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观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何办学,提供怎样的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当前,一些教育部门选择用学生考试分数、升学情况来评价教师“绩效”。如此绩效考核下,教师无疑会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由于“差生”无法对升学作出贡献,难免会被边缘化,更有甚者,要求部分成绩较差的初三学生提前分流到中职学习,以此提高中考的普高录取率。如此绩效考核,还导致我国的基础教育“名师”大多出自“升学名校”,而那些弱校和中职学校的教师,由于生源问题也难获社会关注及认可。

企业出于对利润的追逐,而对员工设有绩效考核,无可非议。但上述的教育“绩效观”,无疑是与育人初衷相背离的。以学生分数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于教师来说,很难实践面向所有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来说,在这套体系下,很有可能被打造为学习的机器。去年,国家层面对教育评价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各地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政绩观,摆脱对集中力量办名校、下达升学指标等教育发展路径的依赖。与此同时,要加快构建面向所有学生的全新教育评价体系。毕竟,发展教育,是为了给所有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过程,而非追求功利的绩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绩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