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本好书----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这不是单单是关于死亡的一本书

    过去,佛洛依德告诉我们说,人们的素有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性。后来慢慢地被很多人证明没有那么准,阿德勒告诉我们说,各种行为的背后的驱动力是自卑。读完这本书以后,就会明白,三位作者用了三十多年的长期研究,做了五百多次心理学试验,证明我们行为背后的动力其实是怕死。

     为什么会怕死?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人和其他动物最根本区别就是人知道自己会死,其他动物很难知道这一点。人可以想象,可以总结,可有交流。所以人们会发现说死亡是这么吓人的事情。

     作者用一种人类智力的一大缺陷,来形容能够意识到死亡这件事情。你会知道自己会终将死去,所以会会在恐慌中。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这个恐慌的呢?如果死亡这件事情是必须的,那是不是我们生活就特别的荒唐?我们每天为了什么去努力呢?努力来努力去做了这么多的事,但是你总会死,你为什么要这样?甚至很多人死之前都没有花完那些钱,那意义何在?

     这本书的三位作者,用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人们应对死亡的恐惧这件事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个叫文化世界观,就是这个世界的意义;另一个就是我们的自尊,自尊是个体意义。

     其实这本书的很多实验都很巧妙。他找了好多法官,他把法官分为两组,给一组法官填写一个问卷,问卷会不停暗示一些关于人会不会死亡;让他们脑子里总在想关于死亡有关的事情,先填了问卷,填完问卷之后法官去判案子。另一外一组对照组的法官没有填写这个问卷,所以他没有被提起死亡这件事,然后他们照常去判案子。而结果非常有意思,那些填了问卷的法官,他们所要判罚的保释金比没有填写问卷的法官的保释金要高了9倍。

    因为法官有自由的裁量权,他的自由财产权竟然给到了上限,就是最高的这个保释金。然而对于那些要发奖金的人,填了问卷的人,他们所给的数额也是其他组的三倍以上。

   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会在这个时候突然的放大?惩罚也放大,奖励也放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当你意识到死亡的时候,你会竭尽自己努力来维护你所认可的那个价值观。

   你会发现,当你的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是当你一直赖以去信任的那个价值观被动摇的时候,你脑子里边立刻就会跟死亡搭上线,就会想到更多的死亡的方向。所以这就是我们说死亡和我们的行为之间有一种潜在的关系。这也是作者得出的一种结论,就是人们用自尊和文化世界观这两件事情来支撑我们的免于对于死亡的恐惧。

   对于自尊这本书给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述它。爷把自尊讲的真的挺透彻的。作者说自尊是建议的,基础建议就是你活下去的动力。然而自尊的定义是什么呢?你能够参与,在有意义的领域里,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参与者,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里面,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参与者,这就是自尊能给你带来尊严感。

    如果你想短期之内提升一个人自尊,你就告诉他你智商比本人高,只要他听到这个,他自尊水平就高了,滋色水平高他连。忍受痛苦的能力都比别人强很多。所以自尊是坚毅的基础,自尊可以保护我们免于死亡恐惧的影响。

    当人们在追求自尊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时候人们对于自尊的需求会超过对于成功的渴望,这个说起来不是矛盾的吗?你不是说要自尊吗?要成功吗?不他们最后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可以选择不成功,为什么呢?

    他给自己设定了特别多的障碍,他说我之所以不行是因为我不想干,我并不是不能成功,我只是不爱干这件事情,我只是小时候受到了这样的教育不好,所以我干不了,他给自己设定特别多的障碍,使得自己难以成功。原因是因为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尊严受损。

    看起来大家在追求成功,但是尊严更重要。缺乏自尊会引发的问题,真的数不胜数。包括身体健康欠佳,抑郁暴躁,敌对行为,产生自杀的念头,精神病酗酒,滥用药物,青春期抽烟危险的性行为,自杀未遂,饮食失调,自残失独成性,强迫性购物,行骗等等都是在其中。

    这都是因为一个人的自身状况出了问题,而它的来源是父母在小时候对他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放纵,管教不当等等伤害他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说完自尊,然后让我看看书里说的另外一种永生的方式叫做象征性永生。象征性永生,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在用了,比如说曹雪芹死了这么多年,但是我们经常会提到这个人,为什么呢?《红楼梦》。李白有他的诗,所以当一个人能够留下一部永垂不朽的作品的时候,他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的义务上,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还包括对于民生的追球,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出名,有一个例子特别多,你坐飞机的时候你颠簸得很厉害,吓得要死,后来竟然能够平稳下降了,结果第2天发现乔治克鲁尼昨天跟你坐同一班飞机,你明白了,说原来跟他坐同一班飞机,你说这是很荒谬的事吗?说跟乔治克鲁尼坐通班飞机飞机就不会摔,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现象,大量的人都会觉得跟名人一起坐飞机会觉得更安全一点。

    我们都希望这些事不要在我脑海中经常出现,提到这个词我就讨厌,所以我们会整天的转换自己的注意力,假装没有这个事发生,但事实上这两件事是一定要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以及自己的自尊建立,我都觉得就是这本书的核心。

    最后我用作者的一句话来诠释这本书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不是永生不死的。这虽然很令人恐惧,但这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一生变得庄严,给我们生存下去的勇气。让我们对别人充满怜悯,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表示关心,为了战胜死亡的恐惧,我们必须追求永久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天一本好书----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