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吼叫30节课

第1课:成长的外力

A. 两类家长:

一类他们很少监督,很少控制,很少强制自己的孩子,但他的孩子自动自发自觉成长. 另一类家长是站在教育的最末端最底端,他们拼命地管着孩子,他们倾其全力的去管着孩子去教育孩子,付出所有的努力都喂孩子好,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对抗,针锋相对。你属于哪一种?

B. 孩子的成长有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主动成长,一种状态是被动成长。

C. 外部力量指的就是一个孩子好的行为,好的结果,和孩子自己本身的能力和本身的主动性意愿没有太大关系,或者是孩子需要某种外部的力量,他才能做出某种好的结果,有好的积极的正面的行为,这种依靠外部力量的成长,结果会随着外部力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把它叫做相对成长,或者叫被动成长,或者叫依赖性成长。

二. 心得/收获

1. 不要控制孩子,要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这样才不会受外界,他人影响,并能创造出好的结果。

2. 靠外部力量成长的孩子会很脆弱,无法面对失败。为了别人的表扬而活,为了别人的批评而死。也会有青春期叛逆的倾向。


第一课2

孩子的成长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內在动力下的主动成长,一种是外在动力下的被动成长。   

在內在动力下主动成长的孩子是:不用叮咛、不用约束、不用要求、不用强制、能自动自发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能创造好的结果,既使在外界有负面影响,既使在他人堕落不上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不受外界他人影响,并且自强不息,自动自发,自觉,自悟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就是内在动力下主动成长的孩子。

在外在动力下成长的孩子,是被动成长,完全来自于外部力量,一个好的结果和孩子本身的能力、主动性和意愿本身没有太多关系,或者孩子需要某钟外部的力量才能做出好的结果及好的正面积极的行为,这种依靠外部力量的成长会随着外力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称它为:相对成长或被动成长或依赖性成长。

          外力的成长状态有五种:1依赖于老师表扬、认同和鼓励;2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陪伴;3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害怕别人的嘲笑,打骂4为达到某种结果来换取父母的金钱或者物质的奖励5父母的控制或者强制、约束下才做出好的行为。

        总结,我们要成为最高端的父母,尽量不要控制和约束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满足感,让孩子成为自动自发主动成长的孩子,不要成为最末端的父母,或者改变原来最末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要拼命的去管教、约束孩子,也不要太严格的要求孩子,对孩子的结果要有满足感。


第2课:外力的危害

依靠外力成长的三种结果:

1) 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我们过去过度以孩子为中心的表扬,认同,欣赏,鼓励,奖励等等,歪曲或误导了孩子学习的动力或动机,本来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就变成可以获得别人表扬认同欣赏赞美鼓励奖励而学,所以外界是否会持续的或者如我所愿的表扬我,认同我,欣赏我,鼓励我,奖励我,就变成了影响孩子学习心态和影响孩子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让这些外在动力没有消失或变化的时候,那么这些外在力量没有的时候,也就是孩子行为出现极大问题的时候。

2) 当外力消失的时候孩子会及时满足我们, 来看另外一种现象,我们说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当中最宝贵的四年, 可是今天有很多学校的大学生有多少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是好好学习的? 值得我们思考, 买手机,网络成瘾,打游戏,抽烟,酗酒,泡妞,网贷甚至裸贷,一个个之前听话的孩子为什么进入到没有约束的环境之后它就立刻变得懒散, 放纵, 立刻就及时享乐, 及时享受了呢? 答案很简单之前好的表现他都不是真正的自律, 都不是来自于孩子的本意, 而是来自于他人的监督提醒要求甚至打骂, 换句话说之前这些好的表现好的成长都不是他们在独立自主或自愿的情况下完成的。

3)很多家长喜欢控制我们的孩子啊,被控制下的孩子呢,要么就责任发生转移,要么就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要么就产生强烈的愤怒甚至对抗。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足以导致这个孩子未来人生全部失败,很多错误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外部力量。一个孩子曾经被对待的方式,或者曾经被对待的态度,会成为他未来对待别人的方式,对待别人的态度,这就是原生家庭复制模式或模式复制的核心之一,所以我们的教育方式,不但会影响今天孩子的成长,更会影响下一代,还会影响下下一代。一个人未来是否会成功的前提来自于他是否成熟,而成熟的标志是来自于独立。一个孩子的成长太依赖于外界或者是外界对他的影响越大,就代表一个人越没有自我,越没有价值感。


