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小知识④ — 脑卒中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动脉和静脉系统的病变。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由于临床表现上和古代中医对“中风”的描述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在我国,又常将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或“中风”。

2013年,一项由Ness-China(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协作研究组支持的关于中国卒中疾病负担的横断面调查显示:

农村居民的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

≥40岁男性的卒中患病率要显著高于女性;

卒中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其次为华北地区,发病率最低在西南地区,死亡率最低在华南地区。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中指出,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9~63.4岁,我国男性、女性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5.5岁和67.6岁。

脑卒中的表现 ?!

脑 梗 死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①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

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③临床表现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症,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部症状。

脑 出 血

脑出血是指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临床特点为:

①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②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疼、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

②多伴有恶心、呕吐;

③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

④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 血 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国内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46%。

心 脏 病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有0.8%的人发生脑卒中,6年内发生脑卒中者约为10%。

糖 尿 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1999年国内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度增加2.6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

血 脂 异 常

大量研究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升高(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饮 酒 + 吸 烟

人群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和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

国外研究认为,每天饮酒两个“drink”(1个“drink”相当于11~14g酒精含量),每月饮酒4天以上时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

男性每天喝白酒不超过50ml,啤酒不超过640ml,葡萄酒不超过200ml可能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女性饮酒量需减半。

每天饮酒5个“drink”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

吸烟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约为2.5~5.6.

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颈 动 脉 狭 窄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

肥 胖

18岁以后体重增加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BMI在27~28.9时,相对危险度为1.75,29~31.9时为1.9,到32以上时为2.37。

男性腹部肥胖和女性BMI增高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同时,肥胖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与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

其 他 危 险 因 素

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运动、饮食营养不合理等因素,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来自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全球90.7%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等10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相关。

在我国,这10项危险因素可解释高达94.3%的全部脑卒中,分别解释95.2%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90.7%的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一级预防,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性病小知识④ —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