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每个故事都有回忆中的一首结束诗
如果没有地壳亿年前的剧烈运动,
没有能摧残和重建一切的热烈熔岩,
我们怎能有与山川草木同呼吸的关辉岁月!
激烈的碰撞和挤压,
为大地插上了山峦的翅膀,
造就了它的巍峨!
也许从来就没有群山之巅,
因为群山之上还有彩云,
彩云之上还有月亮,
月亮背后还有宇宙的尘埃,
宇宙的尘埃里,
还有凝固的水,燃烧的岩石
和另一世界莫名的星辰!
星辰的眸子里,
盛满了未名的爱和忧伤!
如果心灵能生出彩虹,
我愿它缚住魑魅魍魉;
如果心灵能生出泉水,
我愿它熄灭每一团邪恶之火;
如果心灵能生出歌声,
我愿它飞越万水千山!
我望见了——
那望不见的!
也许那背后是银色的大海,也许是长满神树的山峦,
也是是倒流的时间之河,
心里身外,
天上人间,一样的花影闪烁,
一样的五谷丰登!
初识迟子建
第一次拜读迟子建作家的作品是在北京文学上,她的短篇小说《空色林澡屋》,让我眼前一亮,首先是她的题材,一种浓浓的地域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
其次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非常强,叙述手法和结构布局等等都是高水准。当时觉得她很厉害,后来发现她的厉害非同一般,她的作品多而精,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值得细读。于是电子书看了一部分,买了一套她的书酣畅淋漓地欣赏、体味。
选择《群山之巅》的原因
迟子建作品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是《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恢弘、沧桑又有一种悲怆感,作为茫茫北国的一个即将消失的部落的挽歌与绝唱,我的能力说不好,所以不敢写;
洋洋洒洒60万余字的《伪满洲国》涉猎的内容庞大、大历史背景中选取溥仪、驻扎在满洲的日本兵和生活在那里的社会人、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基本社会构成的小人物,完完整整的、活生生的一部社会情景再现,无法把握和无从落笔;
《白雪乌鸦》是《群山之巅》的前一部作品,更早的还有《茫茫前程》(未买),而我更钟情于2015年的《群山之巅》,或许因为书名吧!很想知道《群山之巅》中巅峰上到底上是什么?明知不能以书名定论一部作品,但是我终究没有跳脱出来,猎奇的心思一直改不了。
读到结尾那一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心里咯噔一下子,就像迟子建说的,写完没有如释重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述。小说结束了,可是又觉得这只是个开始。
《群山之巅》所感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叫做龙盏的小镇。主要讲述了辛七杂、安雪儿和唐眉等几个家庭、涵盖了三辈人的心酸与血泪。其中人物前前后后涉及数十个,人物特征鲜明具体,哪怕对待只占一页内容的过客类型的人物描述,依然活灵活现。
故事里没有特定的中心人物,似乎人人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许这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生活,而迟子建就能把生活文学化。任何一个人的身边都存在各式各样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群体展现的群像是小说的主旋律。
著作20万字有余,读完后,在我眼前浮现出记忆犹新的鲜活人物一口气可以说出十多个,这是迟子建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庞杂、高密度的生活信息带来的直接效应。
她打破了以人物主线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的常规叙事手法,她写的17章感觉每一章都可以独立为一部短篇小说,而结合起来又能深深体会到结构布局辐射链的魅力,看头更足。
这让我想到一张渔网,这一个个故事就像渔网上的节,叙事手法就是编织渔网的技术手段。我读的书可能不够多,迟子建是我第一个见到有着独特叙事结构的作家,自成一体。
安雪儿是一个有着通灵本领的侏儒,以刻碑为生。是小镇的预言家,也是人们仰慕、敬重的,大家尊称她为“小仙儿”,可是她的遭遇却是让人痛心疾首的,被杀死养母的社会混子辛欣来破了“真身”,怀孕让其失去灵性恢复成正常人,在结尾处山巅之上土地祠被傻子单夏凌辱。可怜的命运多舛的安雪儿。
辛欣来自打走进小说里便令人发指,恨之入骨的力道似乎都能发出声来。随着故事的推进,原来他也是可怜之人。
爷爷是众人公认的逃兵,爸爸流着日本人的血,而养育自己的人不是亲生父母,从小被人嫌弃、受人白眼。极度自卑、缺少关爱以及多变的成长环境,将他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心仇恨,成为逃犯走上不归路。
他一心想追寻的亲生父亲却是不能认他的、身居政府要职的陈金谷,身患尿毒症,家人顾及自己,无人愿意捐献,侄女唐眉倒是有意配对,可从即将执行死刑的辛欣来身上获取更加理所当然,直到辛欣来死了也不知道真实情况。
直击人心,读来心口堵得慌,久久不能散淤,可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吗?迟子建说:“其实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
辛开溜、辛七杂、安平、李素珍、绣娘、单四嫂、唐汉成,唐眉、金素袖、王秀满、老魏、安泰等等,芸芸众生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在故事里出场离场。
善良、孤独、正直、自私、贪婪、虚伪等等交织的复杂人性赤裸裸地流露出来,悲痛与苍凉并存,厚重与壮阔尽显,人情冷暖自知。
群山之巅上到底是什么?是令人捉摸不透的、一眼望不到底的人间悲情;是一幕幕滴着血、痛彻心扉的自我救赎;是扯不断理还乱的、丝丝缕缕的情感交融;
是一层比一层更深刻、好了伤疤仍要揭开的真实生活。生活没有终点,只不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更迭取缔而已。悲喜交加的小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不下什么痕迹,能留下的就是群山之巅的意象,茫茫雪国中的过往。
个人认为迟子建是另一个地域文化呈现得淋漓尽致的优秀作家,鄂伦春族一次又一次的映入眼帘,与陈忠实一样(如果还有,请原谅我的浅显)。
可能是女性作家的原因,迟子建的作品细腻、温润,就算是这部极力渲染的“悲悯”之作仍然充满着对人性的理解、接纳和原谅,笔触冷静中泛着柔软的光,彷徨中能看到希望,“山顶静悄悄的,飞雪之中,安雪儿看见了樟子松焕发的不凋的绿色。这样拥有白雪和绿色松针的山顶,是冬天,也是春天!”;
语言描写十分形象,很多与日常生活贴合度很高的比喻让我一读再读,亲切又灵巧,透着作家的文学功底和天然的文学智慧,“辛欣来也不是不想找生身父母,可他们就像隔世的彩虹,无影无形”“如果说他的脸先前是一张和平的地图,波澜不惊,当侵犯的风暴袭来,他脸上的山河就破碎了,自此变得扭曲”;
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拿捏精准、刻化到位,我想这来源于迟子建投入地深入底层生活获取的大量素材以及她记录日记的好习惯。
迟子建对生活中人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对自然界的生灵敏感捕捉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写作力值得我好好研读学习,遇到好作家是读者的福气,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