二. 心得/收获

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在成长的路上,如何做出对自己未来最有利的选择,一个孩子只有在不需要外界约束督促提醒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能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游戏的时候,他才真正学会了自律,独立和自我成长,高手都是自我管理的。



第3课 孩子该有成长的样子

交通事故案例反思: 一个人过马路即使是绿灯,你也要注意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任 ,出了事故不管你没违规 ,不代表他人不违规 ,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让自己安全, 都应该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我们是自己生命当中的主人 ,我们自己承载着承担着我们自己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责任, 我们是否为自己当下的每一个行为付100%的责任呢?即使别人把事情做错, 我也要把事情作对的态度呢?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结果不好, 我们往往习惯与寻找外界的原因, 请问找到外界的原因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是自己人生失败最大的受害者 ,谁承担最大的后果 ,难道不应该承担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最大的责任吗?


相对成长和绝对成长的区别 : 靠外力推动 相对成长逻辑 , 就是因为怎么样 ,所以才会怎么样 ,你要怎么样我才能怎么样 。

绝对成长的逻辑就是不管怎么样怎么样, 我都要怎么样 即使怎么样 怎么样,我都要怎么样 我也要怎么样等等 。不管别人是否认同我还是否定 ,我都不会影响我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的肯定 。


自动自发就是培养孩子不靠外力推动下的绝对成长的能力 。自动自发就是培养我们的孩子可以不受外力, 他人环境客观的影响而绝对成长的能力 。自动自发的逻辑就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怎么样,即使怎么样,我也要怎么样,这才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少年强则中国强,强壮的少年,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思想,不要受外界影响的人格和自律,不随波逐流的 格局和使命,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负责任的灵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四课 自动自发的核心

今天孩子分为三种:

1)你怎么管都没有用 ,拿他没办法 ;

2)什么事都要别人监督 ,别人管才能做的好 ;

3)什么事情 都不要别人管, 不要别人说,自己自动自发的做好。


我们想把孩子培养了自动自发必须明白一件事 ,自动自发自律的前提是什么 ? 自由带来自立,自由才会带来自动自发 ,先有选择的权利 ,再有选择的能力 ,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感觉最舒服就是没有人限制我们的时候, 对吗 ?我们都不太愿意接受,甚至会非常反感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行为层面的约束,或者是他人对我们的改造,而我们却如此热衷与改造和约束别人 ,想要培养孩子自动自发,我们要抓住自动自发的第一个核心 把行为交给孩子 。


第一个成长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 没有体验就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 这个体验包括正确的行为或者是错误的常识 。太多的家长帮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一切 ,你能做什么 ,你能干什么 ,都把他规划好了 ,孩子没有任何选择 权利和空间可言 ,剥夺孩子的体验权就等于夺走孩子的成长。成长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结果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结果不好 ,或者是害怕得到错误的结果,而拒绝让孩子去体验创造的过程 ,告诉孩子1万次热锅烫手 ,不如让孩子来体验一回更加真实 。考试考好和考不好那是一个结果 ,这个过程才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 我们永远没有办法保证孩子每次都会有好的结果 ,但我们可以培养出孩子对待这个世间万物正确的态度, 态度一对一切结果都对。


第二个理由 : 一个人格和尊严被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有可能建立起健康独立的自我 ,一个人的行为在合理合法合情的范围下,受自己的主观意志和驱使而做出符合自己意志或者是意愿选择 ,就是我们所谓人的主权, 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享受了最基本的人格和尊重 ,或者是自身的权利 。我们都拥有平等的人权和被尊重的需要, 我们既不能因为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权和尊严 ,一个被充分尊重下长大的孩子 ,长大之后才懂得尊重别人, 一个孩子内心真正的修养,一个孩子对世间万物真正的敬畏之心 ,来自于他从小成长过程当中,他有没有被自己的父母尊重教养 ,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行为 ,更是来自一个人内心敬畏和修养 ,而这种内心的敬仰和修养 来自与他成长过程当中,他最重要的那个人 他的爸爸妈妈曾经是如何对待他的。


