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个人辨识度?用好标签打造个人品牌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各种群里“勤奋”地打卡,各种话题都凑过去接上几句,但你依然是社群里的小透明;线下各种聚会,你努力表现,但最后你还是被人称作“那个谁”。

在个人价值体系=圈子X价值X特色中,你的价值显现出来,以至于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特色是价值的消费升级,你需要“削尖”你的价值,刺入别人的心智。

还比如在我们看到的一个人宣传海报中,总能在人像的旁边看到XX创始人,XX形象顾问,XX国家认证师。视觉上看着会有“哇塞,这个人好牛”的感觉。这样多方位呈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取得的多项成就。

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每个人的大脑都像一块吸满水的海绵:只有挤掉已有的内容,才能吸收新的信息。麦肯锡有著名的电梯法则——假如在电梯里遇到老板,你能在30秒,也就是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说明白你在做什么吗?

如果给你10秒的时间,你能说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吗?

这个时代,个人品牌实在太大,最好的切入点是传递极其简单有效的信息:把个人品牌浓缩成个人标签。

而最重要的个人标签也只有一个。因为看着好像标签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实际上,每个人每天要接触的信息量太大,多了就乱了,越多越记不住,最后就相当于没有。

所以,想要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把你的标签聚焦在一点上,让人一次记住。


01 标签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他是生涯规划师,他家做生意的......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人们就会对他形成固有的印象,同时他自己也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尽量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心理学上叫做“标签效应”。

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做了个实验。请人们做慈善捐款,有捐钱的标上“慈善的”,没捐的标上“不慈善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被测试的人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款时,那些第一次捐钱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的捐得更少。

难道说贴了“慈善”标签的人平时就比那些没有被贴“慈善”的人更有爱心,捐的钱更多?其实未必,只是标签效应使得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

出现这样的标签效应是因为“标签”具有导向性作用,不论“好”与“坏”的标签,它都能对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产生强烈的影响,一个人一旦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当被贴上标签时,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因此给一个人贴上相对应标签,往往会达到心想事成,使其向标签所示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因此才会产生上面的结果。即然我们知道标签的作用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就要避免给别人贴不好的标签,如果要贴的话,也尽量要贴好的标签,尽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现在,我请你轻轻的闭上眼睛,想象下你站在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你要如何来介绍你自己?也许你了解自己,你学的是物理专业,做的是管理工作,擅长营销策划,但你这些信息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留在脑海心智中的或许并不是你想要的......

因此,你的表达并不是普通的个人介绍,而是优化筛选,选出你最想要人们记住的那个关键标签!也是你内心最想要成为的那个标签!


02 设计标签的建议

设计一个具有识别力的个人标签,让人过目不忘。下面是设计标签的三个建议:

1.    从满足需求开始

很多书会教你个人品牌第一步是思考自己是谁?有什么优势?

这个思路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对的,当你没有时,你是不能为需求提供价值的。如果你自身的优势没有市场,这个优势也就不叫优势了。今天的竞争围绕需求展开的,如果没有放到用户坐标,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所以优势也无从谈起。

标签要从“我能多好地满足谁的哪些需求”开始。如果你的品牌里面,没有对象,没有需求,那它就是个伪品牌。

第一步是满足对方需求,第二步是结合自身的优势满足自身需求。

2.    简洁再简洁

少就是多,只保留最重要的差异点,其他都删除。

奥巴马的两次总统竞选的口号都只有一个单词:2008年竞选总统时用的就是 change ,人民需要改变。2012年在连任竞选时,他又用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词语 forward 摆脱了竞争对手的死缠烂打,说什么也没用,选民们,咱们继续前进吧。

当你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找到了不少标签的时候,就是时候做删减工作。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你越是只有一个与自身符合的标签,对于用户心智就更加有穿透力。

3. 好传播

确定了简洁的标签后,自己传播外,最重要的是让他人帮你说。因为个人影响力有限,需要更多人传播。

自己说自己好容易陷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境地,如果他人说你好,以及不喜欢你的人都说你的个人品牌好,那才是真的好。

诸葛亮26岁成为刘备的军师,而且人家没有工作经验,靠的就是个人品牌运营能力。刘备没见到诸葛亮之前,被高频安利了标签“卧龙”次数:

先是庞德公封号为“卧龙”,然后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说: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徐庶被逼投靠曹操,又“回马荐诸葛”,还没见面,标签都放好了,这才为之后的三顾茅庐做好准备。


03 个人标签的3种呈现

王老吉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 这些广告语具有的特点是:独特、与自身情况相符、朗朗上口且简洁凝练。

如何在朋友圈、社交场合设计一个“满足需求、简单、好传播”的标签?下面三步能帮到你。

1.企业标签

如果你公司特别有名,你就使用:“企业+职位”的标签。

比如:阿里巴巴运营总监XXX,腾讯产品经理XXX。

不知名的公司或品牌,则可以使用业务标签。

2.业务标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业务是最容易与他人产生链接的,突出业务是最好的标签设计。

“你是做什么的”,“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服务的特点是什么”……都可以在标签中体现出来。

秋叶:IP训练营创始人,打造知识网红;徐小平:著名天使投资人。

3.能力标签

如果你从事的是一个容易对别人产生帮助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媒体,或者很受关注的职业,如投资人,你可以凸显你的让人希望链接的服务能力。

张羽:《只有医生知道》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师。不过要注意差异化。比如在一个医生群里,你说自己是医生就没戏。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标签,在不同场合使用。

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创造一个有识别力的个人标签,然后用自己的能力为其背书,让标签差异巨大,印象深刻。


04 强化引导抢占心智

让自己在不同场合下都有辨识度,就需要长期、固定、重复宣传自己。当你拥有主场意识,在合适的情况下主动植入自己的标签。

大家要努力活成一个标签,让别人知道你、认识你、熟悉你、和你合作,从零到一,循序渐进,做到让别人一提到标签就想到你。而且要给人使用你的标签的理由,给别人说明书,提醒别人如何“使用”你。

比如,你在什么场合,如何自我介绍,如何添加微信,如何互动交流?……

设计渠道,强化引导他人了解自己的标签,抢占他人心智:

1.根据你对自己的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

2.划分这些渠道中,你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

3.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内容;

4.等一等,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5.强化那些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

就像查理芒格常说的,投资和钓鱼一样,第一条法则就是,到有鱼的地方钓鱼。做人也是如此,时间宝贵,要在高价值的区域做事。

打造个人IP也是如此,要到你需要传播的目标受众中去宣传和推广。找准目标群体和渠道之后,就是有针对性的推送你的标签内容。

之后最重要的是要看反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强化正向的反馈,弱化或修改负面的反馈内容。

小结,你需要根据目标受众选定适合的渠道;规划你和他人接触时的信息传播内容;然后把你的定位标签清晰地传达给对方;最后不断建立、增强对方对你的认知,就此建立稳定的个人品牌。


今日精进

你的个人标签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个人辨识度?用好标签打造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