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同
第四十九章 来信
“9号院的,来信了啊!”一封信被邮递员塞入门缝飘进院子里。
“这不年不节的谁来的信啊?”关茉芬把信拿起来看了看封面的地址,知道了是程学鹏老家寄过来的。
“谁的信啊?”程学鹏问。
“你的!”关茉芬说。
程学鹏接过信,牛皮纸信封上,红色框中用毛笔工整地写着“程学鹏 亲启”,这是父亲的笔迹。这个笔迹他再熟悉不过了,自己现在所写的大部分字都是儿时父亲所教,所以程学鹏现在写的钢笔字中也若有似无地保留着部分父亲的笔体。这么多年父亲也没给他写过信,这次是出了什么事吗?他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拿出信纸读了起来。
“写的什么啊?学鹏。”关茉芬一边在厨房干着活儿一边问。
“我爹来的信。”程学鹏一边看一边应了一声。
“出什么事了吗?”关茉芬也对突然收到老家的信感到奇怪。
“没事,我爹今年69了,要办大寿。信里说让咱们也去,哦,让传铁也去。”程学鹏拿着信读着里面关键的事情。
“让我和传铁也去?这可是好事啊!”关茉芬脱口而出,得知了信里的消息她比程学鹏还要兴奋。她同丈夫结婚已经十年,却从未见过自己的公公和老家的人。其实她还是挺想见见程学鹏的一对亲生儿女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这么硬气,对抛弃他们的父亲毫不客气。
这次去祝寿对于关茉芬来讲是一个能认识老家人,能被认可的一个好机会。刚和程学鹏结婚的一段时间里,关茉芬认为自己以后和丈夫程学鹏、儿子程传铁生活在城里,跟老家以后不会再有多紧密的联系。但生活久了她就发现,程学鹏虽然不回去但每月给那边寄钱不说,对程传铁也是敷衍多过客气,显然心里还是一直惦记老家那对儿女,只认为老家的儿女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是要给自己养老送终的。
收到信后,正赶上大学和卷烟厂都发了薪水。这一次的薪水没有变成“定期存款”,而是用于采购寿礼、给大家的礼物和来回火车票了。两个人都想体体面面、阔阔绰绰地回老家,经过商量还提前支取了一张一年期的定期存单,这要在往常对程学鹏来讲简直像割肉一般。
对于程传铁来讲,母亲口中说的什么老家啊,被人承认啊或者见见爷爷、哥哥之类的事情,都不是很重要。空军选兵落选的事情之后,他已经对这种“不被承认”麻木了,更何况他同那素未谋面的继兄程传金一样,都不是小孩子了,都能工作赚钱,都已经有了退出家庭牢笼建立自己新生活的资本。上一辈的恩恩怨怨,还是止于上一辈吧。
不过回老家也给程传铁带来的更直接的好处,关茉芬为了让儿子回老家时显得体面故而在百货大楼给儿子挑了一件藏蓝色的制服,这倒是程传铁梦寐以求的,更是他从不曾得到的东西。第二天上班时他便穿上了这身新的制服,心满意足地去上班了。
下午五点,身穿一身新衣服绕了很远一段路的程传铁出现在摆渡渡口的另一端。他在那低头寻找着,同上个星期碰到的那个同事一样低头找别人丢弃的摆渡票儿。
“嘿嘿!嘿!你干嘛呢?”李志刚蹑手蹑脚地来到程传铁背后,重重拍了一下他的后背。
“哎哟!”程传铁被这一下重拍吓出了一身冷汗,慌忙直起了腰,回头一看,“是你啊,李志刚。吓死我了。”
“害嘛怕,干吗呢你这是?”李志刚说。
“我那天看你在这捡票报销……”程传铁搓搓手,被当面撞见十分尴尬。
“你叫什么来着?”李志刚一时没想起来。
“程传铁。”程传铁回答他。
“传铁老弟,脑子也挺活泛啊。”李志刚讥讽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我说传铁,我早上就在这里捡票,现在都是下午了,大伙都去那边了,你在这里捡什么?
程传铁经李志刚这么一说,也反应过来了,不由得嘿嘿傻笑起来。
李志刚从自己包里掏出一张票里递给他,程传铁刚要接过来,李志刚的手又缩了回去把票放回了包中,“算了,还是我拿去给你报吧,你每天捡几张票给我,我帮你弄,你刚来还是学徒呢,别整这些事情。”
“这不合适,别给哥添麻烦。”初入职场的程传铁哪好意思这么干。
“别废话,快上班去吧,明儿早晨你下班我在这等你。”李志刚说完便朝着回家的方向快步走了。
“哎……”程传铁挠挠头皮,“被迫”接受了李志刚的好意,看着李志刚远去的身影自己也转身朝公司的大门走去。
公司的大厅里,开电梯的王旭辉已经关掉了电梯的大闸,手里拎着一个盛着空饭盒的绿色网兜准备着下班回家,见到程传铁进来便随口问了一句:“用电梯吗?”
“不用!就1楼”程传铁回答。
“仓库的?”王旭辉说。
“对,仓库的。”程传铁回答。
“你叫程,程传铁,是吧?”王旭辉一边打理着网兜一边和他闲聊起来。
“对,您就叫我小程就行。”程传铁对王旭辉说。
“小程,刚才你是不是在门口遇上李志刚了?”王旭辉又问。
“是啊。”程传铁答道。
“跟你说什么了?”王旭辉继续追问着。
“没说什么啊,碰到闲聊了两句。”程传铁敷衍着说。
“你刚来,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可得离他远点,这人滑头得很,小心吃亏。”王旭辉提醒着程传铁。
李志刚在单位里上楼下楼不论电梯里有多少人,都会拿这位开电梯的“电梯员”调侃找乐,经常弄得王旭辉下不来台,嘴巴笨拙的他又不会还嘴,所以时间一长就对李志刚很是讨厌。但程传铁初来,并不明白其中缘由,简单寒暄几句后,便来到仓库开始了自己第一天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著作权)归作者赵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或改变其形式进行摘录。
作者:赵同
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笔下有余,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怕折腾,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