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出去短途旅行,期间被问到我怎么做到每天读书的?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不读书了。
今天就来回答这一个问题,我是如何从不爱读书做到每天阅读3小时的。
这要从《认知觉醒》这本书开始说起,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阅读到这本书,开启了我认知觉醒的元年。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读书这件事也是需要方法的。
于是又去读了《认知觉醒》里面提到的《好好学习》这本书。
到目前为止,《好好学习》我已经读了两遍,这本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知识结构。
这两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让我意识到学习这件事根本不在于我们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输出多少。
输出可以是实践书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向别人分享你的读书笔记等。
于是,从2022年开始,我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不断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有旧知识被我提取出来作为文章的素材,被提取的次数越多,这个知识掌握得越牢。
于是就产生了很神奇的一幕,现在每读到一本新书,总能在里面找到似曾相识的内容,真的有一种在和书约会的感觉。
那些学过的知识没有石沉大海,而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冒出来,帮助我更好地思考和决策。
很多人不是不爱读书,而是学到的知识在关键时刻倒不出来。
换句话说,获得正反馈的过程太慢,今天读完,明天不一定用上,于是就认为“读书无用”。
但那些真正尝到阅读红利的人,一天不读书就像一天不吃饭一样难受。
我朋友很好奇我怎么做读书笔记的,为什么每次写文章时有很多素材可用。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意识到学习最重要的是新旧知识产生关联,关联越多,提取越容易。
于是我每次学习时会花大量时间思考,主动去让新旧知识产生关联。
在我看来,学习知识就像在大脑里建一座城市,一个个知识点就像一座座建筑。以下两种情况,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容易找到建筑A呢?
1. 建筑A与其他建筑有上百条路相连
2.建筑A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与外界相连
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选项1。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只有和旧知识产生多个联系,才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随取随用,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否则只会学完即忘,学得越多,人越迷茫。
就好像懂了很多道理却说不出来,就是因为路径少,只有一条,不容易调取。
每学习一个新概念,就主动与其他知识相联系,一旦把这个行为变成习惯,想不建立联系都难,久而久之知识越巩固,想学不好都不行。
如何建立联系?
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到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就停下来思考:
这个知识点为什么触动我?以前是否学过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这个学习过程虽然慢,但效果却是惊人的。
这个建立联系的过程,也是搭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请参考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知识体系的文章。
一旦你搭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知识就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而且还能缓解知识焦虑。
面对海量的知识,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很容易学习迷路,这也想学,那些想学,最终一事无成。
知识框架搭建好了,未来的学习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围绕你喜欢的领域展开,自然越学越好,未来给你带来数十倍数百倍的回报。
这才是在一个领域持续精进的秘密。新旧知识关联,而不是一味学习新知识,像一堆杂草一样。
真正的学习高手学到的知识一定是有序且内部有关联的,能让你随时提取出来帮你解决问题。
正如李叫兽所说: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写到最后
李笑来老师曾讲过他为什么要读书,其中的一个理由又让我忍不住将它收入囊中。
他说有一次一个同事问他: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去旅游呢?
他是这样回答的:
旅游的时候,你能遇到的顶多是好人,或者有趣的人,可是在书里,全都是聪明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是很难遇到那么多聪明人的……让你在好人、有趣的人和聪明的人之间做选择,你会选择谁?
还喜欢一句话:和书约会,什么时候都不晚。
一起加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