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05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白话诠释: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对答道,“君主要向君主,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说的太好了,如果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又怎么能够吃得下呢(隐喻对治理国家忧虑)?”

孔子说,“只听只言片语就可以判定案件的人,大概只有仲由了吧。”子路不让诺言过夜。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我就希望不要有诉讼发生。

切己体察:第1句是围绕“礼”展开的。在孔子看来,所谓礼仪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应有自己合适的位置,而不是僭越。君主臣子,这是国家层面的合适位置;父亲儿子,这是家庭层面的合适位置。企业也是这样,作为员工与管理者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管理者不要“下地干活”,去做那些本你不该做的事,这样只会让员工更加的困扰和依赖。员工也不应该做那些“不在位而谋其政”的决策,因为那会让人非常的好高骛远,做好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最后的“怎么吃得下”也可以理解为“怎么吃的找”,算是齐景公对风险的预警以及忧虑吧。

第2句是孔子对仲由的称赞,但我从当中也看到了些许的质疑。这需要联系仲由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才可能得到。看起来让诺言不过夜,是日事日毕的表现,但是由于仲由性格特点中,比较勇猛、急躁,所以做事太过于心急就容易因为信息收集不全而造成决策的失误。这里或许可以用于未来在企业大学讲课时,《效率决策》这门课当中的一个例子。

第3句表明了孔子对于天下和谐的一种希望、愿景和主张。

文言拾遗:片言可以折狱者--“折”指的是判断;裁决 。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意思,是因为折断树枝中,折与断连用,因此折有断的意思,而断有判断的意思。这样,汉语中就传递过来了。

听讼--“听”指的是判断;治理,如垂帘~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颜渊》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