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偏见?

在生活中,偏见随处可见。

《心理学与生活》告诉我们,偏见是一种习得性态度,针对特定目标群体,包括消极的情感、消极的信念,以及逃避、控制、征服和消灭目标群体的行为意向。

通俗地说,如果一个人持有一种错误的看法,即使已经有证据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仍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信念,那这个人就是有偏见了。

想想看你生活周围有什么偏见呢?比如:

学历高的人能力差,智商高的人情商偏低,赚钱的人都不道德,女孩25岁还单身就不好找对象……

一个人的大脑里有很多想法,如果这些想法没有经过自己全面审视,没有拿出来都溜一遍,分析清洗一下,那很可能会存在很多偏见。这里就能看出写作的价值了。我认为写作就是对自己想法的梳理,把你脑海里的一个个理念,写出来,把思考的过程呈现在纸上,就可以帮助你澄清许多偏见。当然,如果你不慎误入了新媒体写作的歧途,那你的偏见,可能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偏见来自哪里?

社会上的人太多了,人们通常无力去认知每一个人。所以人们会有一种社会分类的习惯,根据一些规则,把人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式,就是判断别人是不是和自己相像。

以“像不像”为尺度,我们心中会有“我与非我”以及“我们与他们”的概念。这样一来,在人群中,我们就会划出一条边界。边界分里外,在边界里面的,我们认为彼此是一伙的,这叫“内群体(in-group)”,不在边界里的,我们叫“外群体(out-group)”。

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总是会分成小圈子和小团体。在群体内部,大家相互认同,喜欢彼此,认同彼此,怎么看怎么顺眼,即使对方犯错误,也倾向于包容。而对群体外的人,最好的情况下,人们通常相对漠然,是一种中性的态度,不痛不痒,无关紧要。

当内群体形成的时候,群体之间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线索或者相同之处,更加支持自己群体的成员,同时排斥其他群体的成员。这样一来,不同的群体之间,其实就形成了板块化、圈层化。在群体内部,相互交流频繁紧密,在群体外相互交流更少,而且往往可能会带有偏见。

同样一个问题,在内群体之间,和在外群体间,反馈往往不一样。一般来说,外群体成员对小问题的容忍度比较低,容易小事变大,大事撕逼。

更极端的情况,就是对外群体的态度容易变成种族主义或者性别主义等。这种偏见,往往就是根据某种单一的特性,对人进行评价。比如根据人的肤色,或者根据人的性别,根据人的籍贯直接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就会形成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就是根据人群特点直接下结论。比如网络上有人对女司机开车技术的评价就会形成刻板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往往又会自我实现。比如你认为女司机开车技术差,带着这样的偏见坐朋友的车,你如果显得很焦虑,那你的女性朋友的车也会开得不好。这样一来,又验证了你的刻板印象。

而且更要命的是,当人们产生了刻板印象以后,对于和刻板印象相矛盾的信息,还会贬低或者否认。这有点像孩子早恋,父母一反对,反而加剧了小年轻们爱情的浓度。

偏见容易造成社会分裂,引发社会矛盾。而破解偏见的方法其实就是拉人入伙。拉人入伙的意思就是,通过建立联系,面对面接触,建立友谊等方式,让内群体里的人与外群体的人保持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活生生地面对面,其实能更多激发人们的同理心。

在社会心理学里有这么一个原理:人们往往会喜欢他们能近距离接触的人。哪怕仅仅是曝光,就会喜欢某人或者某物,而且了解得越多,就越会喜欢。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进入新的班级,如果最开始愿意帮忙打杂的同学,在正式开学后,更容易被选为班长。

增加接触,其实就是一个从外群体变成内群体,变成“我们是一伙”的这个过程。

这个原理,其实可以给我们为人处世很多启发。

1、我们在网络上喜欢甚至不喜欢某个人,很多时候可能是由于偏见。

除非我们接触了这个人,否则这种只依赖于网络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可能是不靠谱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接触了以后才发现,这人根本不靠谱。

以我做社群的经验来看,有很多朋友是因为接触到我个人或者我的社群以后,才发现我文章的价值,才能看得进我的文章,才进一步认可我。而这种深度认可,才是我的社群持续发展的基石。

这其实是一个从外群体变成内群体的过程。如果你只是随便翻翻我的文章,其实就是一个关注者,那你很可能是用外群体偏见的方式,在对待我的文字。而当你因为接触了我个人以后,你实际感受到的风格,会重新修正你的认识。

2、如果你想获得更全面的认知,你应该成为内群体的一部分。

这就是圈层为什么重要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人拿这个作为噱头骗你进群,美其名曰认识更优秀的人。我倒认为,越是有能量的内群体,越不会倾向于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反,内群体更多是悄悄地活动,每一次要么会增加一些人,或者每一次就不再叫一些人。

也许是一餐饭或者一次聚会,你参加了活动,与其他人有了交流,你有了接触,获得了观点,得到了信息。这些建立友谊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偏见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克制自己社群招人的一个原因,维护一个好的内群体,群体之间相互认可,消除偏见,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过即使如此,也还是会有很多人来参加。所以我下个月打算再涨一波价了。

这个社会上的很多问题,有时候会转化成“那个人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人”“那个人我们是不是认识”。如果是的话,很多事情往往会很好办。如果不是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公事公办了。

3、偏见无可避免,努力多建立接触。

偏见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多建立接触,消除偏见。而接触能够发挥作用的核心还是在于,双方都有对等的价值。否则的话,建立的就不是友谊,而是一种不对等的“粉丝关系”,那对方就会把你当成变现的对象了。

最后,《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已经刷了两轮了,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推荐给大家。读完这本,可以省掉很多商业畅销书了。明天开始,我们要读《社会心理学了》。(《学“硬核知识”,啃“超大部头”——2019年“心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