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教育,是养一个会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去年夏天,跟英国当地的几个朋友相约到伦敦郊区一个公园野餐。

朋友Sarah的两个女儿也一块儿来了,小女儿Jane长得非常可爱,还在蹒跚学走路。大女儿Lucy四岁多,是个小美人,爱穿漂亮的裙子,平时非常喜欢表现自己,总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不管大人在一起玩什么,她都会跑过来凑热闹。

其中一个叫Steve的男性朋友,为人非常随和,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会不厌其烦地主动陪小朋友们玩,把小朋友们哄得都开开心心的。

聊天时候,怕小朋友们无聊,Steve时不时地逗逗他们,接着还抱起Jane踢球玩,玩得非常嗨。Lucy见状也吵着要玩,于是Steve又抱起了她去踢球。过了一会,玩累了,Steve打算把她放下的时候,她还嚷着要再来一次,Steve二话没说,又抱着她跑了起来。

Sarah见状赶忙制止:"Lucy, 不要再继续玩了,Steve叔叔抱着你来回跑会很累,你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当时感到很惊讶,她会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她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自私索取。

自私并不一定是人的天性,但是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小孩子确实很容易做出一些自私的行为,比如把东西占为己有,不愿意与人分享食物等等。

虽然,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表现出这种行为,就认为他们自私。但是如果不去制止,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就会被纵容成一个长期习惯,在社交场合的时候,随心所欲,不考虑他人,成为别人眼中的自私自利。

缺乏为他人着想的能力,长大会变得自私,不受欢迎

很多住过大学宿舍的人,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室友:

“我有个室友超级让人讨厌,宿舍卫生从来不打扫也就算了,还各种不讲卫生,到处扔垃圾。”

“我有个室友特别自私,宿舍里要买公用的东西,他说自己用不着,就不出钱,结果买来了他比谁用得都勤。”

“我那个室友也是,各种大大咧咧,屋里有人在睡觉,她都当没看见一样,进进出出干什么都哐当哐当地,把人气得咬牙切齿,这种人难道就一点都不能为别人考虑一下吗?”

他们是否有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这一点并不清楚,但是我们的那种讨厌之情却是难以自制的。对于这种人我们往往还手无对策,唯一的办法就是躲远点,图个内心清静。

只顾自己,不去考虑他人,终会让人生厌,敬而远之。

今年五月份,上海玻璃博物馆发生一件“熊孩子”事故,艺术家们花费了几个月时间,精心打造的一款梦幻玻璃城堡被两个打闹的孩子给弄坏了。

让人难过的是,这已经不是该博物馆经历的第一次“熊孩子”事件了。

就在三年前,同样也是五月份,该博物馆里展出了另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的玻璃双翼艺术品,在两个“熊孩子”的摇晃和拉扯下掉了一块,最让人气愤的是,他们的父母完全没有上前制止的意思,而是全程在旁边给他们拍照。原本是艺术家为自己女儿创作的一件艺术品,却被别人家的两个孩子给破坏了,让人不禁为这位艺术家感到心碎。

损坏后的双翼现在依然挂在博物馆的墙上展出,但是作品的名称却从《天使在等待》变成了《折》,旁边还配上了当时孩子破坏作品时的录像视频,用以警示人们。

孩子爱玩是天性,我们很难去责备他们。但是父母作为他们的监护人,没有去及时制止,反而在旁观给他们拍照,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对他们行为的鼓励。

孩子小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通常只会考虑并表达自己的需求。这种倾向如果没有得到矫正,长大后就会习惯性地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任意妄为,成了我们那些自私自利让人生厌的室友,还有那两个孩子的父母,只顾哄自己家孩子开心,不顾别人父母为自己孩子辛苦做成的艺术品。

就像知乎网友的一句话说的那样:“父母能有多自私,孩子就有多自私!

为他人着想的人,让人舒服,获得好人缘。

我遇到过自私的室友,但也有幸遇到一位“国民好室友”。

这个室友其实是我的一个同事,她当时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被招到公司,住在公司给安排的一个短期宿舍里。闲聊时,她说对自己来北京工作并不是十分确定,宿舍到期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她犯愁的样子,很不忍心。虽然我住的地方也不大,但是如果能给她提供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她就可以有时间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去向。

不过我还是有些犹豫,一个是自己住惯了不想被人打扰,再一个是心有余悸,害怕再遇到那种只顾自己,不为他人考虑的室友。最后还是决定帮助她,让她住了进来,我就这样见到了“国民好室友”的样子。

我平时比较懒,不喜欢打扫卫生,好在虽然我不打扫,但也不会把屋里弄得脏乱不堪,于是就安慰自己屋子里脏最多也就是些积灰。但是自打她住进来以后,每天都会帮我扫地,整理房间,自己的东西也都收拾地整整齐齐的。不仅如此,在我外出的时候,她还帮把没来及洗的脏衣服给洗了。

虽然我确实为她提供了住处,但她也跟我一样承担每月的房租。她原本并没有义务扛下每天打扫卫生的责任,更没有必要帮我洗衣服,但她还是去做了。她知道我不喜欢被打扰,就处处小心,处处为我考虑。

我当时的心真的是被暖到了,这样的室友住多久都不觉得厌,而且一点也没有自己被打扰的感觉,反而在她离开的时候万般不舍。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姑。

记得有一次,我去她那玩,因为她所在的小岛离大连市有些距离,我从来没有去过。她怕我找不到,就大老远赶过来接我,回去需要乘船,而当时只能等到第二天才有船开,所以晚上就找了一个酒店入住。第二天收拾东西准备退房的时候,小姑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完后,又开始整理起房间。

小姑说,“酒店的清洁工们都很辛苦,我这随手做的事情,至少能让他们少累点。”

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这样一句话,让我对小姑产生了无比的敬意。

小姑也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但是今非昔比,现在的小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能拿出钱来到处投资。但是富裕的日子,并没有让她忘记穷人的难处,反而事事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姑成了众亲戚里的红人,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热情地欢迎她。

为他人着想,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表现

培根说过:“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只有会为他人着想的人,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得失。这样的人都懂得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顾及自己利益的同时,不去轻易打扰别人,伤害别人。

在别人有难的时候,愿意伸出援手,在别人开心的时候,也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为人处事让人舒服,受人欢迎。

而一味考虑自己的人,只会考虑自己的得失。因为他们眼里没有别人,只有他们自己,一件事情只要是对他们自己有利就会去做,至于有没有打扰到别人,伤害到别人,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可能为了自己的自由不会去做什么大恶,但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恶积攒起来,就让他们活成了一副自私自利的样子,让人生厌,敬而远之。

美国舞蹈家邓肯说过:“一个被人称为自私自利的人,并非只因为他寻找自己的利益,而在于他经常忽视别人的利益。

为他人着想,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

需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去随意打扰或伤害别人。

这样我们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引导,做到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毕竟,人与人相处,始于性情,忠于人品。

我们能送给孩子未来最好的礼物,就是帮他们塑造一个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成功的教育,是养一个会为他人着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