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记006: 深入下去,阅读的快乐才真正呈现。

1、深入阅读之讲课篇:

一堂《青蛙和蟾蜍 好朋友》的备课让我对于“深阅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个简短的故事,简单的节奏里蕴藏着重复的深入。那为了给好朋友青蛙想出一个故事在门廊里走来走去的蟾蜍,竟然想出了倒立、泼水、撞墙的举动来,那份奋不顾身的友情在这样的动作里体现出来,那么纯粹,又那么深刻。

只是这样温暖的奋不顾身的爱,浅显的阅读是体会不到的。

一个“好朋友”的话题引入,从身边的好朋友开始。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好朋友,没有设定任何。有的孩子描述了好朋友的样子,有的则是叙说了与好朋友发生的故事,还有的用自己语言描述着自己对于好朋友的理解与感受。课堂上,猜猜他的好朋友。每一次都那么毫无悬念,孩子们对彼此那么了解,也许形影不离的那些时光都被小小班级里的每个孩子在意着吧。


昱蔓的好朋友——佳颖


思泽与轩铭



馨正的好朋友

带着来自于生活中对于“好朋友”的新鲜感受,进入这本《青蛙和蟾蜍  好朋友》。从封面到作者,再到目录,对于书册知识的了解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有趣味,同时也更随性些。五个独立小故事,可从自己喜欢的任意故事开始读起。


进入故事的过程,也是进入角色的过程。在讲述故事时,几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进入蟾蜍的角色里。比如,蟾蜍为什么到门廊走来走去?蟾蜍为何要倒立?蟾蜍为什么要往自己头上泼水?蟾蜍为什么要撞墙?问题的思考过程也是进入角色的过程,更是进入故事的过程。也许答案不重要,但探索的过程才是重点。但到底为何呢?其实就是为了想出一个故事来,但其中的缘由自然与实际生活有关了。到门廊走一走,也许外面的事物会让自己产生灵感。为何要倒立?有的孩子说想要让脑袋里的故事倒出来,还有的说让血液集中到脑袋,这样就能想出个故事来。那为何泼水呢?自然是想让自己清醒点,也是为了想出个故事来。撞墙的举动,虽然让人出乎意料,但也只是心急的蟾蜍的没办法的办法了。





进入故事的过程,借助于学生进入的蟾蜍的角色里。体验的进入是初步,情感的进入才是深入。体会蟾蜍行为的越来越暴躁,心情越来越着急,进而从体验的世界走入蟾蜍的感情世界。讲故事从讲出来、讲完整到讲得有感情。思维可视讲故事让孩子们借助于书中插图讲出故事来,轻松实现让孩子有了讲故事的成就体验。接着,拾级而上提供给孩子们更深入的讲故事方法——创造生成讲故事,具体方法是提供了合理想象,加入表情、动作、对话等形式,让故事在文字中体会,如此理解后给文字注入了情感,故事就有了活力、感染力。

故事的讲述是表达,更是生成。那些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讲述,对于讲述者而言更是深入。所以,越是简单的故事,越是得用这样的方式深入下去,因为深入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触碰到思维、情感的高级体验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读这样的书反而下的是慢的功夫,不求读完,是慢慢咀嚼,等着孩子们反复回味。

有些故事在童年的最初放入心头,就如同种下一粒种子。恰如这堂课,我教给孩子们词语——奋不顾身一样。小小的年纪的他们也许并不懂得:奋不顾身的爱是那么的珍贵。但是它曾经进入过这样的故事里,进入到这样的角色里,那份奋不顾身的爱同时也滋养了他们小小的内心。有些感觉说不出来,但慢慢去体会,也是在慢慢在滋养。从这个角度体会“书香浸润”也是最贴切的吧。