第三个理由: 人类每个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动机 ,我们要看到对方的需求和动机 ,而不是吼叫 ,挑剔控制 ,评判对方的行为,行为是看得的 ,而行为背后的需求我们是看不见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 ,看见并满足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那些看不见的需求部分 ,我们只看到行为层面, 凡是只看到行为层面的 ,看不到行为和需求和动机的, 并且试图去解决问题, 改变对方行为的最后, 我们发现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我们想把孩子教育好 ,就要有一双慧眼, 能看到孩子的内心的需求 ,并且你都得会化解才行 ,你都得会说,孩子表达正确 ,你得会引导 ,如果孩子在内需求持续未被满足, 那么行为一定出现问题 ,孩子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需求 ,


当孩子有行为的选择权之后 ,他的选择有两种 ,一种是正确选择 ,一种是错误选择。那么如何保证选择权交给孩子之后 ,并且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这就是我们自动自发的第二个核心 ,叫做引导我们要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不是强制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家长要自备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三流家长做替代 ,二流家长做教练 ,一流家长做引导 。

第五课 引导而非控制

第一个核心就是把行为交给孩子 ,第二个核心就是学会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引导孩子成长并会控制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自备选择权利后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选择正确 ,另一种是选择错误 ,比如说你把手机权力放下给孩子 ,第一种可能他觉得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于是他自己主动的管好自己的手机 管好自己的学习 控制好自己打游戏的时间 ,那这一类孩子在长大过程中他的感觉和人格没被破坏,证明你们关系还算和谐 .


话术 : 你可以这样确认孩子 ,谢谢你能够自动自发地管好自己的手机和学习 ,不让妈妈为你 学习而操心 ,也可以这样确认 妈妈要祝贺你, 你长大了 ,你有了合理安排好自己娱乐和学习的能力, 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妈妈为你感到很欣慰, 很多孩子还在沉迷游戏的时候, 而你却能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手机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孩子 ,我听说游戏对小孩的诱惑力非常大 ,很多孩子都被游戏 所控制,你却能做到掌控手机 掌控游戏 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


另外一种结果就是 当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孩子可能做出不好的行为 或错误行为 ,担心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 ,造成错误的结果 ,这个社会上有没有坏人 ,我们能不能担心孩子,不让出门或者是拒绝孩子和陌生人接触 呢?如果这样 就等于是阉割或扼杀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很多孩子人际交往的障碍都是于父母传递给孩子一些错误的 对社会 对人对事物的认可 。比如说 ,陌生人都是坏人等等 ,遇到坏人 我们只能引导孩子 ,

第一 如何分辨好人坏 人,

第二点 遇到坏人的时候 ,我们如何自我保护 ,

第三 我们要学会引导 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有贡献, 而不是自私自利 唯利是图的小人 ,我们懂得正确引导孩子的时候 ,孩子就自备的 正确的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和态度 ,未来进入社会才会有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态度 ,担心不会对孩子有任何帮助 , 孩子需要的是在成长过程当中, 我们帮助他培养出创造价值和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当行为交给孩子的时候 ,所以我们不要去担心他出错, 我们要引导孩子 ,教会孩子自备为自己人生负责任的能力 ,我们要自备引导孩子正确 健康 独立成长的能力 。


我们一定要明白哪些思想层面 的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我们只要改变这背后的因素, 那孩子行为不就改变了吗 ?控制孩子听你的话, 但口服心不服, 如果能够去从思想层面去引导我们的孩子, 那么就轻而易举地带来行为层面的改变 。

