个好的思维模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真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你想在写作上有所建树,不妨从《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开始,给自己的思维方式来一次升级,用一张张卡片给自己扑救一条卓越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必担心江郎才尽,卡片笔记法让你成为持续写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