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杂谈

1.今天讲“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说,胎生就是动物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有小朋友举手说:不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是从屁股里出来的!学生哄堂大笑。我本来以为他在装怪,想批评他。但是转念一想,学生在电视上或在生活中,看到动物生产幼崽的确是靠近屁股的地方。哎。可是孩子们还不知道生殖器官的概念,该怎么描述呢?(我最后就讲了胎生动物的幼崽在肚子里发育成长,发育完全之后就会从生产通道生出来,没有讲生殖器官)


2.在讲“蚕茧”的时候,里面有个“抽蚕丝”的小实验。操作步骤是把蚕茧放在热水里泡,再找到“丝的一头”开始扯,然后卷在杯子上,最后看蚕丝的长度。我讲到要泡蚕茧的时候,好多孩子都发出了“啊”的一声。对伤害蚕蛹的行为,他们是抗拒的。我自己也“收养”了一只被遗忘在实验室的蚕宝宝,每天精心照顾,在期待中观察它每天的变化。最后,它终于结茧了。如果你让我把它拿去泡了抽丝,我也是不愿意的。对孩子们来说,这个陪伴了他们一个多月的蚕,不只是科学实验品,也是他们的宠物小伙伴儿。所以,后面我改了一下操作方法,让他们把蚕丝扯下来再泡。然后一根一根的把短的蚕丝绕在杯子上。即使这根丝被弄成了一截一截的,不过同学们也能了解一个蚕茧上的丝是很长很长的。

作为科学老师,我选择了保护孩子们对小动物的爱心,也不知这种做法是否恰当。


3.最后这个和教学无关,不过我想记下来。

今天中午吃饭,有女生对我了一句话,差点让我一口饭噎在嗓子里。

生:“老师,你脱发了。”

我:。。。(瞳孔放大,满心恐慌,条件反射地摸了摸我的发际线。完蛋了,学生都能肉眼看出我脱发了?!是有多严重?!)

生:“你刚才有根头发掉到这里了,有那么长!”

我:。。。(乖乖,那叫“掉发”,不叫“脱发”,蔡老师这次估计又被你吓到掉了几根头发。。。)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