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个打架的小男孩

图片发自App

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

今天她下班格外地晚,回来也是一脸倦容。一问,原来是班上有两个小孩在学校打架了,起因是一张五块钱。

每逢周五例行大扫除,这两小男孩是同桌,在扫地的时候发现座位下有五块钱,大家都互不相让地认为是自己的,便从一开始的吵架、抢夺升级为打架。直至老师劝阻,才停了下来。但也为时已晚,两个小孩脸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痕,这事不能简单处理,于是双方家长也相继来到学校,等所有事宜处理完毕,天早就黑了。

我十分好奇地想知道事情的结果,妈妈一边吃着面条一边问我:“两个小孩,一个成绩好,是班干部,很听话;一个成绩差,还偷过家里的钱,你觉得是谁在撒谎?”虽然我第一反应是那个成绩差的小孩,但是妈妈这样一问,我觉得事情的结果可能出乎意料,所以便猜了是成绩好的那个小孩在撒谎。

结果真是如此。

我问妈妈:“你第一时间有没有觉得是那个成绩差的小孩在撒谎呢?”

妈妈说:“我第一时间也觉得是那个成绩差的小孩在撒谎,因为他不爱学习,上课不专心,之前还偷过家里的钱,让我很头疼。但是我不能问都不问就一口咬定他。”

“那你又是怎样知道不是他的?”我觉得这事真有意思。

“他这个孩子,成绩不太好,还很倔强,哪怕是做错事被家长打了也从来都不哭,这次他特别委屈地为自己辩解,说那五块钱是奶奶早上给他的,可能又怕我不相信,所以哭得眼泪鼻涕都止不住。但是那个成绩好的小孩,在说这钱的来源的时候反而支支吾吾,一下说是妈妈给的,一下又说是来学校的路上捡的。”妈妈解答了我的疑问。

好在妈妈不是一个妄下结论的武断之人,哪怕她有那个一瞬间误会了那个成绩差的小男孩,但是她没有以以往的印象去随意下结论,而是听了双方的解释。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在撒谎这事始终不能做得天衣无缝,询问几回后,是谁在撒谎这事便水落石出了。

但是,这个社会可不这样,有太多的本能的臆断了。大家往往更愿意相信自己所想的、所认为的那样。人们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揣测当中,仿佛暗自偷窥别人生活的秘密,自娱自乐着。很容易把自己的判断和感情加诸在别人的身上,哪怕是同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就好像这两个打架的小男孩一样,这次撒谎的是成绩好的那个小孩,老师和家长可能会因为他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稍微教育一下就过去了。如果这次撒谎的是那个成绩差又偷过钱的小孩,可能在学校被老师教育后,回家还要挨一顿打。

社会毕竟和学校不同,没有人总会帮你伸张正义,这世上也没有这么多的“包公”愿意听你的阐述。很多时候,让我们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的,不仅仅出自于我们的处境,还有可能是我们身上的标签,那些真真假假的标签。

到底是要努力去做一个完美之人,好到让别人无可诟病,还是要做一个平静释然之人,无谓任何的真假评价?大抵都很困难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两个打架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