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家庭的觉醒》,观点十分震撼,是以前闻所未闻的,让人醍醐灌顶,感触良多。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想花很大的力气去改变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唤醒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最重要的是完成父母本身的觉醒。
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唤醒我们,让我们成熟,可以把孩子当作一面镜子,像照妖镜一样照出你内心当中各种各样的恐惧和不成熟的地方。
三岁以前孩子是觉醒的,他会爱自己,他会对自己好,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做事没有那么多功利的态度。随着我们大人的教养,慢慢地把他变成了跟我们差不多的人——有烦恼、发脾气、喜欢摔门、喜欢跟他人对抗。
孩子的天性没有受到破坏的时候,他的时间是分配给当下的。他永远活在当下。这是非常难得的。
孩子终其一生最需要的三件事:第一个叫作“我被看见”,第二个叫作“我有价值”,第三个叫作“我很重要”。家长不能满足孩子,彼此总有冲突。事实是孩子根本没工夫故意气你,孩子只是在做他自己。太多家长对孩子有误解。是家长脑中的触发点引出的。
有许多错误认知:
第一大迷思,叫作“教养都是为了孩子”。家长给孩子买书花多少钱都愿意,因为他们觉得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这是第一大迷思,教养的核心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本人。
当你把教育的重点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要求是无穷无尽的,这会导致孩子非常焦虑和痛苦。
第二个迷思,叫作“成功的孩子总是在前面”。现在社会越来越卷。家长如果对孩子的未来有着过度清晰的想象,这会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第三个迷思,叫作“孩子有好坏之分”。给孩子贴标签。但实际上,生了孩子以后才是我们真正改变的开始,才是我们真正开始反思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跟着孩子一块儿不断地进步。
第四个迷思,叫作“好家长是天生的”。要打破幻想,成为一个好妈妈,我们要靠大量的学习和训练,还有自我的成长。
第五个迷思,叫作“有爱就是好家长”。佛教里说“由爱而生怖”。从爱出发,衍生出了恐惧,而恐惧带来了占有欲和控制欲。要求孩子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爱变味。
我们的动机也许是爱,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接收到的也是爱。我们的许多爱其实是爱自己,只是伪装起来成了爱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是为了孩子,其实根源在自己。
爱,定义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不要以为爱就有那么了不起,如果这个爱是出了问题的,它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恐惧和痛苦。
”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孩子,不要求回报,你只是因为爱了他就已经满足了,这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让孩子必须用一些事情来跟自己交换。爱不是用来交换的,这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一点。
第六个迷思,叫作“父母的使命是培养快乐的孩子”。孩子是真正知道快乐真谛的人,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孩子比我们更会生活,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孩子,而不是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挫折是有意义的,有可能这个孩子在这儿所受的挫折,正是其后让他不断进步、不断上升的动力。所以不必担心,要相信孩子:他可以的。
第七个迷思,叫作“家长要控制一切”。家长真正能够掌控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状况,事情发生了,此时你的情绪和反应才是你影响圈里可以自己掌控的东西。但是我们往往不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我们放纵自己的情绪跟反应,而希望掌控那个掌控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每个孩子生命的独特体验,包括他们惊人的力量,也包括他们自身的局限。
如果一个父母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现状,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生,这个父母就叫觉醒的父母。
做家长的都要反思,避免进入误区,伤害孩子,尤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