案例 幼儿园 大孩子跟小孩子打 起来了,黄导弟子校长对大孩子说了几句,,老师看到你跟同学动手了 ,但老师不批评你 ,

1你在老师心中是个好孩子, 这是给孩子叫身份定位 ,

2不管是不是老师认为这个是事实, 你没有下 狠手打那个孩子是因为你有爱心 ,懂得谦让 懂得照顾别人 ,这叫继续认同,认同你是一个有良好动机的孩子 ,

3我要求你帮助我照顾其他孩子,这份价值感的体现, 整个过程不批评打架的行为,不断的 在做确认和引导 ,结果就会如你所愿  。

第5课  引导而非控制2

        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 在孩子具备选择权力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选择正确的,另一种是选择错误的,比如:你把手机的权力完全交给孩子,第一种可能,他觉得受到了父母的尊重,信任,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于是自觉主动的管好自己的手机,管好自己的学习,控制好自己打游戏的时间,这当然是所有家长都期待的理想状态,当孩子做出了这种正确的选择的情况,家长只需要确认就好了,家长可以这样确认:你是个能自动自发管理好手机和学习,不让妈妈为你的学习而操心,也可以这样确认:你长大了,你有了安排好娱乐和学习时间的能力,妈妈感到骄傲,妈妈为你感到很欣慰,有很多孩子还在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而你却能够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我听说游戏的诱惑非常大,很多孩子都被游戏所控制,而你却能做到掌控手机,掌控游戏,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啊?当然也可以夫妻共同探讨,哇,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厉害,不但能控制好自己的手机,还能自动自发的学习和成长,孩子未来必成大器,这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第一种理想状态。

        另一种结果,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后,孩子可能做出不好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家长能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做出了这种不好的结果的时候而不让孩子做选择呢?答案当然是不可以的,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当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正确的面对世界的能力和态度,进入社会才会有适应社会竟争的能力和态度,担心不会对孩子有任何的帮助,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担心,孩子需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能够帮助他培养他创造价值和让他幸福的能力,当把行为交给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担心他出错,家长要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具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长要具备引导孩子正确,健康,独立成长的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的行为其实很简单,家长只要能力找到左右或者影响孩子行为背后的因素,或者去搞明白那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只要改变这背后的因素,那孩子的行为不就改变了吗?


第六课:

影响孩子行为的第二要素: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去处理和引导,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的负面情绪导致的一些负面行为,慢慢地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模式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孩子内在的情绪模式或行为模式,那么就很难去改变了,所以呢我们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特别是越开始的时候越重视,那么家长在遵循处理情绪的核心原则就是那么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好心情。


什么叫处理这些事情先处理心情呢?

第一:家长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去解决问题,家长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去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解决孩子成长的问题。

第二: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去处理问题,就是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解决问题。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孩子情绪自己处理好,或者你协助他处理好之后,我们再去解决问题。


如何做一个会引导孩子情绪的家长,我们应该抓住哪几个核心?

第一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看见,理解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看见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的这个这种难受难过等等。

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爱的陪伴,当一个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理解,爸爸妈妈的爱温柔,对吧,陪伴而不是愤怒批评和指责。所以尽量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去干涉,不要去频繁,不要去控制。

第三步,当你接纳啊,看见孩子情绪之后,然后又表达了爱之后,那么这个事情如果跟你有关,也就是孩子这个情绪,当下的情绪跟你的有关,你是其中关联人,那么你错怪了孩子或者冤枉了孩子等等,那么你就可以。真实情况表达父母对他的歉意

第四步,也就是情绪处理好之后,就可以具体针对发生了什么事情去了解,那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你跟妈妈聊聊,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五步,对孩子进行引导。

第六步,对孩子进行确认。


父母情绪平和孩子的情商也高,所以你的情绪多稳定孩子长大后就有多稳定,所以少一些对孩子的吼叫,所以孩子吼叫的时候呢,你更不要对他吼叫,心态平和一点慢一点,让子弹飞一会儿遵照我们的流程,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相信每个家长只要认真学习每个孩子通过正确引导都具备正确的化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第7课  影响孩子行为的第二要素:情绪

      情绪是自然产物 情绪好的时候会有积极的行为,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导致一些负面的行为,当负面行为慢慢的长期以往形成一种模式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孩子內在的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那么就很难改变了,所以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他心情很糟的时候,事情是很难处理的,因此,家长在处理事情之前要先处理好心情:

        第一,家长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去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有情绪,说话态度也不太好,方式也不太好,耐心也不够好,那么容易说出伤人的话,当孩子听着不舒服的时候容易和你对着干,彼此说出伤人的话很难收回来,冲突和伤害一旦造成在心里的阴影就会留下伤痕,所以当家长有情绪的时候要先处理好家长自己的情绪。