如今的孩子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识字、读书、口算,却很少有人告诉他们如何跟最亲密的朋友相处。我想生命里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无人能教、无人会教的。只是那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用一个个故事让这些不至于空白,让童年的孩子有机会经验人格之独立,然后借由阅读走向人格的丰满。只是这个过程,我们教育者决不能甩锅,说一句:读就行了。有的时候,我在想那些真正的人格有魅力的人童年到底是如何的样子呢?物质匮乏至此,他们到底凭借着什么成为一个幸福有趣味的人呢?最后的答案是他们的父母就是如此,曾经的年代里每个成人挺立成大人的模样,那份人格的独立的影响是真实的,更是有力量的。如今,我们这一代人很汗颜,的确在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活成了“大公主”“大王子”的模样,所以社会价值崩塌、教育系统扭曲,说到底影响至深的是孩子。在如此背景下,深入的阅读是人格独立与完整的最迫切的选择,而亲子阅读的过程却是父母与子女携手一起走向人格独立的过程,是一起长大,更是一起成长。因为身体成长的我们确确实实是需要人格的再次长大的。


2、深入思考之循环日记篇

循环日记的最初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从孩子视角入手,发掘孩子视角的独特、可爱、有趣之处,及时捕捉,予以表达肯定。这个过程是对儿童发现的再次发现,认肯与鼓励是不断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强化,更是在认肯儿童视角,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自然、发现生活。除此之外,适当的问题设计让儿童的思考更深入、表达更完整。比如,做的寿司好吃吗?你看见了什么?再比如,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自评


当然课堂讲评环节是更重要的环节。从一开始的常识纠正,比如日记的格式、标点符号的使用,到最近的拼音滥用、他与它分不清等等。文字使用的基本功夫随着孩子们表达需求的提升,也慢慢显露出来,只是显露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

讲评之故事完整与印象深刻的取舍


更为隐形的是摸清孩子们内心世界的脉络。比如最初,日记的写作到底是一个任务,如何从被动到主动呢?我以两个方式去推动,一是略有装饰的书写纸,虽然价格不高,但在孩子眼中却是至高的鼓励。二是日记汇报,用声音洪亮的汇报方式让孩子体验大声说出来的感觉,这个体验的过程就是深度被认同的过程,同时孩子在集体中勇敢表达的自信心得以锤炼形成。很多家长反馈,孩子更有信心了。其实信心是实力被发现后的呈现,根源不在于机会,而在于他本身就有,而教育者的功能是发现,然后给予机会。用写作推动表达,孩子们的成就体验丰富且饱满。慢慢的,这种任务性从别动到主动,孩子这种主动还因集体环境下的那种趣味被发现后的快乐,孩童视角带给同伴们的那份体验是活泼的,那是小世界里的趣味。或者说,这样的方式是参与了小世界的方式,用日记表达的方式触碰孩童世界的趣味的同时,也触碰到了孩童世界的小困顿、小迷茫,甚至是小误区。及时引导,就是抓住了教育最好的时机。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循环日记的讲评是教师的发现引导,不如说日记写作是我理解与进入它们世界的桥梁。

教育者的进入,是教育发生的一切前提吧。最初的最初是以教育者自居,慢慢跟随孩子们走入他们的世界,才发现教学相长的智慧。

评价从师评也慢慢走向了生评。在教师批阅的基础上,我提出三个标准:美丽、意义、有趣。有小组内轮流阅读,讨论评价小组内符合此三项标准的同学作品。班级交流环节时,需要推荐是谁符合哪个标准,并阐述理由。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孩子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借助于我提供的标准,慢慢走向发现的思考里。他评的过程更是自我选择的过程,指导孩子们记录时的参考标准。从一开始的随意到如今的主动发现。

从楼顶上长出来的对树的好奇,到一个瓜瓜的发芽,再到捕鱼的乐趣,这万千生活的趣味在我们师生的心田扎根,正如结绳记事一样,慢慢积攒的就是幸福的质量,独处一人时,令人心安。

还有那些流动于孩子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故事,让我们的课堂开心到飞起来。记得这篇高跟鞋,是我推荐的,讨论时,赵老师推门而入,我们集体大笑,赵老师一脸萌萌的样子,我门笑得更开心了。第二天就收到了桉苒的日记,记录的就是我,第一句就是:我们毕老师不穿高跟鞋,只是她的声音很动听,动作很优雅。哈哈哈,太可爱了,有木有~我想语文教学难得的是工具与人文的统一。当真正实现时,课堂变成了生活的提升,而生活又成了课堂的延伸,彼此共生。


