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

(一)6和7的加减法

今天是连堂的数学课,分别讲的是大括号的两种情况,加法求和计算和减法求差计算。要求学生会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情况。

情况一,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情况二,知道总数是多少,问号在大括号上面的一边,问右边或右边有多少数量,是指在全部的数量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今天的课堂,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讲书上的练习,其余时间做专项练习,效果差强人意。

午休的作业情况还很不理想,钟浩轩作业几乎不会做,李语涵和钟如梦还不会一图四式。钟伟杰不会做大括号的减法,钟泓帆几乎都不会……

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又做了一次作业,大部分人都能做对,但也存在着计算错误的情况。还要继续加大练习的力度。

认真反思今天的课堂,讲解得过快,忽略了后进生这一块。也就是说,自己在教学上的专业程度还是不够,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平常要多用研究的角度来看待教学,不断改进方法,拓展思路,强化提高。教学中我们总体上把握,偶尔也会顾此失彼,不能兼顾到方方面面,是发展中的事情,要正确对待。

一年级是起跑线,也是入学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要把握好机会,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争取把学生教到最好。

(二)5的乘法口诀

今天的教研活动是低段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五的乘法口诀。两节课听下来有三点感受很强烈。

一,没有处理好知识的生长点,即新旧只是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口诀是为了方便人们计算,这一点要突出地讲。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简单的说,是从加法哪里演变而来的。两位老师都没有讲清楚。

第二点,过程和方法目标落实不到位,算理的讲解不够透彻。口诀其实是一种相同的数的连加的情况。一五得五,老师只顾着叫学生记忆和背诵,而没有很好的解释口诀的意思,有没有很好地呈现口诀的由来,没有突出算理的精细讲解,没有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没有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关系,教学仍然是教为主,而不是学生的学为主。环节上多是知识的传授,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根本上没有触及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上三点是最大的感受,那么,真正以学习为主的课堂其实还离我们很远。如何把握课堂重点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看起来低段教学很难探究,其实并非如此,至少像一年级上课时还保持了较好的学习热情,只是专业程度还不够。多钻研,要研究教材,一定要有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多阅读,学习前沿的理念,真正优秀的做法,并不断践行之。

(三)下雨天

早上一起来,下雨了。

想着不能跑步,心里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打开手机,继续昨天没有全部完成的日更文章。

后来发现还是小雨,遂决定出去散步。小雨中慢跑,别有一番滋味。“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素来,自己是喜欢雨天的。雨天里,空气更加清新,水汽氤氲,诗意朦胧。

想起三毛的一本书《雨季不再来》,不禁喟叹,青春多好。求学时光一如栀子花开般清新纯粹,还有着充裕的时间,可以学习各项技能,可以徜徉于书海,不亦乐乎。

现在的工作时间,安排总是很紧凑。每天都有重要的事情来忙,经常性有空课的时间都被安排上了。每天一早到校要赶在上课前完成学习强国,晚上睡觉前还要完成日更文章,白天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或试卷,还要挤出时间来看书……

老师,是真忙。雨天恰好荡涤了这一份心情的聒噪,加上书籍的浸润,顺利完成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刚才手机充电的间隙,翻阅了张贵勇《学生眼中的好教育》,他说到让教育成为一种指向丰盈、灵动、舒展、充实、高尚;美好的存在。

讲得真好。

计划本周看完《给教师的五把钥匙》并写好书评。下周把《教书·读书》带过来看完,然后写好书评。

周末要先完成禁毒的工作,不论多忙,日更都要坚持,不能间断。

(四)公开课

下下周期中考试了,时间过的真快。碰巧的是,自己的公开课也在那一周,

听了这么多的课,自己可以呈现出怎样的课堂呢?一遍遍地问着自己。其实还是挺紧张的,课堂能把握好吗?教学设计科学吗。有看点吗?体现了核心是培养吗?能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吗?能实现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吗。过程和方法目标可以单位吗?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吗?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一连串的问题,一问自己心就没底了。要准备好一节公开课真的不容易。更加重要的是。又刚好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我期待,学生能有好的表现,因为那时是上午的第四节课,不少学生都困了累了。

周末开始准备好,下周去4班试讲。“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记得周末又要修改的课件,以便到时用。

公开课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第9课时,连加连减。注重书上主题图的呈现和讲解。重点是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还要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目前没有想到好的导入方法,遂继续推行讲故事的模式。比如:树上原来有5只松鼠,来了两只,又来了三只,问现在有几只松鼠?这是故事一。故事二: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2只,又飞走了3只,树上还剩几只鸟?

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并口头回答,初步感受连加连减的知识。为讲解新课铺垫。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