        第二,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解决问题,因为这个时候你讲道理也没有用,孩子感受不好,情绪不好,不会听话,不会做出积极的行为,所以这个时候去教育孩子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和排斥。

        如何做一个会引导孩子情绪的家长,要抓住六个步骤:

        第一步,看见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看见,理解孩子的情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看见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但不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爸爸妈妈看见孩子是很伤心、难过、生气的样子就可以了。

        第二步,表达爱,要表达对孩子的爱,当一个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需要爸爸妈妈的理解、爱、温柔、陪伴,而不是愤怒、批评、和指责。

        第三步,把负面的情绪行为转化为正面的动机,当你接纳,看见孩子的情绪之后,又表达了爱之后,如果这个情绪与家长有关,家长錯怪或者冤枉了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表达谦意,如果这个情绪是老师或者同学或者其他人引起的,我们就要学会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的动机。

        第四步,了解事实,不要去评判。

        第五步 对孩子进行引导,当孩子被老师批评,误会的时候,要引导孩子理性的等老师批评完之后,再去和老师说明情况,让老师明白他錯怪你了。

        第六步,对孩子进行确认,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些引导,引导之后,再去对孩子进行确认,强化,并定义他就是一个情绪管理很好,情绪处理很快的孩子。

          如果我们家长能够通过这些步骤把孩子的情绪引导好的话,那么好的情绪就会有好的情商,好的行为,就会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在公共场合就会有很好的修养。


第八课  影响孩子行为的第三要素:环境

从哪几个方面去为孩子创造影响孩子一生的良好成长环境呢?

第一,尽量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原因:

1)老人体力跟不上

2)老人带孩子基本上他的思想可能有点跟不上节奏,

3)是生命状态的影响,老人是垂暮之年,体力跟不上,而孩子是要需要朝气的影响,蓬勃向上体力无边无限。

适当的跟老人接触可以,保证孩子和上一代的亲情不断,我们家族的血脉不断,要根不断力量的源泉不断,但是不是能完全依赖,这对孩子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隔代教育的核心就不远离,但也不要依赖,而且孩子在幼年时期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应该是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父母不应该放过这段建立亲密关系的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一旦错过了,造成童年被抛弃的伤害,造成童年成长的创伤,导致孩子亲密关系的创伤,导致孩子严重没有安全感,那么想要补就是需要花一番大功夫的。

第二,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相互尊重,可以各抒己见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一个家庭环境,这不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幸福,更会决定孩子人生事业的高度和成功。

第三,要带孩子进入成长的环境。参加黄导天之骄子成长营,让孩子明确自我身份,健全自我人格,打造强者的思维,远离受害者被害者的心态,回归责任自主学习自动自发的成长,激发内在的动力让孩子最终活出自我。

第四,带孩子可以参加一些旅游活动。领略各地/各国风景的同时开阔眼界,同时又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还会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最终让孩子明白成长,学习是为了自己,并且每时每刻,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不放弃自己,追求美好,追求更高的风景,所以当你见到更多的时候,人就不会局限于自己已知的世界。

第五,我们要建立适合孩子成长的人场。孩子不但要和优秀的孩子打交道交朋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同时孩子更要和那些成绩不如我,或者是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打交道。原因:

1)训练他的抗影响能力,如果他被一个坏孩子带一下,或者被一个成绩差的孩子,这个说两句话,他就不学了,那这个孩子证明他学习的动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2)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表现好,那他更应该跟那个差一点的或者是表现不好的,特别是那些又渴望学好的学生打交道,我们应该去帮帮别人嘛,我们应该去支持别人嘛,对吗?难道能力强的人结果好的人不应该承担社会或者人生更大的责任吗?所以我们结果好,不要瞧不起别人,我们结果不好,我们不要瞧不起自己健康的人格,有独立的自我价值,对他们有平等的认同之心。

第六,要帮助孩子寻找到一生的生命导师,成长导师,一个好的老师好的教练具备强者思维,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生,丰富的生活经验觉悟的老师对孩子影响真的非常重要,完全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成长轨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一位好的教练,一位好的导师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精神的依靠和指引,一个孩子未来是否能有出息不仅仅是上了多少学校?而是因为他有更深邃的思想,更高贵的灵魂,更自律的情操更大的格局,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好的明了的开明的开悟的,有高觉悟的老师的引领,有能量的老师的引领。


第九课  影响孩子行为的第四要素:利益


利益就是我们不可或缺,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一个因素。 要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焦点,他肯定不是停留在坏行为,他用坏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好处,得到自己的利益。


如何终止这种错误的模式去得到他想要的利益呢?

