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合作学习形式的思考

新课程提出了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束缚的教与学的方式,确立新的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方式,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把体验和经验相联系,转变学习的方式,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是体现课程改革的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已有较多的应用,开放,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已成为当今教师的新追求,合作学习也并非一种复杂的技能,当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时,多数学生能卓有成效的合作,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学习的动力由外置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学习效率。特别是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入竞争时,学生会保持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从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在某些活动中,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无疑,合作学习对学生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纵观其他老师的教学,感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小组讨论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在遇到某个教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发出“请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的指令,然后,前后桌或四人或六人便开始“议论纷纷”。这种形式往往使难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化解或化解一部分。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嘛!集思广益,而且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形式在一般的课堂中均可采用。

须注意的是,一些老师在课上,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使这种有益高效的形式,成为一种花架子,这是极不可取的。讨论讨论的价值,要让学生有处可论、有话可说。而且,要因课置宜,因学生情况置宜。另外要注意在讨论过程中,要避免一人“滔滔不绝”,其他人“哑口无言”的局面,这一方面要注意布置内容不要过难,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2、“结对子”

“结对子”是优秀生与后进生组成的一种帮扶小组。除了在课堂上,在课下,尤其是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用优秀生在学习上的优势,帮助后进生,对其进行辅导讲解,来弥补后进生学习上的劣势。有的老师对这种长期固定下来,形成责任承包,当然也有不固定的,在学生遇到某个难题的时候,让他自己去请教会的学生,这种请教,讲解不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吗?这种形式往往是针对后进生而进行的,对后进生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另外对一些“听写”“背课文”“对改作业”等学习过程也可以采用结对子的方式。

3、辩论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辩论双方既为两个经过准备的合作小组(这个过程包括分头查找资料,汇总信息,确立论点论据,组织材料等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辩论时,小组成员在充分逐步下,相互分工,相互配合,据理力争,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文本所要传达的东西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如《他是我的朋友》中对“阮恒是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口语交际“过生日应不应该请客?”等教学内容进行辩论,会取得比说教讲解好的多的效果。这种合作相对来说是一种人员较多的合作。

4、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学生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有些学习内容,讲不如做,不如演,比如低年级的《小马过河》,中年级的《麻雀》、《西门豹》,高年级的《晏子使楚》等都可以编排成课本剧。要面向全体,就必须使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中,有人当导演,有人当演员,有人负责道具,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认真练习,然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看谁演的好,表演后进行评价,演的好在哪里?为以后的表演做奠基。学生对这些课文可能会毕生难忘。学生喜欢,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恩?还有许多像作文片段、小故事、古诗等,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去合作,去学习。

5、团体调查

这种形式采用的不是很多,一般也不在课堂上进行。比如采访、访问、参观等。五年级有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先进行参访。采访对象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研究参访内容,确定具体对象,然后分工,谁采访XX爷爷,谁采访XX奶奶。采访后,小组内汇总采访记录,小组成员又总结出一份调查报告,完成任务,然后在一定范围内,以墙报或者展示会的形式展示团体调查的成果。这种团体调查的形式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很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接触社会的能力。

这几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的适合在课上,有的适合在课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关键要让合作者有明确的目标,合作的分工,协调的组织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成效,合作的快乐,从而喜欢合作,善于利用合作的方式有所收获。不管哪种形式的合作,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二人三人的小组合作最有效果,超过六人的必须在小组中有一个领导者,才能顺利实现学习目标,这是我在合作学习中一直尝试践行的。

以上谈及的仅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总结,对于合作学习,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恶化更多角度去尝试去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合作学习形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