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掉的是蜀汉最后一缕希望

公元228年一个春天,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誓师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此后,魏国最后的五子良将――张颌率五万大军,直逼军事要地街亭

图片发自App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军事要地街亭的防守中,诸葛亮没有使用宿将赵云以及魏延,而是使用了虽然智谋过人,与诸葛亮多次英雄所见略同,但缺少临阵经验的马谡。

随后的结果,世人都已经知晓,书中描写道:“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不听从部下王平的正确建议,把军队安排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结果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结果,蜀军进退无路,只能撤退,同时丢失了南安、安定、天水三城”。

为何街亭之战,诸葛亮会犯下如此大的错误?

图片发自App

首先是诸葛亮事无巨细,都一力维持,部下武将根本得不到什么成长(想想看,有一个天才,什么事都替你想好了,你不用思考任何东西,关键时,打开锦囊秒计一看,哦,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你能得到什么成长)虽然马谡多次随军出战,却没有任何成长(单指战术方面)以初出茅庐之资,纸上谈兵,就想打败纵横天下的当时第一名将张颌,这可能吗?

诸葛亮却没有了解这一点,因为马谡战略方面的成就让他没有意识到马谡战术方面偏科严重,刘备意识到了,也提醒过他,他却没有当一回事

当然,诸葛亮也并非完全信任马谡,当时他心目中理想的人物是魏延,然而当诸葛亮望过去的时候,魏延却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为什么,因为他也知道,街亭想守住,难!太难了!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街亭之战前夕,敌军来势很猛,势如破竹。而街亭既无险隘可凭,又无城堡可据,除了一个小土山,其他几乎是正面对决,而且对面是天下第一等名将张颌,要把守街亭谈何容易。

无人敢去,局面一下子变得很尴尬,就在这时,马谡主动请战,为何,到底是因为太过年轻气盛,他在蜀汉的位置,很特殊,非常得诸葛亮信任,几乎就是诸葛亮继任者的地位,为什么,因为蜀汉群臣中,只有他最明白诸葛亮的心意,但也因此,他难免受到众将排斥,甚至刘备生前都评价他说:“不可大用”也正因此他急于证明自己,为了自己的傲气。

图片发自App

蜀国后期,进行过两次主要军事活动,一个是北伐,另一个是平南蛮,这两者的关系密切。

当时蜀汉几乎所有文臣武将,都对诸葛亮不理会魏,吴威胁,亲自统军远征南蛮感到不解,他们觉得,派一大将过去足够了

只有马谡说:“南蛮恃地远而山险,打赢了他们也是口服心不服,你走了,他们再反,你怎么办?”然后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思想

诸葛亮很感慨得说:“幼常很明白我的想法”

马谡还献上过离间计,使司马懿被削职回乡,此计简直绝妙,若非诸葛亮北伐紧逼,大军压境而魏国无人能与诸葛亮匹敌,司马懿必将终老乡野无人问津。诸葛亮与马谡经常卧膝长谈通宵达旦,马谡的能力、见识、才华令诸葛亮愈发看重马谡

可以这么说诸葛亮北伐战略的成功,几乎必须建立在司马懿不被魏国重用的前提下。

相比其他人,诸葛亮百年以后,恐怕唯有马谡能够继承诸葛亮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一统中原,诸葛亮是不会选拔只知偏安一隅,亳无进取心的继承人的。

对于马谡,诸葛亮当然不愿意让他去守街亭,于是乎,他使出了惯用的招数,激将,让他立下军令状,本意是让他知难而退,可诸葛亮错了,他完全小瞧了马谡的自傲。

正是这一失误,让蜀汉丧失了一个正统的战略高手,此后,蜀汉再也没有人提出过建设性的战略了,诸葛亮几出祁山,也只能与司马懿相持不下。

图片发自App

其实整个北伐,包括后面姜维的九伐中原,所获得的一切优势,无论是军事要地的获得,还是大获全胜带来的士气提升,或者是羞辱魏国的畅张,实际意义上都比不上那一个小小的离间计,也只有那一次,让魏朝无所适从,不得不请回司马懿

诸葛亮虽被称为智多星,但在识人上屡犯错误,先是魏廷,后有马谡,枉有其才,而不能发挥其十分之二三,这这点上他远远比不上他曾经的主公刘备。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终于是亲手将蜀汉最后一缕希望彻底覆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掉的是蜀汉最后一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