第一:终止错误的行为,告诉孩子过去这种哭闹打骂啊打滚儿啦这种模式无效了重新的开始从现在开始妈妈不会再允许这种事情这种情况发生了,这叫终止错误的行为。

第二:建立一个新的习惯,虽然过去错误的行为获取想要结果的模式打破了,那我们今天就要给他建立新的行为。

第三:狠抓第一次。

第四个,叫及时确认,少讲道理,多做坚持原则的事儿,不否定他人格不批评他,不指责他,这叫合理的正确的表达确认,或者是表达拒绝或者表达回馈,所以低标准严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孩子地打滚儿,他胡搅蛮缠他哭闹,那这个时候你就告诉他:

第一,你在妈妈心中一直是一个遵守规则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孩子,

第二,我们已经制定规则了所以我们都需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

第三,妈妈要告诉你啊既然定了规则,妈妈要告诉你今天妈妈说不买就不买,你今天即使把地刨个坑即使嗓子哭破,眼泪流干妈妈也不会满足你,你想哭你就在旁边哭,妈妈不会满足你,妈妈在旁边坐着等你,妈妈要工作。这个时候你就坐旁边管都不用管他你想想孩子会怎样?我相信他边哭边看你,边哭边看你,哎看到你没有反应,他想没希望了没指望了最后才起来算了不哭了,妈,我们回家吧!


制定规则有几个核心:

第一个:要客观辩证不要啥事儿都定规则

第二个: 规则必须是双方共同约定

第三个:一定是在亲子关系正常啊我在结尾的时候特别强调坚守原则制定规则一定是要亲子关系正常,如果亲子关系是很冲突奋斗对抗的,有情绪变化的,那么咱们先把关系处理好,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第十课  影响孩子行为的第五要素:关系

亲密关系的三个标准:

1平等

2独立;

3允许。


当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他没有感受到要被你改变的危险时,他才会乐意敞开心怀和你交流。没有任何人愿意被别人改变,这是你永远要思考的核心关键,换句话说破坏亲子关系的第一大杀手锏就是我们总想着去改变孩子。


如何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和谐的关系及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呢?

1我们要学会倾听,有效的亲子沟通和谐的亲密关系是积极的倾听。

2理解孩子,懂得他难处,看到他付出。

3我们要看清或欣赏他的优点。

4知道她的委屈。

5就要满足他的需求。

6叫连接。什么叫连接?我们要跟孩子打造价值观,信念,梦想共同体,爱好共同体,甚至缺点也会有共同体,爱好连接梦想连接追求连接价值观连接信念连接等等。


真正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或者孩子学习持续好,动机正确下的好,那前提一定是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好,如果你们都没有个共同点,你们怎么可能成为好的关系呢? 同频才能共鸣,共鸣才能共振,成为知己!



第十一课  把行为还给孩子:不包办

直接对孩子行为的约束,控制,指责,强制会带来什么后果? 1会带来孩子的逆反。 2如果孩子服从你之后,那么他从潜意识会有这种服从于别人之后的屈辱感,而这份屈辱感会加深孩子的无力感,低价值感,自卑感等等。 3强制孩子或者是干涉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完全对自己的事儿不负责任。


当你了解了行为背后的动力因素,当你明白并理解这一部分的时候,那么你就走出了引导孩子行为的第一步。大家如何真真正正的去不干涉孩子的行为,不控制,不强制孩子的行为,或者是说把孩子的行为完全彻底交给孩子,那么你就走出了引导孩子的第二步。


我们家长为啥去乐于替代孩子呢?这里面有两个动力,

第一个动力:来自于家长,通过替代孩子来锁定孩子,呈现自己的价值感,也就是通过替代你替代对方,做对方该做的事情,也是我替你把你做你该做的做好了,或者是我做给你看,证明我比你做的好,那么这背后呢,是通过替代孩子自己该做的事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或者叫证明自己的牛逼。

第二个动力,来自于家长分离恐惧或分离的焦虑。那么,替代孩子的结果就是阉割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阉割孩子自理能力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一辈子离不开父母,那就是创造了永不分离的母婴关系。


那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教给孩子呢?

