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良田千亩,十里红妆

第一章,婚礼篇

在古老的传统民俗中,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嫁妆丰厚。

四姐妹的母亲陆英,其嫁妆整好排了十条街。那年是一九零六年。

陆英的十里红妆从金银珠宝到各式各样的奢侈器物、家居用品,一应俱全。

每个时代的嫁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古人常见的嫁妆有珠宝首饰和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如龙凤被、红尺、花瓶等等。

七十年代的“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八十年代的“新三件”则是指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九十年代,彩电、音响和DVD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到了二十一世纪,可以是摩托、电脑、空调、金饰、玉石、翡翠,甚至房子、车子等。

丰厚的嫁妆则意味着女方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婚后在夫家的地位。

陆英的嫁妆是其母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为其准备。并且在婚礼当天,夫家要帮忙安排队伍把嫁妆从扬州浩浩汤汤地运往合肥,走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且途中很可能遇到劫匪,艰险异常。

由此可见,这场盛大的婚礼和丰厚的嫁妆都是对陆英极大的重视。

陆英到底有什么样的资本让人如此重视呢?

陆英生于扬州望族,是个极美的人,有着一双光芒四射的凤眼。据说她并非普通寻常女子,二十一岁时,就因聪明伶俐、善于理家和做事得体而声名在外。

夫家张家是合肥的高门大族,家大业大。在合肥还有个风俗,新娘通常要比新郎大。所以母亲陆英比父亲张武龄大了四岁。

父亲张武龄是张家过继的长房长孙,因此需要一个能干的妻子来协助他打理庞大的家产。

也许正是看中了陆英的优秀和门当户对的家世背景,张家求娶了她当长媳。

民国以前的新娘出嫁,是有诸多礼节的。正如一些影视剧中还原的古代嫁娶现场。

新娘出嫁那天,喜怒不能行于色,大红盖头遮面,端坐于轿中。到夫家拜完先祖,入洞房时宾客才可见到新娘的真容。新娘需面带矜持,双眼含泪。

新娘身边也会跟随一位伴娘。陆英的伴娘是她的父母为护送她而雇的,是位经验丰富,口齿伶俐,会说吉祥话,并且能够在新娘遇到难堪时帮衬着的人。

新郎新娘坐在婚床上时,女宾客会在房间各处洒下花生和铜钱,祝福他们多子多孙。

当新郎用红秤杆揭盖头时,红盖头掉落之处也是有说法的。盖头落床头,寓意子孙满堂;盖头落地上,寓意买田置地。

陆英婚礼当天的盖头最终落于哪处虽不得而知,但子孙满堂和万贯家产的福气她是两者皆有的。

婚后的忙碌生活,恰好证明了陆英的能干。她不仅要主持大量的家庭事务和管理众多的产业、财富、保姆、佣人、厨子、门房、花匠等,还要照顾丈夫以及整个族人。

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评价陆英,是内外兼修的女强人无疑了。

在张家人的记忆中,陆英是整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众人的楷模。她谨守礼节,贞静谦和的气质为家庭营造出了祥和、宁静的氛围,并且无人有任何怨言。

在旧时代,要求已婚女人要懂得主持家务,要能为家族开枝散叶。一个女人幸福不幸福,要看她儿女多不多,家庭是否圆满。多子才能多福。

显然,陆英是幸福的女人。她为张家生了九个儿女,四姐妹和五兄弟。夫妻恩爱,家庭和谐。

妥妥的幸福的标配。

而在现代社会,已婚女人幸福的标准宽泛了许多。比如工作稳定、夫妻恩爱、有儿有女、婆媳关系和谐等,即是幸福。

然而,红颜多薄命,陆英的幸福只延续了十六年。也许是因为操劳过度,陆英在婚后十六年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七岁。

虽然天妒英才,命运让陆英早早的香消玉殒,却让后人永远铭记、敬佩,也算不枉此生。

陆英的“十里红妆”也为后人津津乐道。若放在古代,或许可堪比公主的排场。

从古至今,想要步入婚姻的女人们,大概都会期望有一场属于自己的盛大婚礼。

现代婚礼大多都省去了一些繁文缛节,有的甚至直接省去婚礼这个仪式。给新人和家庭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铺张。

古代婚礼,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婚礼,虽然繁琐重礼仪,但也有其韵味。如今,“十里红妆”已经作为一种传统婚俗文化流传于后世。

小伙伴们是否看过真实版本的“十里红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合肥四姐妹》:良田千亩,十里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