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中行走—鲁迅

    "人生不能再艰难了"似乎已是社交网络的高频热词,诚然,面对生活的竞争与各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免发出如此感慨。从古至今,皆是如此。生活如此艰难,庄子的超脱或许令人敬佩,而竹林七贤的佯狂或许令人感叹。然而究其实质,一个是超脱到了只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游离,虽流芳百世,但终究只是自身的解脱;一个说难听点就是装疯卖傻,虽是时代焦点,却也只是在个人的世界里沉沦。超脱,近乎飘渺;沉沦,无声无息。而鲁迅先生,坚定地在人世中行走,虽洞察世事,却永不停息地在绝望的世界里寻找着生存下去的火种,哪怕绝望也要点亮希望的火把。他,才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孤独的战士,令人仰望的战士。

      在《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鲁迅的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国人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如此的凄凉而恐怖。社会充满了荒谬与丑恶、混乱与无序,革命战士的血被染红了馒头,阿Q被人打了还要以"小子竟敢打老子"自嘲,这一秒你笑着看人被吃,下一秒你就是被吃的那个人。光明被黑暗所笼罩,生存的环境已是如此可怕,令人窒息,但更可怕的是国人精神的麻木,这也是鲁迅先生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心所在。一切看似黎明,前方似乎已是希望的曙光,但仍然还是黑夜,走不到尽头,所谓的"戈多"究竟位于何方?无人知晓。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绝望仍旧是人世间的真实写照。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形象乃是鲁迅先生内心的真实写照,一个人在绝望与痛苦中挣扎,在人世中踽踽独行,孤独的战斗。如一匹狼,哪怕被攻击,哪怕受伤了,也要默默在永无止境的黑夜中独自舔舐伤口,然后把痛苦填平,把痛苦真正内化,隐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接着又开始新的挣扎,新的努力,永远不停留的"走",让幻灭的"死火"再次燃烧。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英雄——西西弗斯,西西弗斯的精神与鲁迅先生也有着本质的相同。西西弗斯在来回滚动巨石的过程中,看到了巨石在其推动下散发出一种动感庞然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而在"除了枣树还是枣树,没有其他的东西"的"吃人的社会"中,先生也始终忠实于自己血管里燃烧着的良知,正是良知的召唤和人生的使命感使得鲁迅先生勇敢地"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二者都在这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过程中努力地寻找生活的意义。


图片发自App

      "绝望之为希望,正与虚妄相同",人活着,无论你今生怎么样,最后也将是尘归尘,土归土,化为历史的浮云一朵。然而,生存的意义究竟为何?面对如此绝望的世界,或许有的人选择了出世,"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或许也有人选择了在个人的世界里沉沦,或者不谙世事,或者轻易就此了结此生。这是众生的不同活法罢了,然而超脱也好,沉沦也罢,我始终觉得如此人生缺少了力量。只有鲁迅先生虽然孤独,但他的足迹却留在里历史的长河。在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先生也曾彷徨过,也曾绝望过,但是即便如此,先生还是没有倒下,而是在彷徨中前进,在前进中升华。以笔为枪,狠狠地打击旧社会的渣滓,发出时代的最强音。这正视先生的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先生的伟大之所在。

      在人世中行走,如尼采所言"哪怕绝望,也要在绝望中为此生寻找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当你如此认为时,世人的攻击与诽谤,世间的挫折与磨难也就看得云淡风轻了,当你看得轻时,痛苦本身也就不再是痛苦,而是化为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支撑你继续不断向前。不断向前,不仅为别人寻得出入,也为自己找到了希望的出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人世中行走—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