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面试:跳表

        

目录

跳表介绍 

跳表的特点:

跳表的应用场景:

C++ 代码示例:

跳表的特性

跳表示例 

总结


        跳表(Skip List)是一种支持快速搜索、插入和删除的数据结构,具有相对简单的实现和较高的查询性能。下面是跳表的详细介绍和一个简单的 C++ 代码示例:

C++面试:跳表_第1张图片

跳表介绍 

跳表的特点:

  1. 有序结构: 跳表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元素,并且节点按照元素的大小有序排列。
  2. 多层索引: 跳表通过维护多层索引来实现快速搜索。每一层都是一个有序链表,最底层包含所有元素,而每上一层的节点是下一层节点的一部分。
  3. 跳跃式访问: 通过索引层,跳表允许在较高层直接跳过一些节点,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跳表的应用场景:

  1. 有序集合的实现: 用于需要频繁的插入、删除和搜索操作的有序数据集合,如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
  2. 替代平衡树: 在某些场景下,跳表可以作为对平衡树的一种替代,具有更简单的实现和较好的性能。

C++ 代码示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const int MAX_LEVEL = 16;  // 最大层数

// 跳表节点定义
struct Node {
    int value;
    std::vector forward;  // 每层的指针数组

    Node(int val, int level) : value(val), forward(level, nullptr) {}
};

// 跳表定义
class SkipList {
private:
    Node* header;  // 头节点
    int level;     // 当前跳表的最大层数

public:
    SkipList() : level(1) {
        header = new Node(0, MAX_LEVEL);
    }

    // 随机生成一个层数
    int randomLevel() {
        int lvl = 1;
        while ((rand() % 2) && (lvl < MAX_LEVEL))
            lvl++;
        return lvl;
    }

    // 插入一个元素
    void insert(int val) {
        std::vector update(MAX_LEVEL, nullptr);
        Node* current = header;

        // 从最高层到底层,找到每一层的插入位置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update[i] = current;
        }

        // 随机生成一个层数
        int newLevel = randomLevel();

        // 如果新的层数比当前层数高,则更新 update
        if (newLevel > level) {
            for (int i = level; i < newLevel; i++) {
                update[i] = header;
            }
            level = newLevel;
        }

        // 创建新节点
        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 newLevel);

        // 更新每一层的指针
        for (int i = 0; i < newLevel; i++) {
            newNode->forward[i] = update[i]->forward[i];
            update[i]->forward[i] = newNode;
        }
    }

    // 搜索一个元素,返回是否存在
    bool search(int val) {
        Node* current = header;

        // 从最高层到底层,搜索每一层的节点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

        // 到达底层,判断是否找到目标元素
        if (current->forward[0]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0]->value == val)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 删除一个元素
    void remove(int val) {
        std::vector update(MAX_LEVEL, nullptr);
        Node* current = header;

        // 从最高层到底层,找到每一层的删除位置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update[i] = current;
        }

        // 到达底层,判断是否找到目标元素
        if (current->forward[0]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0]->value == val) {
            // 更新每一层的指针,删除目标节点
            for (int i = 0; i < level; i++) {
                if (update[i]->forward[i] != current->forward[i]) {
                    break;
                }
                update[i]->forward[i] = current->forward[i]->forward[i];
            }

            // 如果删除的是最高层的节点,更新层数
            while (level > 1 && header->forward[level - 1] == nullptr) {
                level--;
            }

            // 释放节点内存
            delete current;
        }
    }

    // 打印跳表
    void printSkipList() {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Node* current = header->forward[i];
            std::cout << "Level " << i << ": ";
            while (current != nullptr) {
                std::cout << current->value << "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std::cout << std::endl;
        }
        std::cout << "-----------------------" << std::endl;
    }
};

int main() {
    // 创建跳表
    SkipList skipList;

    // 插入一些元素
    skipList.insert(3);
    skipList.insert(6);
    skipList.insert(7);
    skipList.insert(9);
    skipList.insert(12);