3、深入阅读之如何读书



这个周的读书课,从语文园地三而来,积累词句是一门需要下足时间的功夫,对于二年级孩子而言就像打地基一样重要。晨起,从书架里拎出了《遇见一个人》这本书记录的也是最多的,各种符号纷繁复杂,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得心应手的符号,还有大片的批注。读了两遍的书,拿在手中,有种珍视的感觉。

课堂上,我告诉孩子们读书也是有等级的,从读完到读深,是如打怪升级一般。拿出了这本读过的旧旧的书,我跟孩子们说:这本书从书店买来时洁净的样子都一样,但在老师的手中待过了,就成了这个样子。如今这本书只属于我,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因里面有我与作者对话的痕迹,也有我思考的痕迹。当然这段话纯粹是我的单方面感叹了,没顾得他们懂不懂,哈哈。也许现在他们不懂,未来能懂呢~所以,课堂也不必陷入有用的字字珠玑的僵局,讲那么几句他们听不懂的,未尝不可哈。

介绍我的读书方法,从圈一圈、抄一抄、记一记,我跟孩子们说最初老师也下过这样的笨功夫,还整段整段摘抄着书中的语句呢。抄完不是目的,抄是用来记的,所以闲来多翻一翻,试着多读几遍记在心头才是需要下的功夫。

借来的书这样记


昨天的课孩子们体验了圈画与记录,并要求用昨天课堂上圈画、摘抄的方法阅读,记录一篇笔记。今天课堂上,昨晚的读书笔记,孩子已经备好。我问:谁能背得下来昨晚的笔记内容呢?两个孩子举手,背得三个词语很顺畅,句子有点磕巴,我提示,竟也顺利背下来。我知道孩子把我的话听进去,并开始做了。大大的奖励送给两个孩子后,其他孩子也默默行动起来,几个甚至出了声,几个孩子也纷纷举手,也顺利背诵下来了,毕竟每天的三个词一个句子也并不多。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行动起来。知而能行才是重点,这也是我在课堂之中让他们如此做的原因。

在记的基础上,其实还可以思考。我给孩子们看我的批注,这些批注就是我在阅读时的思考,给孩子们看,他们自然是看不懂,但他们知道了,原来比简单的圈画更高级的读书就是批注,这当然可以种下种子,有能力够得着的孩子也可以做起来,为高年级的深度种下个种子吧。看孩子们兴致挺高,我就给孩子们看了我的读书记,当给孩子们看到我写的《狐狸的钱袋》的时候,他们颇为兴奋,因为他们好多读过这本书。我建议到,其实读完一本书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写到循环日记里,老师就能看到。我还拿出来了艺潇写过的一篇《长津湖》观后感,孩子们若有所思。

接下来就是实战环节,在读书中落实读书方法。在孩子们阅读时,也慢慢发现了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拿出了全套的彩笔,我及时引导这不是美术课,也不需要把书图画的五彩缤纷的。如果确乎喜欢,一两支记号笔就可以了。重要的还是自己顺手的符号,比如小红花、圈一圈、框一框……

教室里有一种安静在浮现,孩子们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读着书。我知道此刻读书成了配角,他们在想方设法用上我教给他们的方法,这也许就是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吧。不妨给他们时间,有一个人在做,就会有十个人跟,这也是一个一起走的过程,不急不急的。



夕阳无限好

去接女儿放学的路上与美丽的夕阳相遇。第一次接到女儿后,我兴奋告诉她我们去看夕阳,只是那短暂的几分钟,再看夕阳不在,天色忽然暗了下来。感慨夕阳无限好的惋惜。

路口转角处是夕阳最美的角度

第二次在遇到,我就静静看着留在心头。只希望这红绿灯再慢点,哈哈。

车到山前必有路,如今看来,并非路在心中,而是目标在那里,然后我们走着走着,自己脚下延伸出来一条新路,这条路通向心间,心间自是百花盛开独一景吧。一年级的阅读之路是开始,也是体验。如今的阅读写作之路,是深入,更是扎根。

感叹这条深入之路,是孩子们带领的一步步的脚踏实地。一年级里的探索,是从兴趣到习惯的养成之旅。而二年级的思考源自于家长的答疑解惑,才深思二年级这条路该是深入下去的爬坡。有了方向,那么就有了行动。这是我教给孩子们的,却又是孩子带给我的新的方向与动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记006: 深入下去,阅读的快乐才真正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