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67:何谓知言?

图片发自App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公孙丑与孟子对话中,公孙丑提出的“何为知言?”颇有感触,与人沟通,关键是要听懂对方的话语,要弄清楚话语背后的真正意思和含义。所谓听话听音,所谓祸从口出,人世间的许多纠纷、乃至许多悲剧都是由于不当言论造成的。儒家文化一直提倡谨言慎行,这是一种智慧,这也是一自我保护,尤其在春秋战国这种乱世,随便乱发言其实是很危险的,不但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而且还会引起莫名其妙的误会,轻则会失去工作机会,重则会被杀头,比如孟子曾经的学生盆成括,虽然稍有才能,最后还是被杀,主要还是言论不当,自以为是造成。当然,做为沟通方或者谈判方,通过言语知道对方的想法非常重要,他的言论是否偏颇、夸张、怪癖、躲闪,都会形成我们对他的价值观的基本判断。

        原文如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大意是: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并弄懂别人的言论呢?”

          孟子回答说:“对于偏颇的言语我们知道它片面到底在哪里;对于夸张的言语我们要知道它过分到底在哪里;对于怪僻的言语我们要知道它离奇在哪里;对于躲闪的言语我们知道它理穷在哪里。--这些偏颇、夸张、怪癖、躲闪的言语都是从心里产生的,所以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如果运用到国家治理,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

个人看法:

        何为知言?公孙丑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一直在思考,知言其实一直是沟通中的挑战,老板发一道指令下去,原本希望属下一层层不折不扣的按照他制定的标准做下去,结果发现到最后完全走样变型了,甚至完全背道而驰。因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一层层异化了。

        所谓知言,不仅仅是领导层通过所听到的言论是否偏颇、夸张、怪癖、躲闪来判断底层员工或老百姓的思想是否偏激或心怀二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用人风险;更重要的是领导层避免发布偏颇、夸张、怪癖、躲闪的言论让底层员工或百姓觉得管理层行为怪异,思想混乱,从而缺乏一种安全感。

      问题是:我们的顶头上司真的具有高超的知言技术吗?我们所说的话,他们能够百分百正面理解吗?更何况在一个职场内,由于某些人因为利益的缘故,或受损或失落,就会造成内心不平衡,不可避免出现抱怨,怨天尤人的消极言论!如果这样,那么他的言论就很难中正平和,就会出现偏颇、夸张、怪癖、躲闪的成分,一旦这种言论传到领导的耳中,就会起化学反应,领导对某些发布不利言论的人必然会采取纠偏措施。

      所以讲历史上因言获罪的人不少,好像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情因言获罪的人,觉得他们是对的,是有骨气,有勇气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他的表达方式是不是需要改善一下?他的行为正中平和了吗?他的言论中有没有出现偏颇、夸张、怪癖、躲闪的成分,如果有,只能说明他自身还是有问题的。所以,作为领导层,有计划有意识的将言论引导到正能量的方向至关重要,整个社会以弘扬正气弘扬积极向上正能量为主,鲜少听到消极负面偏激的言论,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无限希望;西方人虽然特别崇尚言论自由,但是这个言论自由是建立在严肃法律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张扬个性,表达自己的主张,甚至对总统提出批评,但是,所有的言论也必须符合法律原则,不可以随意诬陷攻击人家,言语中有偏颇、夸张、怪癖、躲闪的成分一样会受到质疑。关键是,要想领导层对我们知言:那么我们的言论就必须基于公义,尊重社会尊重听众,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表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总而言之,基于正确表达方式与沟通方式的言论自由,才是真正广开言路,积极探索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67:何谓知言?

2018-7-30于上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感言集之67:何谓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