    // 打印跳表
    skipList.printSkipList();

    // 搜索元素
    int searchValue = 7;
    if (skipList.search(searchValue)) {
        std::cout << "Element " << searchValue << " found in the skip list."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Element " << searchValue << " not found in the skip list." << std::endl;
    }

    // 删除元素
    int removeValue = 6;
    skipList.remove(removeValue);

    // 打印删除后的跳表
    skipList.printSkipList();

    return 0;
}

        这是一个简单的跳表实现,包括插入、搜索和删除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跳表的层数、随机层数的方式以及其他细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跳表的特性

  1. 有序性: 跳表中的每个节点按照元素的大小有序排列。这使得在跳表中可以快速定位和搜索元素。

  2. 多层索引: 跳表通过维护多层索引来实现快速搜索。每一层都是一个有序链表,最底层包含所有元素,而每一层的节点是下一层节点的子集。这样的多层索引结构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3. 跳跃式访问: 通过多层索引,跳表允许在较高层直接跳过一些节点,从而实现跳跃式的访问。这种设计类似于在二分查找中直接跳过一半的元素,从而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4. 平衡性: 跳表的设计通过随机层数和灵活的插入策略,保持了跳表的平衡性。这有助于避免类似于二叉搜索树中的不平衡情况,使得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更加可控。

  5. 简单实现: 跳表相对于其他高效的数据结构,如平衡树,实现相对简单。它不需要像平衡树那样复杂的平衡维护,使得代码的实现和维护相对容易。

  6. 支持动态操作: 跳表天生适合动态操作,包括插入和删除。由于插入和删除操作只需要调整相邻节点的指针,而不需要进行全局的平衡调整,因此操作的效率较高。

  7. 适应范围广: 跳表可以应用于各种有序数据集合的场景,特别是在需要频繁插入、删除和搜索操作的场景中,其性能表现优异。

        跳表的这些特性使得它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无法提前知道数据分布情况的情形下,跳表能够以较简单的方式维护有序性和高效操作。

跳表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 C++ 实现的跳表例子,包含插入、搜索、删除和打印操作。在这个例子中,我使用了模板类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元素。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跳表节点定义
template 
struct Node {
    T value;
    std::vector forward;

    Node(T val, int level) : value(val), forward(level, nullptr) {}
};

// 跳表定义
template 
class SkipList {
private:
    Node* header;
    int level;

public:
    SkipList() : level(1) {
        header = new Node(T(), MAX_LEVEL);  // 初始值为 T() 的头节点
    }

    // 随机生成一个层数
    int randomLevel() {
        int lvl = 1;
        while ((rand() % 2) && (lvl < MAX_LEVEL))
            lvl++;
        return lvl;
    }

    // 插入一个元素
    void insert(const T& val) {
        std::vector*> update(MAX_LEVEL, nullptr);
        Node* current = header;

        // 从最高层到底层,找到每一层的插入位置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update[i] = current;
        }

        // 随机生成一个层数
        int newLevel = randomLevel();

        // 如果新的层数比当前层数高,则更新 update
        if (newLevel > level) {
            for (int i = level; i < newLevel; i++) {
                update[i] = header;
            }
            level = newLevel;
        }

        // 创建新节点
        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 newLevel);

        // 更新每一层的指针
        for (int i = 0; i < newLevel; i++) {
            newNode->forward[i] = update[i]->forward[i];
            update[i]->forward[i] = newNode;
        }
    }

    // 搜索一个元素,返回是否存在
    bool search(const T& val) const {
        Node* current = header;

        // 从最高层到底层,搜索每一层的节点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

        // 到达底层,判断是否找到目标元素
        return (current->forward[0]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0]->value == val);
    }

    // 删除一个元素
    void remove(const T& val) {
        std::vector*> update(MAX_LEVEL, nullptr);
        Node* current = header;

        // 从最高层到底层,找到每一层的删除位置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update[i] = current;
        }

