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换个角度,一切就都不再一样了

一个优秀的女孩,从小是众星捧月的高材生,工作顺风顺水,26岁时嫁给了相爱的男人,28岁时,是一个2岁男孩的妈妈。而幸福在28年后的一天戛然中止了。她拿到了儿子的一纸诊断“阿斯伯格综合征”,从此她要怎么面对。

一路优秀如她,本以为1岁多的儿子展现的实力,是家族优秀的传承。孩子那么小就爱背诗、画画、认字、算数,学起来几个小时都不嫌烦。

只是在她的眼中,还看到了孩子的另一份特别。怎么叫他的名字,都不理你;鹦鹉学舌地叫叔叔阿姨,却从来不抬头;和小朋友一起,总是不高兴别人牵他的小手。

这份隐忧,在孩子2岁的时候,还是无法回避了。医生给她填写的病症单上,她画了无数个勾。

抱着孩子走出医院的那天,前半生努力奋斗的光鲜被彻底涂满了灰色。

而老公的反应呢?依然和从前一样!忙工作,忙书画收藏,似乎这个家,与他无关。

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让她无数次长叹“凭什么是我”!

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是一位法师的十二个字解救了她。“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她决定救孩子,也是自救。

孩子好不容易进了一家自闭症的康复中心,进去时并不是最严重的症状,可几个月后,比同时进入的孩子却差出了一大截。

她又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质问了老师,“我的孩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

老师深深回看她说“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您为什么要求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呢?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他们的缺点,这样不好吗?”

终于,她放下了“有一天会变好”的期待,没有期待,就没有煎熬。

从此,她把目光放在了孩子萌萌的、聪明的一面上。同时,也意识到,老公的专注和木讷,其实也是自闭症的特质。但,这曾经就是她爱上他的原因,如今,为什么不用同样的眼光,继续爱老公,爱孩子呢。

朋友圈中,又出现了她快乐欢笑的文字。

“教孩子说‘豆腐’,他接口说‘杜甫’开始背诗。”

“我儿迷上了广告,问他常念的‘有两把刷子’是什么,他告诉我‘看男科,有两把刷子’,这是要笑死为娘!”

“听说爱因斯坦也是这个病症,万一我的孩子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呢’!”

《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中,有很多这样感人的小故事,读来让人跟着哭中带笑。

有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过是没摊上事儿时的心灵鸡汤。

挣扎、绝望、怨恨、疯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从情绪的背后获得重新看待世界的力量。

西方理论里有个情绪ABC理论:A代表一个事件,B代表一个人对这件事产生的一些看法或解释,C代表这个人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其中A是一定的,只要改变信念B,就能改变行为C。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换个角度,一切就都不再一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换个角度,一切就都不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