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

管住嘴,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前几天,四川泸州一女子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结果被拘留五日。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易象钞》

深以为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一言人让人如沐春风,一言使人憎恨有加。不会说话的人让人讨厌至极,甚至招致祸端。

这世间,多少祸事由口舌引起,管好嘴,莫论人非,慎言谨行才可安身无事。

所以,管住嘴,是成年人最难得的清醒。

01,口不密,祸患自起

《鬼谷子·权谋》有言:“口可以食,不可以言,有讳忌也。”

意思是说:口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胡言乱语的,因为说话容易犯忌讳,惹祸上身。

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说隋朝有一位大将名曰贺敦立,英勇善战,屡立大功。渐渐地滋生傲气,居功自傲,对朝廷的赏赐不屑一顾,还口出狂言,结果传到当时的权臣宇文护的耳里。反对皇上就是间接的反对他。

宇文护肯定要剪除危及到自己权势的隐患,于是找了个借口逼令贺敦立自杀谢罪。

贺敦立临死时,召来儿子贺若弼,一再叮嘱他:“我因口中无德,引来杀身之祸,你一定要给老子记住!”

生怕他的儿子不长记性,命人用锥子扎进贺若弼的舌头里,增强记忆。以后每说一句话之前,就会想到刺心的痛和老父亲的死。

那以后,贺若弼常以“遇事三缄其口”来警戒自己。少说话果然有好处,贺若弼还得到新皇的青睐,以为办事可靠。

谁知道地位一高,便把他老父亲“锥子刺嘴”一事搞忘了。对封官不满,学了他父亲的样,大骂皇上昏庸无道,被人攻讦,免去官职。还好小命保住了。

以为他会收敛一点,这家伙也是不见黄河心不甘,反而怨言更多,耿人。于是被逮捕下狱,继而被处以死刑。父子俩前赴后继。

细想之来,皆因口惹祸。嘴是剔骨刀,舌是杀人魔,不得不防。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人多事多的情况下,更要惜言,能不说就不说,沉默是金。

逞一时口舌之快,搬弄是非,总有一天会自食苦果。

正如《荀子·非十二子》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做法;保持沉默得当,也是明理和聪明的做法。

所以,我们都应该守好自己的嘴,口舌清净,自有莲花生香。

02,管住嘴,是一种教养

刘向在《说苑·敬慎》中写有一句话,我常用来警戒自己:“慎于言,君子三缄其口。”

“温文尔雅”一词主要形容一个人有教养,君子模样。除了行为得体之外,更多地体现在言行上,不轻易开口,开口必有据。

这其实是有教养的一种体现。

生活中,我们常会与各色人等社交,在说话前一定要衡量一下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切勿交浅言深,否则就会被人当成是没有教养。

有一句话非常中肯:“当玩笑建立在别人的伤口之上时,就不再是玩笑,而是一把盐。”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以为的心直口快,是披着玩笑外衣的口无遮拦,实际上都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你以为的幽默,其实是语言暴力的遮羞布,是一种恶意伤害。

真正会说话的人,是懂得别人的痛处,更懂得巧言避开,给人一种有种被照顾、被体贴、感同身受的感觉。

你说出去的话,就是你待人的温度。

真正有教养的人,言语有尺,说话有度,给人留有舒适自由的空间和看穿不说穿的体面。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教养。

03,管住嘴,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曾国藩家书》中有过这么一句话: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人海森森,百人有百样心,有很多人,都毁在一张嘴上。

前些年,某为主持人在酒席上大放厥词,实属内心不纯,毫无感恩之心,被辞退也是罪有应得。所以出言不慎者,伤人伤己,运势必定会越走越差。

可说可不说,坚决不说。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所以每句话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思。

大将军谢安曾对王献之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

修行越高的人多谨言,说出的话往往一锤定音;精神层次越是低下的人,往往话多且浮躁无重点。

因为,慎言的背后是深思,是清醒,是能预判到这句话说出来以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唯有不急不躁,说正确的话,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正所谓,慎言则安,谨事则成。

后记:

老子曾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一个人说的话越多,得罪人的地方就越多,会说话的人总是保持沉默,静观其变,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直话,狂话,妄语,小话,牢骚话,只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带来麻烦。还不如管住自己的嘴,少说。

事以密成,语以漏败。所以,越是清醒的人,越懂得管住嘴。

到底该怎么说话呢?愚以为,在社交场上,你只管说好话,说对方愿意听的话,绝对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