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激发妙不可言,迁移润物无声——于永正老师《梅兰芳学艺》课例研讨 - 草稿

如果从“情趣”和“迁移”两方面来研讨课例,我概括为——情趣激发妙不可言,迁移润物无声。

一、情趣激发妙不可言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激发情趣,调动积极性是关键。不然的话你讲解得再精彩,分析得再到位,孩子们不在状态全是枉然。我教了十几年的初中,一开始教低年级还真是应付不了。你备课再充分,如果没有情趣,孩子不感兴趣,你一个人唱独角戏,孩子们干啥的都有。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激发孩子们的情趣是非常关键的。

而今天观看于永正老师的课,正好印正了这一点。

(一)导课激趣

于老师上课先放一段京戏(听录音),然后引出演唱者梅兰芳(照片)。听声音是女的,看照片是男的,这个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的兴奋点就来了。为下面紧接着进入了对梅兰芳的简介和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释义激趣

看看于老师是怎样让孩子理解“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这些词句的意思的吧!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谁读懂了?

(师从几个举手的小朋友中请一位到讲台前站在凳子上,师用手指着上空,对这位小朋友说,天空有一只鸽子,看你能不能盯住它,老师用手在空中从左边向右边画圈,站在凳子上的小朋友的眼珠子迅速的跟着转动。)

师:“紧盯”的意思懂了吗?

生:(齐声)懂了?

师:(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你在向下看。下边是一个大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师说到这里,有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学生的眼珠则随着老师手指的方向快速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齐声)知道了?

师:“眼睛会说话”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那好,我来考考你(抽两名学生)。用眼睛告诉我你很生气

师:用眼睛告诉同学你在思考问题。

师:看来你的眼睛真会说话!是块当演员的料子,——小朋友眼睛会说话的意思明白了吗?这句话明白了,紧盯、注视也理解了,课文一定会读的很好。请同学们把第二段读一读。

看看于老师是多么有智慧啊!就是我在看文字实录时都会忍俊不禁,都想参与到这么有趣的课堂,更何况是那么活泼的孩子呢!这样对词语解释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词语句子意义的理解,真的不得不佩服于老师的智慧。

(三)朗读背诵激趣

于老师注重孩子们的朗读,从头到尾都在引导学生怎样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加上动作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步步深入,最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背课文,深入理解了课文。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今年新接一年级,发现让孩子们带上动作表扬性朗读效果特别好。孩子们特别喜欢这种朗读方式。如果孩子们能巧妙加上合适的动作,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课文,无需老师过多讲解。

我几乎每篇课文都让学生或者小组或者自己带着动作到讲台前表演朗读,孩子们兴致很高。就在上周,我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把表演性朗读的视频发过来我制作美篇发到班级群让大家学习欣赏。

二、迁移润物无声

(一)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有京剧知识点的迁移,有梅兰芳义捐的知识拓展等,有朗读知识和朗读水平的提升,有书写知识和书写能力的提升,有造句能力的训练。而这些迁移都是恰到好处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快乐进行的。

(二)学习方法的迁移

于老师在课堂中不断地引导孩子如何记笔记,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写字等等,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在润物细无声处给予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情感价值观的迁移

除此之外,我认为于老师很注重对孩子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我们来看看于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的。

师:小朋友,一节课下来,大家不但把课文读好了,而且不少人会背了。看来,只要努力,谁都能把课文读好并背下来。咱们班谁读的比较好?

(学生推荐一名女生)

师:你读一年级的时候你的朗读能力怎么样?

生:刚上一年级读的不好。现在读的好一点。

师:后来怎么读好了呢?

生:认真练习,妈妈也教我。

师:练多了就会有收获。

(接着,老师又了解了部分同学在写字、跳舞、弹琴等方面经过努力取得明显进步的情况,并深情的说,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学好。)

师:小朋友我从小就喜欢京剧,上小学三年级学唱旦角戏,记得开始学的是《汾河湾》中的一段。但老师说我的嗓音不好,音色不亮,不甜美,但我不服气,天天早晨在河边练习发音。后来又唱给老师听,老师高兴的说:“于永正,我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快,唱的真不错!”你们想不想听听?

于永正老师<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认识我吗?

生:认识,您姓于,叫于老师

师:你怎么认识我的呢?你在哪儿见过我?

生:听老师说的。

师:光听别人说,没见过面,不能叫认识,只能说:“听说过”——认识我吗?

生:以前不认识,现在认识了。

师:现在把上课东西准备好。

师:你们喜欢听京戏吗?(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不管喜不喜欢都请你们来听一段京戏(放录音)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知道是谁唱的吗?

生:梅兰芳唱的。

师:(板书:“梅兰芳”三个字,然后投影梅兰芳照片)梅兰芳是男的,扮演的却是女的,叫男旦。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9岁那年,拜吴老师学艺。(师转身在“梅兰芳”后面加上了“学艺”二字)可是师傅说的他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梅兰芳听了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一篇课文。一看就清楚了。读读吧,全文带注音好读。(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了部分学生的朗读。)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读了两遍,有的已经开始读三遍了。谁读懂了“学艺“这两个词语?梅兰芳学艺是什么意思?

