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的“成为自己”哲学

    其实梭罗的“成为自己”哲学的意思就是人们不要被世俗名利和世俗习气左右而被桎梏,而要勇于面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让自己能够投入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里。但是对于这点很多长辈是无法理解的,特别是60年代以及以前出生的人,他们饱受了物质短缺的痛苦,是对物质安全感几乎没有的几代人。而作为80、90后就完全理解不了,这不是我们人类的问题,那是历史的问题。而有时我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以现在人类的生产力是不会让人简简单单地陷入到缺吃少穿的境地的,反而是巨大的物质利益和吸引让很多人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我们看到前段时间社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996工作模式,很多年龄大的人觉得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而很多年轻人就认为工作不是一个人生活的一切。这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说明其实很多年轻人觉得生活物质上是安全的。是否绝对安全当然我不做深入的讨论。

    这些是不同时代的不同标签,但无论怎样作为人来说是需要心灵上的幸福感的。就算我们说老一辈为了足够的物质保障的初衷也是如此。年轻人在物质基础得到安全感后会直接升华到另外的层面,这不是什么问题,而一种必然的过程。当然在这些“进化”中很多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是走上了歧路。但是要是一味地让人们蒙头地提高生产力,或许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家是乐见其成的,而对于很多新青年不见得要买账。

    我在北京的时候,在一个麦当劳里闲听到两个中年男士的对话,其实我不是有意偷听的,只是因为我离得太近同时他们的话题我很感兴趣。其中一个男士打算去美国工作,为了解决目前生活上和资金上的捉襟见肘,而另外一个男士显然是来往于中国和美国的常客,他很津津乐道地说其实在美国要挣钱很容易,只有2个原因,第一就是美国的生活成本相对中国真的低很多;第二在美国有很多工作美国当地人不想做,但社会体系又需要人来做,所以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这类型的工作,并且收入还算不错,比如网约死机什么的。但到了美国最让人头疼的其实就是居住时间的问题,要想得到美国的长期居住权是很难的。当然这些话题在述说一些事实,而后来他们闲聊到一个问题。

    比如如果你在北京有套房子价值上千万,甚至还不止一套,换句话说你本身就是一个千万级别的富翁,不过都是不动资产,但同时也有变现的能力,而你还会像别人那样去找工作,上下班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宝贵年华吗?当时那个往来于美国的人说:要是我绝对不会工作了,我完全可以将房产卖了,然后找一个小城市买个较好的房子住,然后干我想干的事情,因为在中国就算是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几千万真正地话也是花不完的,再多的钱对于自己来说那就是银行里的数字而已,我不是企业家我不会因为看见银行里的数字而生出成就感,因为我不搞企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还有那些普通的爱好,几千万人民币完全够了。上班也好奋斗也好,那都是企业家的幌子,他们鞭策着自己的员工,同时成就自己。而最核心的问题是:你想当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是啊!没必要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不是因为自己在社会就必须成为社会上大多数那样的人,就像有句诗歌唱的那般:我还没有开始唱出我人生的诗歌,我便已经入土为安了!

    正是因为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无论你是否对物质有安全感,但是如今的社会都是公平的,因为你能接触的工具是一样的,但是光有工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发挥工具最大的意义在于你如何用这个工具而已。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被自己意识中别人的模样左右自己的行为和志向。

    这不是打鸡血,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省,每个人生来平等同时有自己的意义,不是说为了生活的物资忙碌不对,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而真正得到物资的意义在于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很多时我常会想起很多哲学家说的那些:如果一个人能从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就不会太在乎物质上的满足了。或许这显得有些唯心了。而事实上就算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赚得了很多财富但是内心还是空虚不已。

    作为一个人我觉得必须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样才算是没有白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梭罗的“成为自己”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