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07

  作者在本节继续介绍另一个被破坏性技术创新变革的行业~传统的挖掘机行业,这一点还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原以为机械行业变革会比较小,没想到液压控制技术居然在几十年前把早期线缆挖掘机巨头们全给颠覆了,现在没有一家曾经的巨头还能在行业内听到名字,卡特 三一 小松 日立等等如今的行业巨头,全部是新兴液压技术型挖掘机厂家。文中也有提到早期巨头们其实不傻,都有意识到液压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化,也开发了相应技术,但终究还是逃不过既有价值网络带来的思维束缚,强行要把成熟线缆控制和新兴液压技术结合,搞出四不像产品,最后就是老客户和新兴市场客户都不买账,白白浪费了战略转型的时机。

挖掘机和在此之前的蒸汽铲土机,是主要销售给承建商的大型重要设备。尽管很少有观察家认为这是一个快速发展、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行业,但挖掘机行业仍然与硬盘行业存在一些共同点:在挖掘机行业发展史中,领先企业也在设备组件和结构上成功地采用了一系列延续性创新——不管是渐进式创新还是突破性创新,但几乎所有的机械铲土机制造商都被一项破坏性技术(液压技术)所淘汰,而领先企业的客户和他们的经济结构,导致他们在这项技术还只是“星星之火”时忽略了它的存在。(比硬盘行业还残酷,全军覆没)虽然在硬盘行业,破坏性技术从开始出现到侵入成熟市场,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在挖掘机行业,液压挖掘机却花费了20年的时间才成燎原之势。尽管如此,事实证明,在挖掘机行业,破坏性技术的侵蚀力量正像在硬盘行业一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股力量难以抗拒。

20世纪20年代早期,全美大约有超过32家蒸汽铲土机制造商。当时由于汽油动力发动机取代了蒸汽动力发动机,挖掘机行业面临着一场技术剧变。这场向汽油动力的转变,正好可划归为亨德森和克拉克所称的突破性技术转变类别。关键组件(发动机)的基本技术原理从蒸汽转变为内燃,而且产品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蒸汽铲土机使用气压来发动一组蒸汽发动机,并以此来拉伸控制铲斗的缆索,而汽油铲土机则使用一个单独的发动机,以及一个由传动装置、离合器、滚筒和制动器组成的完全不同的系统来转动和伸展缆索。尽管此次技术变革具有突破性质,但汽油发动机只对机械挖掘机行业产生了延续性影响。汽油发动机动力非常强大,可以使承建商更快、更安全地进行挖掘,而且成本也比蒸汽铲土机要低(最大的蒸汽铲土机除外)。(汽油和柴油机带来的动力变革,巨头们居然都挺过来了,因为是延续性创新,谁能想到液压控制这个看似不太重要的变革最后葬送了各大巨头。。。)

蒸汽线缆控制正铲挖掘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尽管挖掘机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仍然是柴油发动机,但在此期间出现了一种伸展和提拉铲斗的新型机械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它取代了缆控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引领挖掘机行业的大约有30家成熟缆控设备制造商,而其中只有4家[英斯利公司(Insley)、凯林公司(Koehring)、小巨人(Little Giant)和林克贝特公司(Link Belt)]成功地在20世纪70年代,转变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液压挖掘机制造商;另有几家制造商退出了柴油挖掘机市场,转而开始为露天采矿和挖掘作业制造巨型缆控拉铲挖掘机,并因此存活下来;其他大多数企业都以破产告终。(到现在,这些公司貌似一家都不在了,可怕呀)此时统治挖掘设备产业的公司,都是生产新一代液压挖掘机的新兴企业,如J.I.Case公司、约翰–迪尔公司(John Deere)、Drott、福特公司、杰西博公司(J.C.Bamford)、波克兰公司(Poclain)、国际收割机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O & K公司、德马格公司(Demag)、利勃海尔公司(Leibherr)、小松公司(Komatsu)、日立公司。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第一台液压挖掘机由英国的杰西博公司于1947年首先研发成功。20世纪40年代末,几家美国公司也同时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其中包括堪萨斯州托皮卡市的亨利公司(Henry Company)和密歇根州洛伊尔欧克的谢尔曼产品公司(Sherman Products,Inc.,)。液压挖掘机所使用的方法被称为“液压驱动功率输出轴”,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HOPTO也在20世纪40年代末,成了液压挖掘业第3家新兴企业的名称。这些被安装在工业用或农用牵引车的背面的机器被称为反铲挖掘机(buckhoes),在执行挖掘作业时,反铲挖掘机将铲斗伸出,将其插入土中,在土方下方旋转或闭合铲斗,然后将铲斗从洞中拉出来。受可用液压泵密封的动力和强度的限制,这些早期液压机器的容量只有0.25立方码。它们的工作半径也只有6英尺左右。同时,最好的缆索挖掘机能够在履带基座上旋转完整的360度,而最灵活的反铲挖掘机也只能旋转180度。(刚开始技术确实不太行,适用的市场也不大,但技术先驱们坚持了下来,不容易)