生:梅兰芳跟老师学习唱京戏。

生:梅兰芳学习唱京戏。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做了不少记号,这个是好习惯。下面,请小朋友在读课文,把不懂得词语、句子画下来,在你喜欢的地方画上波浪线。会做记号,就是会思考。

[评: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于老师十分注意培养良好读书的动笔习惯。]

师:谁来交流一下哪个词语或句子你不理解。择其要者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梅兰芳学艺

料子 紧盯 注视

世界闻名 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

师:小朋友画的这些词语,还有句子,是有些难理解。不过,只要多读几遍书,边读边想,这些难懂的词语就逐渐明白。请大家再读课文,读慢点,边读边思考。

师: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的表情特别好,请他到前边来读一读。

生:(读)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看他的表情,听他的声音就知道说的话的意思完全理解了。——谁愿意跟他比赛?(又一生读,语气,语调,表情更好,老师予以充分肯定。)

师:第一段会背的举手!背的时候,能不能加上动作?这会儿,要求又高了。大家站起来背背看。

(学生绕有兴趣地加动作背诵。先后有两位小朋友到前边颇有感情的加上体态动作背诵。其中一位背“拜师学艺”时加了个作揖的动作;另一位则跪下磕头。背师傅的眼睛没有神儿“一句时,把手摆的象货郎鼓似的。教师内不时响起阵阵笑声。)

师:唔,真好!老师也背背好吗?

(老师表演性的背诵,语气、语调和动作惟妙惟肖。老师读毕,全体学生在背诵,有的学生已经会加上动作了)

师:背的多好哇!你们就像当年的梅兰芳,当年的吴老师

大家读读第二段,读的时候,要想一想“紧盯”和“注视”是什么意思,看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用动作和眼神把它们的意思表示出来。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谁读懂了?

(师从几个举手的小朋友中请一位到讲台前站在凳子上,师用手指着上空,对这位小朋友说,天空有一只鸽子,看你能不能盯住它,老师用手在空中从左边向右边画圈,站在凳子上的小朋友的眼珠子迅速的跟着转动。)

师:“紧盯”的意思懂了吗?

生:(齐声)懂了?

师:(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你在向下看。下边是一个大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师说到这里,有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学生的眼珠则随着老师手指的方向快速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齐声)知道了?

师:“眼睛会说话”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那好,我来考考你(抽两名学生)。用眼睛告诉我你很生气

师:用眼睛告诉同学你在思考问题。

师:看来你的眼睛真会说话!是块当演员的料子,——小朋友眼睛会说话的意思明白了吗?这句话明白了,紧盯、注视也理解了,课文一定会读的很好。请同学们把第二段读一读。

师:谁能够背下来,和老师比赛一下,看谁背的好。要求带表情,加动作。

(老师请一生和他比赛背诵。在背诵中老师的表情生动形象,学生评选老师第一,

老师说:我读的遍数多,还是同学第一)

师:“大师”什么意思呢?请同学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生:(齐读)“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师:“大师”什么意思?

生:很著名的那些人。

生:可以当老师的人。

生:可以教别人的人。

生:学的很好很好的人。

师:小朋友,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

1913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梅兰芳义演赈灾,把挣来的钱,捐献给日本人抗震。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梅兰芳畜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是著名演员,演技非常高超,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这样的人才叫“大师”!,好,在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下课)


第二节

师:小朋友课文读了很多遍,能背下来吗?现在我想请人把课文读一遍。咱们班谁读的好?

(找生请小朋友朗读,读的很有味道。然后又请小朋友把全文背下来)


师:小朋友,一节课下来,大家不但把课文读好了,而且不少人会背了。看来,只要努力,谁都能把课文读好并背下来。咱们班谁读的比较好?

(学生推荐一名女生)

师:你读一年级的时候你的朗读能力怎么样?

生:刚上一年级读的不好。现在读的好一点。

师:后来怎么读好了呢?

生:认真练习,妈妈也教我。

师:练多了就会有收获。

(接着,老师又了解了部分同学在写字、跳舞、弹琴等方面经过努力取得明显进步的情况,并深情的说,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学好。)

师:小朋友我从小就喜欢京剧,上小学三年级学唱旦角戏,记得开始学的是《汾河湾》中的一段。但老师说我的嗓音不好,音色不亮,不甜美,但我不服气,天天早晨在河边练习发音。后来又唱给老师听,老师高兴的说:“于永正,我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快,唱的真不错!”你们想不想听听?

生:(大声)想!

(于老师唱了《霸王别姬》中的一段“南梆子”。其以假乱真的男喉女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

师:同学们,戏可不是白听的,下面要请你们做一个练习,用“……经过……终于……”写话。

师:这次写话练习比较难,“经过”和“终于”我为什么点上了省略号?就是说,这两个地方必须有个交代,一句话怕说不清楚。大家先想想,想好了再写。

师“写好的举手?请小朋友小声读一读好吗?看看通顺不通顺,交代清楚不清楚。同位的还可以交流一下。读了同位的再对照自己写的,看看要不要修改。这叫互相学习。

生: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朗读没有感情经过努力终于会读课文了,

生:哥哥经过努力终于考上大学了。

生:妈妈生病了经过医生治疗终于康复了

师:有写我的吗?

生:于老师小时侯嗓音不好,不是唱戏的料子,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把戏唱好了。

师:谢谢你的努力!不过我的老师的确说我唱的像梅兰芳,当然这是给我打气,是鼓励我。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刻苦努力,任何事情都会取得成功。

举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趣激发妙不可言,迁移润物无声——于永正老师《梅兰芳学艺》课例研讨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