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缺失要如何挽回?章太炎、马一浮曾推荐这部经典!

当代孝道的危机

1、世人理解孝吗?只怕行孝不及时

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内心开始有一种隐忧,害怕自己行孝不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前对孝的理解以为:让父母吃好,喝好,心情好,满足他们一些愿望,不给他们脸色看,这就够了。读过《孝经》才发现,实则不然,这些仅仅是最基本的事亲而已。

2、子女和父母关系紧张,孝道在哪里?

子女和父母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对簿公堂,对于这类事件,好像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麻木了。甚至网上还曝出少年弑母案,看到这些无一不让人揪心。

3、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该如何预防?

在之前我曾写过一篇通过孝道教育预防孩子自杀的文章。

如何预防学生自杀?建议家庭和学校长期开展《孝经》诵读及生命教育课

学生自杀

其中列举了一些自杀案例,在此,不一一罗列,每每看到都会让人痛心伤感。只要在网上搜索:“学生轻生”、“学生自杀事件”触目惊心。

类似事件似乎不断在发生,如花少年,生命瞬间陨落,带给家庭,父母的是巨大的伤痛,内心的阴影和痛苦此生或再也难以弥合。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大意是:我们身体、头发、皮肤得之于父母(备注:由父精母卵受孕慢慢长大)所以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的毁伤,这是孝道的开始。

像这些孝的道理又有谁去教呢?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眼睁睁看着痛苦不断上演发生,人们却束手无策。

面对学生频频自杀事件,家庭,学校,我们是否有预防和对治的方法?

中央电视台从2013年至今所评选出的“最美孝心少年",几乎每一位孩子背后都有一段凄惨的命运和曲折的故事。虽然这些孩子命运多舛,他们内心反而阳光健康。

比如: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黄凤,6岁时黄凤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

湖北恩施州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俩,在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常年坚持代父母行孝,照顾着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最美孝心少年

2014年孝心少年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就要从被窝里钻出来,和奶奶一起扫马路,这一扫就是6年。

从几十位孝心少年的案例中,我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孝道,没有说因为生活太苦了,太累了,想不通就轻生了。

这也使我认识到了孝道在家庭,社会中的重要性。

《孝经》

《孝经》的重要性

《孝经》为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自汉以来受到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推崇和重视,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十三经中最为短小义浅之经。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又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民,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汉儒郑玄说:“《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

唐人薛放说:“《孝经》者,人伦之大本,穷理之要道,真可谓圣人至言。”

明人吕维祺则认为:“《孝经》继《春秋》作,盖尧舜以来帝王相传之心法,而治天下之大经大本也。此义不明,而天下无学术矣,”他盛赞道:“大哉《孝经》乎!参两仪,长四德,冠五伦,纲维百行,总会六经。”

近代章太炎先生在《国学之统宗》里说:“余以为今日而讲国学,《孝经》、《大学》、《儒行》、《丧服》,实万流之汇归也,不但坐而言,要在起而行矣.......今之新学小生,人人以爱国为口头禅。爱国之念,由必爱父母兄弟而起。父母兄弟不能爱,何能爱一国之人民哉!由此可知孝弟为仁之本,语非虚作。《孝经》一书,实不可轻。《孝经》文字平易,一看便了,而其要在于实行,平时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至于战阵则不可无勇,临难则不可苟免。”

近代理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也对《孝经》推崇备至,他说:六艺皆以明性道陈德行,而《孝经》实为之总会。德性是内证,属知;行道是践履,属行。知为行之质,行是知之验。德性至博,而行之则至约。当其行时,全知是行,亦无行相可得。故可以行摄知,以道摄德,以约摄博。如耳目口体并是心摄,视听言貌并是思摄,制度文为并是礼摄,家国天下并是身摄。明此,则知《诗》《书》之用、《礼》《乐》之原、《易》《春秋》之旨,并为《孝经》所摄,义无可疑。故曰:“孝,德之本也。”举本而言,则摄一切德。“人之行,莫大乎孝”,则摄一切行。“教之所由生”,则摄一切教。“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则摄一切政。五等之孝,无患不及,则摄一切人。“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则摄一切处。大哉《孝经》之义!三代之英,大道之行,六艺之宗,无有过于此者。故曰:“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从历代大儒和先贤的思想言论中,我们便知《孝经》之重要。

孝道的断层

《孝经》切近而浅要,意广而教远,熟读经文,明其义理和精神,方能在日行中下对功夫,在一点一滴的孝行中,彻悟孝道。

前几天养正早起打卡群里,于老师分享了她的感悟,她的公公竟然还记得六代先祖的名字,并且想要在过年时把祖宗请回来。想想很惭愧,我也仅仅记得爷爷的名字,再往上便不知了。

据我父亲说,我们家原来是有家谱族志的,但在文革时被烧毁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关于孝道,现实存在着断层:

1.很多人对三代以上祖先叫什么名字一般都不知晓了,也不再祭祀了

2.家中少有家谱,家训和家规

3.家中没有供奉先祖的牌位

4.一些成人你若谈孝道,他总往愚孝处联想

5.不孝的事件在网络,现实中不断出现,乃至子女和父母打官司,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6.公立学校几乎不读《孝经》

关于孝道的认知,在现实中我们至少有三代,四代的断层,我们并不懂得真正的孝道。

孝道的缺失,往往是社会乱象和矛盾的根本。

对于孝道的缺失,越读《孝经》越发惭愧!而更感觉到在《十三经》中,在成人读经中,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当是第一本该读的经典。

因为时间不等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因为教育不等人,做父母的,自己的孝行做不好,又如何为子女以身示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孝道的缺失要如何挽回?章太炎、马一浮曾推荐这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