由于容量太小、工作半径太短,早期的液压挖掘机对采矿、普通挖掘或下水道承建商来说基本没有使用价值,这是因为下水道承建商要求机器具有1立方码至4立方码容量的铲斗。因此,新兴企业不得不为它们的产品开发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没有市场就创造新市场,技术变革的必备路径,牛)它们开始将自己生产的挖掘机,当作小型工业用和农用牵引车的附加装置,卖给福特公司、J.I.Case公司、约翰–迪尔、国际收割机公司和麦赛–福格森公司(Massey Ferguson)等牵引车制造商。小型民用建筑承建商购买这些装置来挖掘一些狭窄沟渠,包括街道水管和下水道线路,以及在建房屋地基之间的沟渠。这些非常小规模的作业,不值得耗费时间和金钱采用大型且不精确的缆控和履带式挖掘机来施工,因此这种沟渠一直都是使用手工来进行挖掘。而安装在机动牵引车上的液压反铲挖掘机,只需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就能为一栋房屋完成这些工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结束后的房地产繁荣期,这种挖掘机深受建筑承建商欢迎(尤其是大型土地开发项目中小型部分的承建商)。(天时助力,赶上了房地产繁荣周期,不得不服历史的偶然性)这些早期的反铲挖掘机通常是作为牵引车的一部分来销售,而且采用的是一种主要面向小客户的经销机制。

总之,无论是在规模、需求,还是在产品购买渠道上,液压挖掘机的早期用户与缆索挖掘机制造商的主流客户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液压挖掘机的早期用户形成了一个新的机械挖掘价值网络。有意思的是,与小型硬盘的性能衡量指标不同于大型硬盘的性能衡量指标的情况一样(重量、耐用性和低能耗对比容量和速度),第一代反铲挖掘机的性能评估指标也不同于缆控设备的性能评估指标。液压反铲挖掘机的早期产品文献最为强调的重要指标,就是铲斗的宽度(承建商需要挖掘狭窄而且较浅的沟渠)、牵引车的速度和可操纵性。[选自谢尔曼产品公司生产的“山猫”(Bobcat)牌液压反铲挖掘机的早期产品手册]便证明了这一点。谢尔曼公司将这种机器称作挖掘机,表示它能被运用于狭窄的区域内,并且宣称它还能在草皮上使用,而且对草皮几乎不会带来任何损坏。山猫液压反铲挖掘机被安装在福特公司生产的牵引车上(福特后来收购了谢尔曼的山猫生产线)。当然,这些独特的属性,对那些以大型土地开发项目为主的承建商来说就显得无关紧要。这些在性能属性排序上的差异决定了该行业价值网络的界限。(起初各玩各的,没有抢夺市场,大厂们就不容易被重视危机)

山猫液压反铲挖掘机


需要注意的是,它与谢尔曼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不同,比塞洛斯–伊利公司对Hydrohoe的定义是“拖铲挖土机”,图中的背景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该公司宣称这种挖掘机能“满载土方,狭路相过”——所有这些宣传策略都是为了吸引普通挖掘承建商。比塞洛斯–伊利公司没有在认可液压技术当前属性的价值网络内推广这项破坏性技术,反而力图改变这项技术,使之符合自己的价值网络。(就是这一错误做法导致了自掘坟墓呀,完全搞反了方向,没用好新兴技术创新)尽管做出了这种尝试,但Hydrohoe的容量和工作半径仍然十分有限,它在比塞洛斯–伊利公司的主流客户中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比塞洛斯–伊利公司坚持在市场上销售Hydrohoe产品10余年。在此期间,比塞洛斯–伊利公司会定期提高Hydrohoe产品的性能,以更好地迎合客户的需求,但这一产品始终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最终,比塞洛斯–伊利公司决定重新开始生产客户需要的缆索挖掘机。(类似希捷自己放弃闪存市场一样,折腾了一圈自己没搞对方向,就原路返回,找回舒适圈啦)

