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们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和桥有关的故事,和劫匪人质有关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焦虑和苦难,一场抢劫绑架案,把他们凑在了一起。千丝万缕的关系被一层层地剥开,故事很精彩,也很温暖。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用他惯用的双重叙事手法,把整个故事线,人物的命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看到最后,永远不知道谜底是什么?一切谜团都在慢慢被解开。

斯德哥尔摩,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仿佛从那里来的人,都会比较厉害。即使不是从斯德哥尔摩来,似乎也有斯德哥尔摩的综合征。哪怕是在这一个小小的镇,这个绑架案都具有斯德哥尔摩的特征。劫匪不想伤害人质,人质对劫匪产生感情,帮助劫匪逃脱。劫匪并不想成为劫匪,更不想成为绑架案,他本来只是想要打劫点钱交本月的房租,但是没有想到那是一家无现金银行。在逃脱的时候,各种倒霉事都碰巧发生了,让他被迫沦为一个绑架犯,绑架了一群在准备看房的人。他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是因为打劫银行这个愚蠢的主意,已经让他回不了头了。最后人质们被安全释放了,劫匪却不见踪影。到底谁是劫匪,他又是怎么逃脱的。

小说的警察父子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年轻的警察为了坚持自己年少的信仰,拯救每条性命,哪怕是罪犯。千方百计试图找出真相和劫匪的藏身之处。老警察为了维护儿子脆弱的自尊心,总是小心翼翼地配合着,生怕因为自己的过失扰乱了一切。

这不仅仅是一个劫匪绑架人质,警察寻找真相的故事。它还是一个关于桥的故事,那座横跨在所有人心中的那座桥。自从有个男人在桥上跳下去了之后,那座桥就成为了很多人心中跨不过去的坎。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有的人变得更加珍惜生命,坚持心中的信仰。有些人却从此怀疑自己的人生,生活在罪恶感之中。

“桥被冰雪覆盖。晨曦笼罩地平线之前,几颗残星勇敢地释放着最后的光亮,桥梁冰封的外壳折射出晶莹的反光。整个小镇仍在酣睡,孩子们裹在羽绒被里做着美梦,无意识地摇晃着小脚丫,这是大人们的心跳持续下去的动力。”

它还是一个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故事。第一次当父母的人,总是充满恐惧,害怕没办法给子女足够的爱。害怕自己无法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知道如何维护子女的感情和自尊心。但是父母却总是会挡在子女前面,为了他们拼尽全力,哪怕是自己的生命。故事中的每个人物,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子女,有的刚准备进行子女和父母角色的转换。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层关系,不想最爱的人受伤。

“你知道做父母最惨的地方是什么吗?就是别人总是根据你做得最糟糕的事情来评判你,哪怕你做过一百万件正确的事,但只要有一件事情做错了,那你永远都是不合格的父母。”

它还是一个关于夫妻关系相处的故事,故事中有看房的人之中,有两对夫妇,一对年轻的夫妇,她们还是老婆与老婆的关系,其中一个怀有身孕,准备成为父母的她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准备。另一对是中老年夫妇,子女已经长大离开,他们也在试图找到继续维持生活和亲密关系的纽带。

“爱情会让你做出很多荒唐事,比如结婚、生孩子、扮演幸福的一家人,拥有幸福的婚姻”

它还是一个关于银行和房租贷款的事情,经济体系的崩塌,让那个男人从桥上跳了下去。房价的上涨,让看房人在房子中的每个角落徘徊,试图找到一些问题,来降低房子的价格。在这个社会,无论是富人阶级,还是中产阶级,还是穷人阶级,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焦虑的地方。

“中产阶级有个毛病,总觉得真正的有钱人什么也看不上,其实没有这回事,你只能穷得什么都买不起,绝对不会有钱到什么都不稀罕买。”

它还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和咨询者的故事,一个试图拔掉对方的刺,拆除她心中的围墙。另一个却是毫不留情地藐视她的专业,把自己包裹得更深。是心理咨询师更了解咨询者,还是咨询者更了解心理咨询师。有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时候,也是在帮助着自己。

“留在港口的小船最安全,但这不是造船的目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把每个人物都牵连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有着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焦虑和苦恼。因为这场绑架案,他们从一群陌生人,最了解彼此故事的人。绑架案的故事终结了,没有找到劫匪,没有人质受伤,没有金钱损失。但是这群人的人生却从此被改变了,那些心中乱糟糟的情绪和焦虑也被解开了,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说这本书是写给成年人的一个童话,童话故事的结局总是美好的,虽然生活中依旧有很多的不尽人意。我们也要时时刻刻尽力而为,努力扮演成年人,努力彼此相爱。

“即使知道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们今天也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白天结束后,当你晚上回到家,请别忘记放松地舒一口气,因为我们又度过了漫长的一天。还有另一个漫长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的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