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164天,7.36奢则不孙俭则固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64天

原文阅读:

7.36 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讲解: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盛气凌人,省俭就显得寒酸固陋。与其盛气凌人,宁可寒酸固陋。

启发思考:

        孔子说,太奢侈就不逊,就会缺乏恭敬心;太节俭呢,就会显得固陋。不逊与固陋,都有缺陷,不合中庸。与其不逊,宁愿鄙陋。

        孔子这么说,想来也是针对当时鲁国的奢侈僭越的风气而言,比如前面说的季氏八佾舞于庭,祭泰山之类。太过奢侈,排场太大,就容易不逊,甚至僭越。如果太节俭,礼数又不到位,来宾感觉不够尊重,贬低了自己,但不会遭人嫉恨,不至于犯什么大错。两相比较,宁愿节俭鄙陋自贬,不要奢侈凌人犯错。这是从实际出发,退而求其次的优选法。

        任何选择都有正反两面,奢华铺张的人不懂礼让谦逊,俭朴节约的人固执呆板。孔子对人性理解相当深透,他是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与其不讲礼让谦逊,宁可固执呆板;宁当保守派,不当冒险家;宁失之俭,不失之奢。《论语 八佾》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老子也有一致的看法:“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无论是奢侈还是节俭,要考虑的是,礼之根本“仁德”。权衡之下,“俭以养德”,节俭更接近于礼。

        张居正说,“俭乃德之共,奢乃恶之大,二者之相去岂特过与不及之间而已哉?帝尧茅茨土阶,大禹恶衣菲食而万世称圣,汉之文帝,宋之仁宗皆以恭俭化民,号为贤主。至如骄奢纵欲,横征暴敛,以败坏国家者,往往有之。然则去奢崇俭乃帝王为治之先务,有国家者所当深念也。”       

          有没有俭而不固的人呢?肯定有,那应该就是君子才能做到的吧。作为普通人,先从培养节俭的美德开始吧。当然,可以节俭,却不可以吝啬。节俭,是合乎礼制的节省简约;吝啬,是不体恤处于穷困急难中的人。在别人遭遇困难和危急之时,帮助他们,那是仁心。违背了仁心的节俭,是自私,是吝啬。也许,这样一种状态更合适:对于自身与家庭的生活,应当保持节俭,而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随顺仁心,尽力相助,而绝不吝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164天,7.36奢则不孙俭则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