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说自己没有选择:
工作没前途,想换工作,但想到自己还有房贷车贷,还有一家老小,于是放弃了,因为没有选择。
想学习,但下班回家要煮饭、做家务、带小孩,哪来的时间,于是放弃了,也是因为没有选择。
就像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屡次被她妈妈索要钱财,不想给,但最后还是给了,也是因为没有选择。
我们真的是没有选择吗?
但你仔细听,你会听到身体里发出的另一个声音:我不想改变。
1.你不想改变,因为你不想走出你的舒适区
当你说自己没有选择的时候,本质上是在逃避责任,你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因为这样,你就可以不必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这样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躲进自己的舒适区,即使它并不舒适。
很多人以为舒适区就一定是舒适的,比如舒适的环境,其实并不是。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里面有个角色叫老布,他在监狱里面待了50年,盼着有一天能出狱。
但就在他释放的前一天,突然情绪失控,甚至想靠刺杀狱友重新入狱,虽然当时被安迪制止了,但是出狱后的老布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
监狱的生活如此艰苦,为什么他宁可杀人也要回去?因为在他心里,监狱就是他的舒适区,虽然并不舒适,但他已经习惯了里面的生活。
可见,真正的舒适区并不是环境的舒适,而是我们应对方式的舒适,要想走出舒适区,就要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职场中,很多人一直说要离开自己舒适区,于是拼命换工作,几乎每年换一次。
但是当你深入分析他们换工作的原因,你会发现,不断换工作本身才是他们的舒适区,通过不断的换工作去逃避日益变重、变难的工作任务,于是工作几年,能力一直没有提升。
2.用“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改变的障碍
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是困难的,因为它让我们感到恐惧。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发明了一种工具,叫“心理免疫的X光片”。
我们都知道,拍X光可以让医生准确地看到人体的内部结构,帮助医生掌握病人的病情。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统一样,凯根认为,人的心理也有一套行为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心理免疫的X光片”,它能像X光一样,照出我们心中真正害怕的东西,它是一套焦虑的控制系统,想要用好它,只需要回答以下4个问题:
第一栏,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是什么?
第二栏,我们正在做什么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第三栏,这些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第四栏,我们内心的重大假设是什么?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她在剧中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她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的,一个人独自来到上海打拼,但是她那不争气的哥哥总是惹事生非,她老妈三番五次打电话和她要钱。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就这么轻易给出去,总是心有不甘。但每次她老妈一“卖惨”,最后她也只能两眼泪汪汪的回答一句“放心,有我呢”。
下面我想借用“心理免疫X光片”这个工具,来对樊胜美的心理状况做一次透视:
①她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是什么?
她要在大城市立足的,要存钱,同时不想因为家里人拖垮自己。
②她正在做什么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她忍不住向家里打钱,常常搞得自己身无分文。
③这些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么做有2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她妈妈说她不顾家里人的死活,自私自利;二是她想避免家里人打扰她现在的生活,想马上结束这种无意义的纠缠。
④她内心的重大假设是什么?
