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书》中的一则爱情故事谈谈魏晋时期的自由婚恋观

在整个魏晋时期,不论是皇族与世家大族的政治性婚姻,还是门第性士族婚姻,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当然都是落后的婚姻形式。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时期的婚姻,我们会发现,魏晋时期婚姻的某些内容还没透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具体地说,就是人们的婚姻生活中出现了一定的自觉意识。

不过,这种意识的出现,并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是与当时社会动荡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密切相关,它也许就是魏晋这个“风骨”时代特殊的产物。

魏晋风流是思想解放的成果

魏晋时期,许多人在对待爱情和婚姻问题上出现了一种追求自由、悖逆传统的倾向。东晋葛洪就曾说:

而今俗妇女,……舍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更相从诣之适亲戚;承星起火,不已于行,多将侍从,暐晔盈路,婢使吏佷错杂如市,寻道亵谑,可憎可恶。或宿于他门,或守夜而反。游戏佛寺,观视渔畋,登高临水,出境庆吊,开车褰帏,周章城邑,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在葛洪看来,男女之大防已荡然无存。当然,他的这种描建在当时并不十分普遍,葛洪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从整个魏晋时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关于婚姻自由的记载。

如当时的民歌《子夜四时歌》:

明月照桂林,初花锦曙色。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

又如《子夜歌》:

朱光照绿园,丹华灿罗星。哪能闺中秀,独无怀春情?

再如《莫愁乐》: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这些都对当时人们追求美好婚姻生活的情形作了很好的注脚。

《洛神赋》也是讲述爱情的故事

《晋书·贾充传》中就明确记载了一则自主择偶的事例。贾充之女贾午,每逢他的父亲宴集宾客:

“辄于青鏁中窥之,见(韩)寿而悦焉。问其左右识此人不,有一婢说寿姓宇,云是故主人。女大感想。发于寤寐。婢后往寿家,具说女意,并言其女光丽艳逸,端美绝伦。寿闻而心动,便令为通殷勤。婢以白女,女遂潜修音好,厚相赠结,呼寿夕入。寿劲捷过人,逾垣而至,家中莫知,惟充觉其女异于常日。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从史书记载的细节来看,这和《西厢记》如出一辙了,我们几乎无法分辨,《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和董解元是否参考了《三国志》中的故事。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而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西厢记图册(仇英)

而《西厢记》的故事,据说最早脱胎于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由于时代的差别和艺术形式上的不同,《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而《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立体生动,大团圆的结局也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

以上这些现象说明,在魏晋时期,许多人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这是中国婚恋史上值得注意的进步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晋书》中的一则爱情故事谈谈魏晋时期的自由婚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