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认知突围

      真正意义上读完了这本书。总体的从轮廓回忆了一下,框架比较显明、清晰,逻辑感显而易见。

下面来从本书的结构出发,谈谈从这本书得到的收获。

一、关于重新认识自己

     作者说,世界很复杂,但千头万绪都有源头,要保证自我的底层知识是正确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技能。上过那么多年学、读过那么多书、经历过那么多事、阅过那么多人,总该有一点自己的专长吧。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它继续发光。

      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懒惰、自制力不足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不克服,必将无法走向成功之路。重新认识自己,低下头来反思自我,细数自己真正拥有的技能,写下来。如果发现连一项技能还没有,也不用害怕,只要你尚有进取的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最容易够得着的技能,然后开始对它的学习、使用并积累。如果你恰巧有一项技能,尽管很隐形,你需要用自己现实的成绩检验这项技能的变现率,如果发现这项技能只是你用来养家糊口,没有高技术含量、很低的入门槛、被轻易模仿的概率极高,那么说明这项技能还需要升级,它不能为你带来更大价值的提升,更不能为你带来美好生活的改变。那么,开启智慧,去寻找这项技能的边缘地带,看能否与其他一些自我特长结合,从而衍生一项新的技能,或者干脆根据现有资源优势开启新技能的锻造。这条探索与研发的路上,不要着急,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你多大年纪,只要你已经在寻找并积累的路上,那么就离你的改变更进一步了。

二、关于重新认识知识

        要成长,要进步,学习必不可少,知识首当其冲。直接拿来可以利用的最底层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信息。有了这个底子,你就有了思考的资源和对象。对其进行思考、甄别、判断,然后找到对扩充自己技能有用的。作为实践指导也好,认知提升也好,以有用为原则。

       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快速武装自我的最快速最廉价的方式,无需求人,只要静心精心就可以。读书使人进步,天下人都知晓的道理,究竟没有多少人将这个朴素的道理践行到底。

       我们常常像寻求宝藏一样去寻找成功的秘诀,总觉得他藏在某个地方,只要你发现后便可后半生高枕无忧。殊不知,最为关键的秘诀却也是最为公开的道理。只是你听到、知道,但不曾做到,甚至根本不愿意去做,宁愿相信它就只是一个道理。人就是这样,孑然若昭的真理明明放在那里,却总是视而不见,反而愿意付出物力财力去寻找让人一夜暴富的伎俩,觅觅半生却无所得。愿我们不要走这样的路。

三、关于重新认识金钱

      很是赞同作者的观点,也始终清晰记得大学期间打工时室友转述她姑姑的话,“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只有增大钱财的来源,使得进入的可能性无限增大,并最终积累更多的财富。守住现有钱财,省钱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这是建立在资源匮乏年代的思想根基。但仅仅省钱,只是保住了钱出去的进度,并不能导致持续增加,而持续增加才是成就财富积累的方式。

        作为我们,固然要开源节流,但最重要的是重塑思维,重视多维度多渠道出售自己技能,从而拓宽能够变现的可能,可工作、可投资,但凡一个时空内不干扰的诸多选项,我们都可以进行尝试,哪条路都有可能成为积累财富之河的一个细支。

       知识付费的时代,不要吝啬,能付费解决的就都不是问题。付费相当于投资,是经营人生的必要装备。好的课程学习也大多一顿饭的价钱,学到的是无形的终生受用的人生智慧,性价比没有比这更高的。要感谢这个网络知识信息共享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此种福利,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各行各家的学术、演说等各种“干货”。

     能用钱解决的,就不要欠人情。人情就是一个坑,今天你所沾的小便宜,将来必将也会加倍返回。并且,在为沾小便宜进行的来回寒暄,其中所进行的语言、情感、利益大小衡量的各种汇合,实则是对注意力的一种损耗。

      要有挣钱的野心,这一点足够重要,没有改变的初衷与动力,便是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活在一种状态,也便真的没有精彩可言。

四、重新认识时间

       同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度过,是争分夺秒,还是无所事事,不同的对待,不同的结果,结果不会像彩票一样及时兑现,但一定会在某个历史长河中以极其兑变的姿态来验证时间的客观与公平,它无关任何人的任何情感。

       在时间维度上,更为重要的是有效时间。所谓努力的正确姿势不是抓住一项技能的姿势始终蹉跎,而是以专注的姿势高效的投入。一万小时理论风靡的背后,也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这个理论忽视了有效性是其立足的前提。

       在有效时间的层次来讲,注意力才是最关键的。注意力代表了你的目标选项,注意力用错了地方,等于选错了方向,走错了路,最后落得个茫茫半生白忙活。将有效的注意力用到最为重要、排在优先级地位的事情上。只与目标有关、只与成长有关。

五、重新认识人生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认识,不以客观为转移。幸福感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若不合理引导,比较不能带来动力,反而会招致嫉妒,因此,调整自我意识,能不比的不要比,人各不同,忽视所有细节和外在,只以结果评判定论是极其不客观的,一厢情愿的,没有任何正面意义。而如果真的不可避免要去比较时,在不如他人的地方改进看齐,学会肯定他人的具体的好。同时,每人都有许多个维度,这方面好的未必那方面好,方方面面都好的不多,但应该是学习的榜样、牛人,你应该努力企及其拥有的高度才算是正事。

        总之,作者年纪轻轻、思路清晰明了、逻辑推演层层递进,让人意识层面豁然开朗,说出了我说的话,写出了我的所想。从此,开始自我的积累,开始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活出自我的兑变,才是本书真正的践行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认知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