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

  孩子闹情绪,这一直是让咱们感觉到非常棘手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深有同感,对于闹情绪的孩子,父母通常采取的做法都是:

压迫型:“别哭了!不许再哭了!听到没……”

讲理型:“你不可以这样,这是不懂事的表现!”

回避型:“行啦行啦,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完就不许闹了。”

遗弃型:“再哭就不要你了。”

……

      这些我们可能早就已经习以为常的处理方式,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让孩子马上停止哭闹,但孩子的情绪往往得到的不是疏导,而是被压制。不仅“不治本”,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慢慢变得害怕冲突、回避问题,逐渐压抑内心情绪,讨好他人,或者越来越肆无忌惮,控制不好情绪,成为令人讨厌的“熊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1点: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

      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大部分人对情绪的误解来源于父母、老师在孩子小时候反复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比如生气是不好的,你不能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会被家长揍,或者被老师惩罚。

      其实,有情绪是可以的,生气是没有关系的。成年人也无法完全避免不闹情绪,甚至会一时失控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成年人都无法百分百做到的事,要让孩子也完全做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生气及生气中做出来的行为,家长需要予以理解。

第2点:告诉孩子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情绪。

      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明白孩子的某些需求拒绝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当一个人压抑愤怒的时候,这种情绪并没有走开,它只是沉入内心更深处,它拥有的力量也没有消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言行。这些都是需要让孩子了解的。

    需要说明的是,“接纳情绪”并不代表溺爱,并不代表满足所有要求。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父母不可能都一一马上满足。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坚持原则的,当孩子经历类似情况多了,他就会明白哭闹这样的行为无法胁迫父母让步,从而知难而退。

第3点: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对于一个幼小的生命而言,他的一切全都依赖于身边最亲近的成年人给予支持和帮扶。如果在某些方面孩子感到孤立无援了,不安全感就会油然而生,情绪化也就随之而来。恐吓、漠视、打骂、不理睬孩子等行为,都是在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一旦被打破,要重新建立就不太容易了。

第4点:聆听孩子闹情绪的原因。

    当父母全身心地、友好地聆听孩子时,孩子会有充足的安全感向你展示他最脆弱的情绪和想法,慢慢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聆听孩子闹情绪的原因还有一个好处,是我将在下文谈到的第5点。

第5点:帮助孩子建立心理界限。

      部分父母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孩子的东西,自己有权也有义务进行支配,当然也包括感情界限。原因无非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明白以及这都是为你好。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慢慢认识到:你的东西(包括情绪)是你的,你有权进行自由支配,你需要为你的选择承担相对应的后果。孩子无端发脾气,很可能是父母无意间踩到了孩子的界限却仍不自知。

      和孩子相处并不容,以上讲述的方法也并非你听了马上照做就能让孩子立刻停止闹情绪。养育是一个长远且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父母修炼的不仅是孩子,更是修炼自己。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温和而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