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来自网络

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拜读了《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又分《小雅》和《大雅》,《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琳琅满目的诗句之中,我尤其偏爱《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是《诗经》的第一篇。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追求。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本诗偶句用韵,全篇三次换韵,参差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结构严谨,起伏跌宕,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诗中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字,音调和谐悦耳,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而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在古人看来,雎鸠是一种专一的鸟类,它们一生只有一个固定的配偶,而且一旦结合在一起,就会一起觅食、游玩,可以说是“相敬如宾”,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提倡的爱情观念,“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是多少人向往的爱情。

《关雎》前两句描写君子对爱情的向往。看到关雎,触景生情,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第3-6句描写君子对淑女的强烈相思之情,牵肠挂肚的相思折磨得他彻夜难眠。 第7-10句写君子在想像中和淑女成亲的情景,他幻想着借琴瑟之声向她倾吐由衷的爱慕和不尽的相思,以感其心,求得其爱。《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就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他得不到时心里苦恼,得到了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其快乐。

“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关雎》中恋爱的双方,即“君子”和“淑女”,是有特定意义的。所谓“君子”,在古代是贵族,在现代,我觉得只要是有责任心、有是非分辨能力的人,都可以叫做君子;而“淑女”,诗中说是“窈窕”的,这绝非现代意义上的身材苗条,而是指文质大方、整洁端庄、勤劳聪慧等美好的品质。所以说,这就告诫我们,择偶的双方,一定要擦亮眼睛,外在美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一定要美,因为你要找的,是一辈子的伴侣。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美好在于其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追求爱情的过程或许艰难,但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表达自己真诚的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