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5日,郭沫若妻子于立群在北京自缢身亡,这离郭沫若去世只相差了8个月。
于立群死的时候年仅63岁,她为什么会选择自缢身亡?
按照当时官方的解释是一一
“其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
然而这就是事实的真相吗?
当然不是了……
于立群深爱丈夫郭沫若,她在郭沫若去世,立志要出版他的文集。
一个有着精神寄托的女人,一个忙于出版丈夫的文集女人,怎么会突然生无可恋,自缢身亡呢?
于立群的死因其实是因为郭沫若生前的一封信,正是这封信让于立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绝望中选择自我了断……
郭沫若究竟留下了怎样的一封信,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秘密呢?
这要从余立群的姐姐余立忱说起了……
余立群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于式枚科举出身,但为人并不古板,他热心洋务运动,曾经是李鸿章的幕撩。
自从改朝换代之后,于家日益衰败,家里花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
到了最后,于家只能靠变卖家产勉强度日。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作为大姐的于立忱放弃学业,一个人到上海摆摊,给别人写字赚钱。
于立忱的书法水平非常高超,久而久之,找她写字的人多了起来。
于立忱用自己的一支毛笔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妹妹于立群也靠着姐姐的资助继续着自己的学业。
俗话说得好,患难见真情,于立群和姐姐的感情非同一般,在她心里姐姐就像自己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后来,于立忱考上了北平师范大学,搬到了宿舍寄宿。
妹妹于立群也来到了上海外祖父岑春煊家,这个时候于家的经济状况才略有好转。
于立群天生活泼好动,特别喜欢表演,她在14岁的时候就考上了歌舞剧社。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立群又学习了电影表演,她一边演着话剧,一边拍着电影,成为了红极一时女明星。
于立忱看到妹妹已经成才,内心十分的欣慰,她决定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立忱在外面工作的几年里,亲眼目睹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疾苦,这使得她倾向于革命,希望通过革命来改变腐朽的中国。
因为思想过于激进,于立忱在师范学院被捕过,但是《大公报》社长张季鸾依然欣赏于立忱她的才华,聘请她做《大公报》的记者。
于立群受姐姐于立忱的影响,思想也倾向于革命,她拍摄了很多左翼电影。
由于长期疲劳过度,于立忱得了肺病,《大公报》社长张季鸾爱惜人才,他资助于立忱去日本治疗疾病。
于立忱告别了妹妹于立群,独自一人去了日本东京。
一个异乡人在国外生活无疑是孤独的,于立忱在日本东京遇到了郭沫若。
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毫无疑问郭沫若才华过人,但是才华好的人,不一定人品好。
郭沫若的一生对待感情很是随便,他要的是自己一时的快感,而不想负担长期的责任。
在老家,郭沫若有一个包办妻子张琼华,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人。
张琼华在洞房花烛夜就遭郭沫若的嫌弃,从此以后只能与孤灯为伴,有丈夫等于没丈夫。
如果说郭沫若抛弃张琼华是旧时婚姻的恶果,那么日本的妻子郭安娜可是他自己选的,但依然没有逃过被遗弃的命运。
郭安娜原名佐藤富子,岀身日本名门,毕业于仙台女校。
佐藤富子毕业后做了一名护士,郭沫若在去医院看望朋友的时候认识了她。
郭沫若为了追求佐藤富子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佐藤富子被郭沫若优美的文笔所迷惑,她抛下了自己的家庭,与喜欢的男人结婚生子。
在婚后,郭沫若为佐藤富子改名郭安娜,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可是郭沫若的爱情很短,他遇到才貌双全的于立忱后,就把郭安娜抛到了九霄云外。
郭沫若寻找一切机会接近于立忱,向她诉说自己婚姻的不幸。
女人的心是最容易被打动的,何况郭沫若这样一个撩妹高手。
郭沫若用自己的七寸不烂之舌轻易俘获了于立忱,他们在一起偷偷地厮守了三年有余。
郭沫若不止一次地向于立忱表白,他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和郭安娜离婚。
于立忱是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可归根结底她只是个女人,女人在恋爱的时候通常智商为零。
郭沫若与于立忱颠龙倒凤,珠胎暗结……
于立忱希望郭沫若能够对现承诺,可郭沫若只想播种,不想耕耘。
深受打击的于立忱每天以泪洗面,当《大公报》停止资助后,她只能凄惨惨地回到了上海。
于立忱回到上海后,被迫打掉了胎儿,她整天茶饭不思,郁郁寡欢。
于立群十分不解地看着姐姐于立忱,她不明白性格开朗的姐姐为什么从日本回来后就判若两人?