✅学习  这是我们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的第一个核心。我们要明白,首先得把责任还给孩子们,这个事得让他明白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为别人学,为家人学, 为老师学,为爸爸妈妈学,为国家为民族学,这是为了他自己而学!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是为老师,也不是为家长学,既然是为自己,就不应该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所以呢,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这种操心焦虑控制干涉强制等等,是孩子不学习的最核心的致命的影响因素,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孩子。

✅ 家务 

1我们要明白家务不是家长的专属,更不是女人的专属,所以当孩子做完家务之后,家长不要说谢谢替妈妈替爸爸做了家务;

2告诉孩子家务是共同的责任,因为家是共同的家。所以呢共同的家,我们在这个家共同享受了便利,那我们就应该共同去维护这个家的责任,只要你在身体力行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承担起照顾这个大家的责任。同时你在这个家里当你享受了爸爸妈妈的照顾之后,你也要学会懂得回馈给别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一辈子要照顾你,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可以享受一辈子的照顾,对吗?

3我们还告诉孩子之所以让你做家务承担部分家务呢,是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照顾自己,对吧?爸爸妈妈第一没有义务一辈子要照顾你,也没有用一辈子要照顾到你老,对吧?即使爸爸妈妈想也不可能,所以呢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都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们都得为自己生命负责,同时未来我们还会组建新的家庭,我们在享受家人对我们照顾的同时,我们也要具备照顾家人的能力,对吗?要不也维护不了这份家庭的平衡,特别是夫妻之间,对吗?同时呢让你做家务,爸爸妈妈也是更希望以后爸爸妈妈有一天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独立长大了,你出去为自己的理想打拼的时候,或者妈妈有一天离开,爸爸有一天离开的时候,那么你依然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你依然可以过得更好,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就不会为你的生活而操心了,对吧!所以让你做家务是培养你照顾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得学会,对吗?

4让孩子做家务,不能说谢谢,要多说什么。多说恭喜,多说祝贺,恭喜啥呢?恭喜你长大了,祝贺你成长了!祝贺你担当了,恭喜你懂事了!祝贺你懂得付出爱了,祝贺你懂得得到爱的同时也付出了!特别是你在没有爸爸妈妈提醒监督的情况下,你主动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主动的去付出了这份爱,爸爸妈妈真的感到很欣慰!你不但是个懂得会接受别人爱,能发现爱的孩子,同时你是一个人勇于付出爱不抱怨,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请问你这样去引导和定义孩子,你孩子未来,你说不幸福怎么可能?


✅洗内衣内裤  六岁以后的孩子,慢慢的你要把他自己的事儿慢慢移交给他,刚才已经讲了学习做家务,包括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洗内衣内裤。6岁以后的孩子,比如男孩儿的内衣内裤,尽量自己洗,或者爸爸洗也不要让妈妈洗,女儿的内衣内裤呢,尽量自己洗,或者是偶尔妈妈洗,但尽量不要让爸爸洗。因为古话有句话说得很俗,男女授手不清!虽然孩子是你生的,但是呢,人的本能这个东西你没有办法去控制了,同时,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他有一个生理或生命的本能,他是试图获得异性父母的认同的,对吗?所以呢,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爸爸总是为异性孩子去接触这些隐私部位,比如说我们刚刚讲六岁以后儿子的内衣内裤要自己洗,或者爸爸洗,女儿的尽量妈妈洗,或者自己洗对吧!还有很多爸爸妈妈儿子都十岁了,妈妈还帮他洗澡,本身就是一种我觉得的越居性别的界限,第二,超越了关系本身,超越母婴关系本身,对吧!因为这些内衣内裤,洗澡之类,这些部分的内容已经包含了个人的隐私了,对吗?并且它会是性的投射,所以呢,在这个角度上讲,你需要把他自己的这部分的事情交给他自己。


