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记》二

六、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译文】老师要时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有疑惑时,先不解答给他听,以让学生用心多思考。

【感悟】这是一条关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阐述。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结果、结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寻求答案结果。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学模式相吻合。我们现在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目的充分进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展示、讨论,进一步加强理解,仍不会的再由教师精讲点拨。这一流程模式,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改变被动接受的填鸭式低级学习状况。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未真正认识到这一原则,仍在满堂灌。把自己讲完了当成学生学完了,学会了,并没有真正思考,学生是否发生了学习。

七、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译文】教学必须有正规的科目,课后休息时也要有课外作业。

【感悟】培养什么样的人,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我们现在要求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就是根据各校的实际,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整合丰富地方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课程选择,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除了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课后的作业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拓展运用,是对课堂学习的辅助、深化、巩固、运用、提高!学习是个连贯持续的过程,班级授课制可能有课上课下之分,但学习不能有课上课下之别。有目的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和时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课上课下相结合,使学习在不间断的循环往复又不断拓展延伸提升的过程中,慢慢提高,爱上学习,终身学习。

八、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译文】不练习指法,就不能演奏出好乐曲;不学习广博的比兴手法,就写不出好诗;不学习各种杂事之礼,就不能学好礼仪;不喜欢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出学业的兴趣。

【感悟】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深刻的切身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能发生知识、情感的迁移、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丰富广泛的课外实践体验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最好的支撑。老师们一味的让学生就知识学知识,大量的布置作业,只会让学生越学越累、越学越烦。高耗低效,造成大面积厌学。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长处是不同的。但是当一个人的长处得到了培养、发挥、提高,他所获得的鼓励、肯定和自信必定会迁移到其他方面,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的2+1活动、道德实践活动、集会比赛等等活动都是践行这一理念。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所有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兴趣培养、生活体验,都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础和保障。

九、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译文】所以君子对于学业,心里想着,每天学着,休息时学,闲游时学。如果能这样,就能学得好,与老师又亲近,乐于和同学相处,对自己所学的道理深信不疑。

【感悟】只要把学习当正事、大事,有空就学,不断地学,一定能学好。爱学习才能爱老师,爱同学。现在上学无用论大行其道,我们的社会现实也是推波助澜,很多孩子失去了上学的兴趣和动力。从另一个层面讲,我们的教育还在功利性的为甄选人才而考,并不是真正的公民素质培养教育。当学生看到自己没有希望达到可能的升学成绩时,自然就放弃了学习。这与社会现实有关,更与我们的教育定位有关。不能否定精英教育,但也要思考公民素质教育的高定位。让全社会形成学习并不仅仅是升学和找好工作的事,而是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幸福快乐活着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亲其师,信其道”虽典出于此,但意思不同。它是指亲近喜爱老师,才会相信他所讲的道理。这应是后人对原文意会总结出来的,并且同样有道理,从而成为一条教育格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学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