1937年,不堪重负的于立忱自杀了。
姐姐惨死,妹妹伤心……
悲伤的于立群想知道姐姐为什么会走绝路,可于立忱在遗书中未提及郭沫若,这使得与姐姐感情甚笃的于立群不晓得事情的真相。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沫若决定回国抗战,他在临走的时候,没有对郭安娜交待一声,只是像平常一样,吻了一下妻子的额头,便一去不复返了。
回到上海的郭沫若立即忘了郭安娜和孩子,他是个欲望极强的男人,绝对当不了三天的和尚。
在友人的介绍下,郭沫若认识了于立群,他开始展开了追求计划。
于立群面若银盘,眸如星辰,郭沫若觉得她比姐姐于立忱更加娇艳动人。
郭沫若以长者的姿态接近于立群,向她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情。
于立群只知道郭沫若是姐姐的好朋友,她在这个男人的花言巧语中坠入爱河。
随着侵华战争日益严峻,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上了 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从香港到广州,再从广州到武汉,到重庆……
郭沫若在一路上对余立群谈古论今,悉心关怀,于立群觉得眼前这个男人有才华,有内涵,有风度,她彻底沦陷了。
郭沫若如愿以偿地抱得美人归,不知道在天上的于立忱作何感想?
1939年元月,在周总理的见证下,郭沫若和于立群补办了婚礼。
在郭沫若和于立群的婚礼上,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一一
“郭沫若,希望这是你最后一场婚礼。”
沉侵在爱河中的于立群没有听出周总理的玄外之意,她只想做郭沫若背后的小女人。
于立群与郭沫若结婚后,成了一个大忙人,她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丈夫的事业上。
于立群真的很忙,她不仅要接待丈夫的客人,还要帮助丈夫写稿,承担所有的家务,每天都像坨螺一样转个不停。
于立群在婚后为郭沫若生养了四子二女,这让她时常觉得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虽然日子过得如此的辛苦,但于立群仰慕自己的丈夫,纵然倦极、累极了,也能自得其乐。
就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远在日本的郭安娜打听到郭沫若的消息,她决定带着两个儿子去中国寻找丈夫。
郭安娜已经和郭沫若分别了11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他的消息,怎不叫人百感交集。
可是,当郭安娜经历艰难来到中国后,迎接她的不是丈夫的拥抱,而是冰冷的现实。
“原来丈夫已经在中国又结婚了,而且还有了好几个孩子。”
漫长的等待只换来了透心凉,愤怒的郭安娜心碎了一地。
郭沫若对郭安娜的到来采取了避而不见的态度,他让组织去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我走。”
岀身于日本武士之家的郭安娜自有一股刚性,既然你已经变心了,那么我什么都不用说了。
郭安娜带着孩子留在了中国,她再也没有求过郭沫若。
郭沫若松了一口气,于立群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当然不好受,但她还是安慰自己,这不能怪丈夫,都是战争惹的祸。
新中国解放后,于立群因为长期操劳,她的身体一度非常的糟糕。
于立群除了以前的病情外,还患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得不暂时和郭沫若及子女们分开,一个人去外地医院看病治疗。
1966年,中国大地狂风暴雨,于立群的两个儿子郭民英和郭世英都先后死于非命。
丧子之痛几乎让于立群崩溃,但她想到自己的丈夫,还是硬撑了过来。
于立群自从嫁给郭沫若之后,便将整个人生都给了这个男人,为了心爱的丈夫她愿意忍受所有的痛苦。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了。
深爱丈夫的于立群决定为丈夫岀版文集,她以为自己的苦难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只想好好整理郭沫若的资料,争取早点岀版他的文集。
在整理郭沫若的资料的过程中,于立群发现了一封信,她打开信件看了起来……
于立群一字一句地读着这封信,她的眼睛越睁越大,身子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这封信上写着一个“惊天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郭沫若在日本时期,与于立忱长达三年的婚外情,还有于立忱在上海自缢的真相。
于立群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原来自己姐姐的死竟与丈夫有关,而自己却傻乎乎地做了仇人的妻子。
悲痛、绝望的于立群说不出心中的感觉,她每天精神恍惚,寝食难安……
终于,在郭沫若去世8个月后,生无可恋的于立群自缢身亡,步了姐姐于立忱的后尘。
可怜人间两朵姊妹花,都为了同一个男人,而玉碎花残,悲惨离世。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