第十二课  把行为还给孩子:不控制

把行为交给孩子的第二个核心: 不控制,不干涉,不禁止。


✳️家长越是强制,控制,约束你的孩子,越会导致孩子这种自我实现的逆反和对抗,不但会培养孩子错误的人际交往模式,还会激发孩子内在愤怒对抗的情绪,更会让孩子养成不断的攻击他人的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都得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所以呢,从小家长要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任的主人翁的习惯和心态。那么这个核心就是要把行为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只有当你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才不会犯错,再说一遍,只有当你允许他犯错误的时候,他才不会犯错,或者是不会重复犯错。你不强制他的时候,他才愿意去采纳你的意见,或者是她才愿意去客观的去理解和接受你的建议。


✳️允许孩子不听话才是孩子听话的开始,允许孩子叛逆才是孩子不逆反的开始,允许孩子玩手机才是孩子懂得管理手机的开始。越控制越失序,越禁止越是诱惑。


✳️什么叫禁止就是诱惑呢?也就是你越不允许孩子干的事情,孩子越是好奇,越是有享受和你对着干的快感。孩子有时候打游戏并不是玩儿游戏的快感,而是在享受和父母对着干,或者是你拿我没办法,或者是他把你气的快疯掉的那份快感。所以你越是禁止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你不让干的,他全干的,你想让他干的反而都没有兴趣,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转换一个思维不就得了吗?你要他学,他不学,你不让他学他偏学,你不让他玩手机,他偏玩,那你试试,你让他玩儿手机试试看,对吗?所以有没有想过我们怎么去转换这种思维呢?不要去改变人性,转换我们教育的思维!


✳️我们没有选择,感觉特别痛苦,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只能有一条路给他选择,这条路就是你规划好的路或者是你允许和不允许的路,那不就等于在破坏孩子的情绪吗?有选择就快乐,没选择就一定会痛苦。


✳️想让孩子不迷恋的本质核心就是允许他,记住允许他,只是我们要搞明白怎么去正确引导嘛!当你不断的去禁止或者不允许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比如说手机,当孩子千辛万苦得到的东西如获至宝得到的东西,你把这个东西塑造成稀有产品了,那你说孩子上瘾的机率不就非常大了吗?所以说,孩子上瘾,某件东西和家长的禁止有强大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做某件事情或者不做某件事情,真的不以家长允不允许为转移。你不可能24小时关注他,你也不可能照顾和监督他一辈子,自动自发的理念就是把行为权交给孩子自己,然后培养出他真正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即使在没有外力的监督和管制像,那么他能自动地自觉地管好自己,那么这个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不就有了自控能力了吗?不就安全了吗?不就容易不受外界影响了吗?行为交给孩子,我们只需要引导,怎么引导?用爱去引导,用相信去引导,用人格去引导!


✳️不要老去控制孩子的行为,还是那句话,记住先分清这件事是他的还是你的,是他的交给他,然后你只要爱,认同,欣赏,安全感陪伴,定义人格,建立关系,关注情绪,你把这些逻辑记牢,就容易解决!记住,只要孩子自己的事情,永远交给他自己,最多我们也只是可以建议,或者是在孩子请求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给予帮助,而不是家长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控制他,去禁止他。


第十三课  把行为交给孩子:不评判

把行为交给孩子的第三个核心:不评判。


你对孩子的评价和定义会形成孩子自我的内在认知,自我的内在认知,内在的价值一但形成就会形成内在的人格。经常负面定义和评价孩子,结果会怎样呢?

1会导致孩子的低价值感。

2会导致或会引导出孩子负面的行为,负面定义和评价会引导出负面的行为。

3会造成孩子内在的情绪和认知的冲突。


家长常见的做法呢,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负面评价和定义自己的孩子。 1通过孩子错误的行为,然后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定义。

2家长还喜欢通过评价定义孩子的身份啊,而这种对身份的评价和定义往往是负面的。

3家长还喜欢负面评价孩子的未来。

4家长还喜欢用道德去评价孩子。


孩子的命运就是你嘴里说的话,你说的每句话都会成为孩子未来必走的路。孩子忠诚父母是天生,是本能,是生命的真相,好好反省一下,面壁思过吧!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核心原则,不管行为多糟糕,人是没有坏的,换句话说,要把行为和人分开,人永远是积极正面。人是没有问题的,人格也没有问题,道德有没有问题,未来也不会有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别吼叫30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