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青马·逐光”:入书院,学党史,解读红色文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引领大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红色文化,及祝贺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中国共产觉成立一百周年。2021年7月16日,湛江科技学院“青马·逐光“暑期三下乡的调研小队进入了肇庆市著名的红色学院——星岩书院。

    1040年,包拯选址城北的宝月台(现在是肇庆市十六小),创立“星岩书院”,聘请梁燮掌教。这是肇庆历史上第一所官办书院。近千年的历史,几度变化,几度迁徙。在1908年,该校改名为“高要县中学堂”,至今刚满100周年。“星岩书院”走到1958年,成了今天的“肇庆市第一中学”。

    既然星岩书院是包公创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中是包公创建的。包拯创办的星岩书院,是肇庆第一个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也是肇庆公立的最高学府。

    星岩书院的创办,对当时教育和文化相当落后的肇庆产生很大影响,后来的桂林书院(今睦岗镇)、泽阳书院、三都书院等如雨后春笋地建立起来。到了清代,办学最有成绩的要首推当时的端溪书院。星岩书院的创办促进了书院教育在肇庆的兴起和发展,使更多青少年有了读书机会。


    从1040年到1908年,“星岩书院”风雨飘摇,历尽沧桑,走过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留下968年的历史。

    包拯创办“星岩书院”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他传世的一首诗中来琢磨出来。《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首诗传递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面向社会”的教育观,“造福人类”的发展观。

    在一中校园的芒果树下,立一块大石,上面刻着包拯这首诗的两句: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市一中的校领导,正在继承和弘扬包公的思想,给全体师生提出“志存高远,崇尚高雅,追求卓越,厚积薄发”的校训。我们相信,走向百年华诞的一中,一定能够将包公的清官文化和书院教育思想发扬光大。


     我们的“三下乡”调研小队进入星岩书院后,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浓烈的书香气息,更是心生众多感慨。中华民族不愧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也是最恒久不灭的民族,在教育和文化上赶超了众多国家接近千年而能持续散发着他的光辉,直到现在也能让后人们普照在其文化的阳光下。在今天,中国共产党也跟随着历史的长河流淌了一百年,今后一定会有第二、第三,甚至无数个一百年,愿我们的党和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下乡|“青马·逐光”:入书院,学党史,解读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