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NO12,林玲

补充阅读

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

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彼解己(习惯五)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和对双赢模式的共识是产生统合综效(习惯六)的理想途径。这种关系不会让问题虚化或者弱化,也不会让意见上的分歧消失,但能够除去那些分散精力的消极因素,如对性格和立场差异的过分关注,从而为实现双赢创造出有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合作氛围。

拆页十三

来自《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P239

双赢协议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这类协议在相互依赖的交往中应用相当广泛。习惯三中的我协助小儿子清理庭院的故事就是一例。当时我们列举的五个基本要素适用于所有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如雇主与雇员、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企业与供应商。这些要素帮助人们有效地明确并协调彼此的期望。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传统权威型监督以赢/输为模式,是情感账户透支的结果。正因为对预期结果缺乏信任和共识,才不得不一遍遍地检查和指示,没有信任,就想对下属时时操控。

如果信任存在,你会怎样做呢?对他们放手,只要事先制订双赢协议,让他们知道你的期望,接下来只要扮演好协助与考核的角色就好。

自我评估更能激励人上进。在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里,自我评估的结果更精确,因为当事人往往最清楚实际进度,自我洞察远比旁人的观察和测量要准确。

图片发自App

「I,重述知识」(必选)

分析科维先生与孩子的故事,找出故事中双赢协议的五个要素。然后用你的语言解释双赢协议及五个要素。

1确定达成的目标。科维先生与孩子的故事中,希望院子里—绿油油而又整洁。
2先训练再放权限。科维先生先训练孩子,给他做主,他从旁协助。
3提供帮助。在孩子没有行动时,没有指责他,而是提供帮助,愿意提供奖励
4约定时间检查。每周两次,带我巡视整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己为表现打分。
5有奖励。完成任务有零花钱。

「A1,激活经验」 (必选)

请回顾在你过去与孩子约定某件事,或者与下属约定某件事时,你是怎样做的?这件事最后达成了吗?

我们的约定成泡影
跟孩子约定每天都完成作业,作业经常没完成,很头疼。提前跟她说好,要早点写啊,快点写啊,告诉她各种方法呀,可她就开启我不想写作业模式。作业成了我们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

「A2,规划运用」 (可选)

你和孩子之间或者和爱人之间,一直有一件事彼此间步调不一致,或者你希望他们改变一个什么你不喜欢的习惯,这个习惯改变后对他们有益。请规划一下,如何与他们达成双赢协议。

我希望女儿每天完成作业,这样她会对学习更感兴趣,更有自信。
根据共赢5要素,来梳理一下:
1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希望女儿在这个学期内能养成每天完成作业的习惯。
2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写作业她自己的事,不过多干涉。提前沟通好让她自己明白,多鼓励她,不管她什么样的行为一定不要乱吼乱骂,不要因为她不写作业就限制她的行为或给她脸色看。
3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我每天十点半前不要先睡觉,在她需要时我们能给她帮助,推荐一些书籍给她看,坚持每周跟她有特殊时光。
4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这个我平时真的没注意要考核,从这个周末开始,在星期天晚上前完成作业,可以陪她做一件她喜欢的事。下个星期开始如果每个每天完成作业的话,可以满足她一个小愿望。先试一个星期
5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在星期天晚上前完成作业,可以陪她做一件她喜欢的事,如果没完成就让她洗碗一次。下个星期开始,如果每天完成作业的话,可以满足她一个小愿望。一次没完成帮我按摩200下。


附:习惯三的例子

仍以我家为例。有一年,我们开家庭会议,讨论共同的生活目标以及家务分配。会议结果不问可知,因为孩子还小,我与妻子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当时7岁的史蒂芬已懂事,自愿负责照顾庭院,于是我认真指导他如何做个好园丁。

我指着邻居的院子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希望的院子—绿油油而又整洁,除了上油漆外,你可以自己想办法,用水桶、水管或喷壶浇水都行。”

为了把我所期望的整洁程度具体化,我俩当场清理了半边的院子,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两星期的训练,史蒂芬终于完全接下了这个任务。我们协议一切由他作主,我只在有空时从旁协助。此外,每周两次,他必须带我巡视整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己为表现打分。

当时并未谈到零用钱的问题,不过我很乐意付这笔钱。我想,7岁大的孩子应该已有责任感,足以负担这个任务。

那一天是星期六,一连过了3天,史蒂芬毫无动静。星期六才做的决定,我不奢望他立即行动,星期天也不是工作日,可是星期一他依然故我。到星期二,我有些按捺不住。不幸的是,院内脏乱依旧,史蒂芬却在对街的公园里玩。

我感到极度失望,忍不住想要唤他过来整理院子。这么做可收立学见影之效,却会给孩子推卸责任的借口。于是我勉为其难忍耐到晚餐用毕,才对他说按“照前几天的约定,你现在带我到院子里,看看工作成绩,好不好?”

才出门他就低下头,过不多久更抽噎起来。

“爸,这好难哟?”

很难?我心里想:你根本什么都没做。不过我也明白,难的是自动自发,于是我说:“需不需要我帮忙呢?

“你肯吗?爸!”

“我答应过什么?”

“你说有空的时候会帮我。”

“现在我就有空。”

他跑进屋去拿来两个大袋子,一人一个,然后指着一堆垃说:“请把那些捡起来好不好?”

我乐于从命,因为他已开始负起照顾这片园地的责任。

那年暑假我总共又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全独立作业,悉心照顾一切。甚至哥哥姐姐乱丢纸屑,立刻就会受到指责。他做得比我还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NO12,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