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与效率

文/初晓

这是一次读书分享引起的思考......

工作日早上8点半到9点是部门读书时间,读同一本书,分享所感所得,共同学习。这样的读书时间我原本该是很喜欢的,只是最近读的这本《九型人格》太过理论化,讲的东西我实在不感兴趣,就好像在阅读物理书本一样(怕是还没有物理书有意思一些)。

所以,某一天早上,我粗略翻完了整本书,提出了疑问:咱们这样看书意义是什么呢?因为我十分赞同网上的书评,说道:此书重在理论的严谨性,只是帮助我们了解每一种人格,可是并不涉及如何与人格相处以及如何对比自身人格进行提升。 

后有小伙伴提到:只要对书中某个句子有所感悟就是有收获了,没必要非得得到一个答案。读书不要那么功利性......

以上即故事背景。


当时便想到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功利我们都懂,表示对于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的在乎,凡事焦点都在结果。只是在大众眼中,功利似乎一直是一个贬义词,尤其指在学习和工作上的急功近利。

可是,功利一定是一件坏事吗?

图片发自App
观点一:从长期效益来看,功利会让我们对当下所做的事产生怀疑。

见不到效果,是否及早放弃的好?如果一眼望不到边,回头是岸不失为一件幸事吗?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但这样的人,往往得失心太重,容易患得患失,因而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也是极弱的。

在高中之前,我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偶尔拿起课外书来看,家人就会说:看那些书有什么用?读书要专心一点。 那个时候也没想太多,虽然我成绩不错,但毕竟长着一颗孩子的心,课外时间能不看书就不看书,不论是课本还是闲书。书本哪有电视剧或者玩游戏有意思啊!

一直到高中,开始看“闲书”,第一本完整读完的小说是《傲慢与偏见》,从此对爱情有了幻想;后来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更是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再到读《白夜行》,让我的内心深深震颤,对社会对人心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才发现,那些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可能就是家长眼中的闲书。

若要问“有啥用”,读那么多闲书真的没啥效益产生不能提分也不能赚钱。可是,它让我收获比分数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自我价值的认知。

我开始去思考,活着也许可以不用那么累,成功也不一定都是苦逼的,快乐也可以是父母怀里的一次撒娇,人生赢家也许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图片发自App

所以,从长期效益来看,生命的追求在于幸福。得失心太重又患得患失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本可以拥有的快乐机会,功利不可取。

观点二:从短期效益来看,时间是有限的,相同的时间单位内,为什么不让效率最大化呢?

回到文章开始提到的读书问题,如果同一本书,花一天时间阅读和花一个月时间阅读,最后的效益是一样的,无非归纳出一二三点感触。那么为什么还要浪费更多时间在重复无用功上呢? 

身边有不少朋友跟我抱怨过自己的忙碌,有的人是确实很忙,而有的人其实是可以不用那么忙的。往往都是事情一拖再拖,到最后越急越做不好。对于每一次的工作安排,我反而觉得功利心更强的人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的目标感很明确,并且知道如何快速完成任务。

图片发自App

功利是一面镜子,正面照的是你自己,可以迅速看到并且拾掇自己重新出发;反面照的是酮,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看不到美感却增添了不安的情绪。

愿你逐渐练就一颗平常心,平淡即成愉悦;愿你“庭无留事”也可偷得浮生半日闲。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功利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