她内心的假设是,如果自己不打钱救她哥哥,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冷血的人,母亲也会因此而讨厌她。
她的人生就是在原生家庭的道德裹挟中逐步扭曲,她变得虚荣,变得拜金。
心理免疫X光片,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到心理的冲突,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改变,因为它能让我们发现,你心里的那个假设是有问题的。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度责怪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因为它一直保护着那个容易受伤的你,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保护着襁褓中的你,但你很清楚,终有一天,你会离开她的怀抱。
3.改变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既然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舒适区,并且用心理免疫X光片重新审视了自己,这就为我们的改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想真正做出改变,可以用以下3个方法:
一、改变需要情感触动
改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自己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想改变的自我,一个是不想改变的自我,他们常常打架。只有厘清他们的关系,才能帮助我们作出改变。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用大象和骑象人来描述两个自我的关系,他说人有情感的一面也有理智的一面,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是一个骑象人,当骑象人和大象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骑象人往往只能听大象的。
大象的力气大,受情感左右,弱小的骑象人想用理智直接和大象对抗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我们“听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主要原因。
只有用情感触动,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记得有一次我太太和女儿吵架,太太一气之下就不理女儿了,而女儿则在原地哭泣,我心里的大象说等下就好了,问题会被自动解决的,但骑象人却不断说:“是不是要做点什么”,最后大象赢了,我选择不管不顾。
结果女儿越闹越凶,太太越想越气,对我说:“你就不能去哄下你女儿吗?放在平常你可以这么处理,当然没问题,但是现在女儿的哭闹让我更加生气了。”
那一刻,我心里的大象被触动了,因为我忽略了太太的情绪,于是我走过去抱抱我的女儿,女儿很快平静下来,太太也逐渐消气了。
是情感的触动,促使我做出了改变。
二、改变需要创造新的经验
对于改变,陈海贤老师在他的书《了不起的我》中提出一个观点: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经验。
电视剧《欢乐颂2》中的樊胜美在大结局中的表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她哥哥去她公司大吵大闹的时候,樊胜美终于反击了。
她说:“你那个房子首付是我付的,房贷是我跟爸妈各一半,这有银行汇款记录的,这房子有一大半都属于我,我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我把房子卖了又怎样,我卖房子是为了给爸爸治病,他们的生活费是我出的,你们家生活费也是我出的,你儿子生活费学费都是我出的,我对这个家仁至义尽了,我对得起这个家,你要打官司,好啊,从今天起我每个星期不往家里汇生活费了,至于以后要不要汇,汇多少,法院判决为定。你要打官司,我奉陪到底,我拿原本应该给你们的生活费去请律师,你不说我有钱吗,我有钱我就是不给你,你能把我怎么样。”
樊胜美以往的经验里只有逆来顺受,但那一刻,她的反击为她创造出了新的经验,虽然过后她还是忍不住哭泣,但是她也终于明白,走出这一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她用新的经验(反击)重新塑造了自己。
对于改变,我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自己在进入职场之前,一直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虽然在大学期间要读书,但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我把空闲的时间都用来上网聊天。
真正让我养成读书习惯我的第一份工作,因为进入了一个新的部门。我的主管告诉我:“你要买书来学,然后做好它,因为我也边学边做的。”
于是我把平常空闲用来上网聊天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我开始创建读书这种新的经验,而且我还获得了好处——我的工作开始越做越好了。
改变就是在新经验创建过程中,悄然发生了。
三、专注当下一小步
说到行动,你可能会觉得一开始的第一步很难,但我想和你讲讲“匿名戒酒者协会”的故事。
这个机构的创始人叫比尔·威尔逊,目前这个组织已经帮助了1000多万人成功戒酒。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的戒酒步骤一共分为12步,最妙的是第1步——承认在对付酒精这件事上,我们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第一步是这样?不是要戒酒吗,怎么第一步就认怂了呢?
其实这是这套戒酒法的精妙所在,先承认自己失控,才能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他们以“一天一次”为目标,要求会员以天为单位来戒酒,也就是说,不用一开始就设定一辈子不喝酒这样的承诺,而是聚焦于“当下的一小步”,努力让自己做到在今天内不喝酒,今天过后,再继续挑战“一天不喝酒”。
现实中,我们常常被未来的巨大任务给压垮,以至于早早打了退堂鼓,而专注于“当下的一小步”,我们则更容易做好它。
我想起以前写日记的就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决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想着每天写300字,结果写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后来我把目标降低,只要做到每天有写就行,写一个字也可以,改成这样目标后我一下子就轻松很多,有部分日记内容甚至是这样的——“今天不想写”。
通过聚焦“当下一小步”,我坚持了下来,截止到目前,我已经连续写了快5年的日记了。
写在最后
我相信任何时刻,我们都是有选择的,当你在说自己没有选择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做出了选择,你选择了不改变。
改变也许很难,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改变也能悄然发生:
①学会用情感去促动那头固执的大象
②用新的经验去替代旧的经验,用好处不断强化它
③学会专注“当下一小步”,别让大目标给自己徒增不必要的压力
一起改变吧,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是@飞翔的海马,80后知识猎人,专注知识管理与认知升级。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