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看世博之花絮

      本来俺的世博会观感写到之七就收口了,猫以往写游记还从未有超过七篇的。但发完第七篇文字之后,发现手头还剩有几张在上海记下的小纸片,上面记载的是照片的注解,尽管它们和哪篇文字都不太搭界,但却是俺当时的有感而发。索性,俺把它们冠以花絮一题,一并贴出来。

      上海世博园区聚集了体现当代建筑先进理念和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风格的展馆,众多旧厂房转化为时尚创意,人们可以发现更多、体验更多。

      从外观看,世博中心就像一座“水中飞碟”,日本馆则像一只俯卧的豆虫;韩国馆是由文字图形搭建而成,而英国馆则如同蒲公英一般;藤编外墙的西班牙馆轻松奔放,浪漫而又理性的德国馆精致硬朗;有人说,中国馆如同粮仓。

      在中国馆排队时,我们又议论起它的设计。中国馆的造型就是个斗状,外面涂上浓浓的中国红。但斗的四周都是有空隙的木方,斗状意喻着能装、有钱,走进中国馆后的第一感觉也确实是有钱。但大大的空隙又表明这个斗存不住东西,全都顺水漂了。

      上百年来,世博会一直是一个展示最新工业和科技成果的舞台,而如今在一些地方官员看来,世博会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传统早已弱化,它更应该是宣传地域特色和招商引资的舞台。所以推销地方成了省市馆的主题,甚至连大枣这样的土特产品都端上来了,世博会成了展销会。

      老魏告诉我,他们中午在一个叫做城隍庙小吃城快餐店吃饭,遇到一个汉子和一群男人为就餐的座位争吵起来,最后都掀翻了桌子。这也难怪,大早上就起来,排了五六个小时的队,累的腰酸腿疼,吃饭还没座位,哪个没点火气。好在大家刚刚接受了世博的熏陶,最终也没打起来。

      其实你只要稍稍错时用餐,就会避开用餐高峰,不至于发生上述不快。至于饭菜的价格,俺想就是高点也无所谓,这样的博览会咱们一生也遇到不了几次,在饭菜上不妨对自己放纵一点,那是俺四十元的午间套餐。

      下午去德国馆,见排队的人忒多,逐至后街的德国酒吧中小坐,要一杯德国皇家啤酒,品味异国风情。又见进来俩个汉子,坐在一旁拿出一包熏猪蹄啃将起来。任凭德国侍者一再劝告,人家就是一个劲儿摇头:听不懂。呵呵,这俩哥们把酒吧当成了野餐点了。

      在非洲联合馆,一欲买木雕的游客与一黑人营业员用眼神、手势交流半天,买家意欲砍价。那位黑人兄弟突然冒出一句普通话:请讲中文,阿拉听得懂。

      许多场馆都很人性化,在排队的入口出标注等候的时间,并随着队伍的前进不时提示着等候时间的变化。一位大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终于排到距加拿大馆大门半小时的区域时,兴奋的打电话对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加拿大地界了。

                        2010/7/4

你可能感兴趣的:(猫眼看世博之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