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进是一寸喜

我从小就有完美倾向,做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学吉他时要买购买能力内最好的吉他,教材从基础买到最高级;想要练字就要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买的还是金沙笔,檀香味的;学英语,就要一句话在肚子里滚上几滚,确认没有任何错误才敢说出来。

完美主义的后果就是,

果达不到心中的完美,宁可不做。

考资格证,觉得考不到理想分数,就干脆不去考

一首钢琴曲练了几个小时没有进步,索性就放弃

学习时一想到有那么多书要看,立马产生畏难情绪


这次写作也是这样,其实兩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但是看看自己写的文字,文笔稚嫩,没有看点。一篇文章改来改去,反反复复几个月,觉得没有别人写的好,于是自惭形秽,搁笔不写了。


最近读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非常喜欢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突然领悟到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如果因为觉得自己学不完,就干脆放弃学习是多么可惜。学不完的东西,那就学一点是一点。就如同世上总有比你完美的人和事,就像浩瀚星辰数不尽,如果事事都和别人相比,总有人做得比你好。

人和人是永远比不完的,不如自己和自己比,哪怕进步一点点也是进步,都值得为自己欢呼雀跃。一粒米顶一分饿,一碗粥管七分饱;50分虽然不如100漂亮,但是总是比0分好。放弃就是一无所有,而进步虽小,但可累积;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年复一年,终究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很多人会说,我也知道读书这件事情是好的,但是信息爆炸的今天,看着无数的书,不知从何读起,就望而却步了。其实这里也有个完美心态在作怪,似乎要么不读,要么读就要把世上的书都看完。但是世上的书何其多,一个人穷尽一生都看不完,不如放弃掉这个想法,读一本是一本的收获。读得慢也没有关系,十天看一本书,或一个月看一本书,专注于自己微小的进步,为自己点滴的好而喝彩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加快自己阅读的速度,学会速读。如果读书速读快一倍,同样时间你看的书的数量就翻一倍。还有,不要怕速读会影响知识的吸收。其实一本书看完你以后,你就真的能理解并掌握100%的内容吗?大部分人应该都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本书还不错”),具体能复述出来的内容能有20%就很不错了。那么就放弃掉“完美地看一本书”这样的想法吧,哪怕收获只有10%,那也是10%的收获,总好过一无所获。

我想到一个齐藤英治在《王者速读法里》举的例子:


鸟儿只有在高空中俯瞰,才能看到鱼;就好比你只有快速略读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整个框架,才能看到重点。有时离海面太近了反而视力范围缩小,就像逐字逐句地读,就会觉得什么都是重点,反而抓不到鱼。

那如果略读没有发现的重点,精读能读出来吗?答案是否定的,深层的领悟就好比藏在深海的大鱼,如果本身没有一定的积累和领悟,即使飞到海面附近,也是你吃不到的深海大鱼,就算你逐字逐句读,也是你抓不到的重点,不如就干脆舍弃。



“Better done than perfect none”就这样,那个“完美的我”妥协了一点点,每一次因为害怕没有做到100分就不去做的时候,我就会跟自己说,“不要去管结果会如何,重点是,自己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哪怕微小,也值得为自己欢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寸进是一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