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

现在的学校已经不组织学生“清明”扫墓。我们学生时代每逢清明、学校都要组织我们集体扫墓,集体到烈士陵园扫墓。 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一年级,每年清明都要去。给英雄扫墓是一件很隆重很庄严的事,所以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扫墓的队伍一般是这样:前面三个人。中间一个是高举校旗的旗手,旁边是两个护旗手。后面紧跟着的是鼓乐队,走在鼓乐队前的是一个敲大鼓的,紧随其后是,吹号的号手和敲小鼓的鼓手,再接着是多面少先队队旗或各连连旗(上中学后),然后才是各年级、各班为单位的同学们。能当旗手的一定是学校大队委的人,其他人连门儿都没有。后面奏乐吹号和敲鼓的,也是从众多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一般是要高年级同学。男同学吹号、女同学敲鼓叫“小队鼓”。能有幸被老师选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被挑选出来的同学下午放学后集中集体训练,由音乐老师指导教大家如何演奏。到了清明那天,一大早各个学校轮番上阵,浩浩荡荡,徒步前往烈士陵园,我家门口那条南北马路在当时叫陵园路。扫墓那天,着装要整齐,白上衣,蓝裤子,军用水壶和书包交叉斜跨在身上,腰上扎一条军用皮带,(人造革的)或者绿的尼龙腰带,胸前还要带一朵小百花。雄赳赳,气昂昂的阔步前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是要打擂台的,互相暗中较劲,看谁大鼓敲得响,看谁的队鼓敲的整齐。马路两边围着好多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以及弟弟妹妹们,如果途径你住的家属院,那些个人就会指画脚“这是谁家的儿子,这是谁家女子”。指指点点好不热闹。走上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到了烈士陵园各个学校的同学集合在一起,一批批分次进去。你想想看、全市的中小学生都是那两天去一个地方,再大的陵园也放不下这么多人,只能是轮流进去,进不去的学校在马路上排好队,原地休息待命。进去的同学在排好对后,站在烈士陵园的英雄雕塑前,默哀、敬礼、献花圈。哀乐响起,抽泣声一片,有的同学哭不出来,就不停地在吸溜鼻涕,假装泣不成声的样子。仪式结束,参观英雄人物事迹展,最后是同学们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这段时间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从书包里掏出家长们准备的干粮,有炒米饭、炒馍花、也有就是拿两个冰冷的馍就着咸菜吃。家境好一点的拿着煮好的鸡蛋和大家一起分享,渴了打开军用水壶,用嘴对着壶口直接往肚子里灌。吃饱喝足也到了排队回家的时候了。各个学校的负责人,再次把学生集中起来,浩浩荡荡地往回走。回去的时候,校旗是要一直举得高高的,但大鼓和队鼓肯定是不能敲了,吹号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不能吹,也没有力气再敲再吹了。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知道有烈士陵园,清明看到最多的是去墓园给家里过世的人扫墓。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