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一座“高考工厂”,但它曾是“高考神话”,因为它帮无数学子实现高考梦,奔向更好的未来。
如今,它被不断诟病:强化应试,反人性;与资本合谋,通过垄断教育资源,“掐尖”吸血,破坏教育生态。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回顾历史,探寻答案。
“精细化、量化考核制度+高额奖励+激情文化”,这是李金池1992年任校长后构建的衡水中学模式。
这是一套能够自行精准、高效运行的学校管理体系。
这是一套特殊时期和特殊局面下构建的过度强化应试的体系。
这套系统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后边我们称为学习投入)机械化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学校的过度控制,让学生形成巨大的压力。
但对于学习成绩,成绩与学习投入并不成线性正相关,而是呈近到“U”型曲线关系。(见图1和图2)[1][2][3][4][5]
综合上面两个图可以得出应试学习中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的大致关系:在一个投入节点之前,学习成绩随学习投入的增加而上升,节点之后,成绩随着投入增加而下降。我们可以称为“成绩—投入节点规律”。大致总结成下图。
而巨大的压力,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负面作用。[1][3][5]
基于“成绩—投入节点规律”模型图限制,李金池构建的衡水中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投入控制到了过度投入区,这种投入不是最优投入,但也保证了成长投入区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下图(见图4)中成长区的阴影部分。
对于学校教育,衡水中学模式的价值在于:持续稳定的保证了学生对学习一定的投入量,它可以稳定的批量的将差学生和普通学生培养成好学生。
但衡中模式无法将优秀的学生培养成卓越的学生,也就是无法培养出尖子生。但衡中考取清华北大的尖子生是怎么来的?关于尖子生的问题,我们后期的文章具体讨论。
所以,衡水中学在李金池任校长期间(1992-2004年),升学率和一本率逐年上升,并趋于稳定。
2004年,李金池校长卸任衡水中学校长。
至此,衡水中学的故事是一个完满的故事。
一个拥有教育情怀,并具有超强管理智慧,强大执行力,极富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带领一个贫困县城的薄弱中学,逐步发展成长成为高考强校,并在稳定的衡中模式的支持下,学校的成绩趋于稳定。成就了无数学子的高考梦。
虽然它是一座具有反人性模式的“高考工厂”,但它的教育情怀和精神内核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
同样的模式发生在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子高中。
同样精细化、量化管理,强化应试,填鸭式教育。学生们凌晨5点半起床,11点半到12点之间熄灯,从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是如此。
所有其他时间都被尽可能压缩,吃饭不能超过10分钟,期间不能说话,跑步往返。
张桂梅精心测算过,一分钟约有30个学生打饭,一个年级159人全部打完需要5分钟,最后一个学生也留有5分钟时间吃饭。
晨读、跑操、早自习、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求快、快、快。一天就是拼命学习。[6][7][8]
李金池当年用“高奖励+激情文化”有效激励老师。
但张桂梅的华坪女高不仅苦,而且穷,不可能有高奖励。
然而,这样的境况,与革命年代的革命先烈所面对的是一样的,所以,张桂梅逐渐的构建了红色文化精神,激发和培育老师的理想信仰和奉献精神。
2009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
张桂梅带领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
所有党员都哭了。
这一次经历,激发了她构建红色精神的构想。
唱红歌,跳红色歌舞剧改编的体操,宣誓,看红色电影,集体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喊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 [6]
也许你无法理解张桂梅构建红色文化意义,但其实,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已经被历史证明:人有对精神追求内在动力,有奉献精神,可以在对精神信仰的单纯追求中完成自我实现。
身处华坪女中的老师和学生,此情此景,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正好产生共鸣。
所以,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被激发、唤醒、感染,形成信念和理想。
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是一种精神存在。
为拯救贫困中的孩子们而生,为改变人的命运而存在,一直招收被贫困束缚的孩子。
她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发言中讲到:“46年前,我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在无数次家访中,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9]
张桂梅,用教育从贫困与愚昧中拯救孩子。走入华坪女子高中的人,会被这种精神力量感染。
网上讲述她训斥考上大学却做了家庭主妇的学生。
有人说他极端,冷漠。
是的,张桂梅的确有极端和冷酷的一面。
她制定严格的学校制度,冷酷的督促学生和老师们超负荷的学习和工作。
她被称为“暴君”校长。
但,这是一个组织的领袖所必须的品格。
特蕾莎修女,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也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博爱、坚定、严肃、冷酷。
通过“严酷的学校制度+红色精神”模式强化应试,这便是张桂梅用教育从贫困中拯救孩子们的方法。
从2008年成立至今,华坪女高在12年内先后将1804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个家庭因此脱贫,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6]
因为女高的核心关注点是学生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所以,很多生源质量都很差。
女高第一届学生中,很多人中考分数很低,甚至没有达到县城分数线,这些学生在三年后却几乎全部考上本科,本科上线率达到100%。
这也印证了李金池的衡水中学模式:通过强化应试,可以批量的将差学生和普通学生培养成好学生。
过度强化应试,但他们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通过高考脱离贫困,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方式不只有高考,但高考是方法之一。
而且,高考是能有效的批量的改变贫困地区孩子命运最优方式。
李金池构建的衡水中学模式,张桂梅的华坪女子高中模式,都是过度强化应试的模式。
但他们激发、感染、成就了一大批孩子,他们用有限条件下的最优方式让孩子们实现了从环境中的蜕变。
这种初心也是教育的本质的一种实现途径。
但衡中模式的核心是过度投入形成的差异化优势,这种核心优势无法形成持久的竞争壁垒。
与衡水中学类似的黄岗中学就是在这种优势被消除后逐步衰落的。下一篇文章我们讲黄岗中学故事。
一个教育神话的衰落,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罗强,于飞飞:《学生学业负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S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7-16.
[2]山东省教育厅:《高中生学业成绩跟哪些因素有关?山东监测数据告诉你》, 山东教育发布 2018-07-09.
[3]刘坚教授、刘红云:《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问对教育,2021-5-18.
[4]张丽萍,陈红军:《高一阶段学生作业与学习效益间关系的研究》,调查与分析,2004-6.
[5]汤林春 ,傅禄建:《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调查与分析,2007-12.
[6]霍思伊:《红色教育、苦学精神,张桂梅难以复制的神话》,中国新闻周刊,2021-06-30.
[7] 何加盐:《我就是张桂梅》,何加盐,2020-11-01.
[8] 阅读帮帮团:《大山里的女校校长张桂梅:建一所女子版衡水中学怎么了,填鸭式教育又怎么了?》,时代,2020-09-26.
[9]中国教育报:《张桂梅荣获“七一勋章”!这些荣誉,张老师值得!》,中国教育报,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