        // 到达底层,判断是否找到目标元素
        if (current->forward[0] != nullptr && current->forward[0]->value == val) {
            // 更新每一层的指针,删除目标节点
            for (int i = 0; i < level; i++) {
                if (update[i]->forward[i] != current->forward[i]) {
                    break;
                }
                update[i]->forward[i] = current->forward[i]->forward[i];
            }

            // 如果删除的是最高层的节点,更新层数
            while (level > 1 && header->forward[level - 1] == nullptr) {
                level--;
            }

            // 释放节点内存
            delete current;
        }
    }

    // 打印跳表
    void printSkipList() const {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Node* current = header->forward[i];
            std::cout << "Level " << i << ": ";
            while (current != nullptr) {
                std::cout << current->value << "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std::cout << std::endl;
        }
        std::cout << "-----------------------" << std::endl;
    }
};

int main() {
    // 创建跳表
    SkipList skipList;

    // 插入一些元素
    skipList.insert(3);
    skipList.insert(6);
    skipList.insert(7);
    skipList.insert(9);
    skipList.insert(12);

    // 打印跳表
    skipList.printSkipList();

    // 搜索元素
    int searchValue = 7;
    if (skipList.search(searchValue)) {
        std::cout << "Element " << searchValue << " found in the skip list."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Element " << searchValue << " not found in the skip list." << std::endl;
    }

    // 删除元素
    int removeValue = 6;
    skipList.remove(removeValue);

    // 打印删除后的跳表
    skipList.printSkipList();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跳表有几个考虑因素:

  1. 高效的搜索操作: 跳表的搜索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其中 n 是跳表中的元素个数。相较于普通链表的线性搜索,跳表提供了更快的搜索速度。

  2. 支持动态操作: 跳表天生适合动态操作,包括插入和删除。由于插入和删除操作只需要调整相邻节点的指针,而不需要进行全局的平衡调整,因此在元素的动态更新场景下,跳表相对于其他数据结构更具有优势。

  3. 简单实现: 跳表的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像平衡树那样复杂的平衡维护。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更容易实现和维护。

  4. 对比其他数据结构: 在这个示例中,使用跳表的主要目的是演示跳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并不代表它是绝对优于其他数据结构的选择。具体选择数据结构的决策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数据分布情况以及对不同操作的需求。

总结

特性:

  1. 有序性: 跳表中的每个节点按照元素的大小有序排列,使得在跳表中可以快速定位和搜索元素。
  2. 多层索引: 跳表通过维护多层索引来实现快速搜索,每一层都是一个有序链表,最底层包含所有元素。
  3. 跳跃式访问: 通过多层索引,跳表允许在较高层直接跳过一些节点,实现跳跃式的访问,提高搜索效率。
  4. 平衡性: 通过随机层数和灵活的插入策略,保持了跳表的平衡性,避免了类似于二叉搜索树中的不平衡情况。
  5. 支持动态操作: 跳表天生适合动态操作,包括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较低。

应用场景:

  1. 有序集合的实现: 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删除和搜索操作的有序数据集合,例如在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实现中使用了跳表。
  2. 替代平衡树: 在某些场景下,跳表可以作为对平衡树的一种替代,相对简单的实现和较好的性能表现使得它成为一种备选选择。
  3. 动态数据库索引: 在数据库中,跳表可以用作动态索引结构,适用于动态更新和频繁搜索的情况。
  4. 高效的动态排序: 在需要频繁的动态排序操作的场景下,跳表的性能可能优于传统的排序算法。

总体评价:

  • 优势: 跳表提供了一种在有序数据集合中实现高效的动态操作的方式,相较于平衡树结构实现较为简单,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新和搜索的场景。
  • 劣势: 跳表相对于其他数据结构可能占用更多内存,对于某些内存敏感的场景,可能不是最优选择。在一些特定的搜索密集型场景中,红黑树等平衡树结构也具有竞争力。

总体而言,跳表在一些动态、搜索密集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但在具体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分布、内存使用、实现难度等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c++,C++,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