比塞洛斯–伊利公司是1948年至1961年间,唯一推出了液压挖掘机的缆索挖掘机制造商,其他所有制造商均继续致力于为它们的现有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因此获利丰厚。实际上,最大的缆索挖掘机制造商——比塞洛斯–伊利公司和西北工程公司(Northwest Engineering)所获的利润,在1966年之前连年创历史新高,而此时也正是破坏性液压技术的发展轨线最终与下水道和管道领域的客户需求相交汇的时期。挖掘机行业是典型的正面临破坏性技术冲击的行业,在破坏性技术实际已进入它们的主流市场时,技术成熟的领先企业仍能拥有强劲的财务表现。(如果投资人单纯分析财务数据的话,这段崩溃前的繁荣时期恰恰是迷惑性最大的呀,利润连创新高之下有一颗核弹,能看懂的人必然是万里无一)

1947年至1965年间,有23家企业依靠液压产品进入机械挖掘市场。图3.6比较了活跃的新兴企业的总数量,和生产液压挖掘机的成熟企业的总数量(减去了已退出的企业数量),结果表明,新兴企业完全主导了液压挖掘机市场。(残酷)

20世纪60年代,一些实力较强的缆索挖掘机制造商,推出了采用了液压技术的挖掘机,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与比塞洛斯–伊利公司的Hydroboe一样,属于混合型挖掘机。这些产品一般采用一个液压缸来旋转或闭合铲斗,并使用缆索伸展铲斗、提拉吊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这种类型的挖掘机时,液压技术对成熟制造商的产品产生了持续性影响,并且产品在主流价值网络内的性能也因此得以提高。工程师们找到的一些在缆索挖掘机上使用液压技术的方法非常有独创性,但所有这些创新努力所针对的都是现有客户。(被客户迷惑了战略)

在此期间,挖掘机制造商所采取的战略,揭示了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的企业做出的一项重要选择。一般来说,成功的新兴企业认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液压技术,已经具备在特定的新市场投入使用的条件,所以这种技术能创造出价值;而成熟企业则通常从另一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它们认为市场需求是特定的。因此,成熟企业力图了解或改进这种技术,并最终希望将其纳入它们熟悉的延续性改善轨道,以便向它们的现有客户推广这项新技术。成熟企业努力以它们的客户作为创新投资的标杆。之后的几个章节也表明,在大多数破坏性创新案例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战略选择——成熟企业致力于在成熟市场引入破坏性技术,而成功的新兴企业则发现了一个看重这种技术的新市场。(一个延续,一个创新,高下立判)

液压技术最终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它已经可以满足主流挖掘承建商的需求。但这一进步是由新兴企业实现的,它们首先发现了可以应用这种技术的早期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上积累了设计和制造经验,然后利用这个商业平台来冲击它们上方的价值网络。(典型的颠覆性路径,只需要时间来见证)成熟企业输掉了这场竞争,只有4家缆索挖掘机企业(英斯利公司、凯林公司、小巨人公司和林克贝特公司)姗姗来迟但也算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液压挖掘机生产线,从而维持了它们的市场地位,因而它们在普通挖掘承建商市场仍占有一席之地。(维持也是暂时一段时期,到了今天,这些公司已经彻底没了。。。)

但除了上述企业外,主流挖掘市场上其他大型缆控机器的领先制造商,则从未推出过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液压挖掘机。尽管一些企业也在铲斗铰接机械装置上部分采用了液压技术,但它们缺乏专业的设计能力和批量生产成本优势,因此也无法对抗液压技术对主流市场的侵蚀。(转型的决心不够彻底呀,慢性自杀)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所有这些企业都被新兴企业淘汰出了下水道、管道和普通挖掘市场,而大多数新兴企业则最初已在小型承建商市场锤炼了它们的技术能力。(小企业颠覆大企业,战略和技术都是全面超越的)

对比上述从变革中获利的策略,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其他许多行业(特别是硬盘、钢铁、计算机和电动汽车)内的新兴企业和成熟企业,在受到破坏性技术影响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作者果然提到了电动车行业,新势力三傻非常符合,哈哈)

当液压技术足以满足下水道和管道承建商对铲斗的需求时(针对吊臂工作半径也可描绘出一个类似的轨线图),挖掘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主流挖掘承建商改变了它们购买设备时所依据的标准。即使是在今天,缆索挖掘机的工作半径和拉举力量,仍然要远高于液压挖掘机,它们的技术发展轨道与液压挖掘机大致平行。但一旦缆控和液压控制系统都能达到主流市场的要求,挖掘承建商将不再根据哪种机器的工作半径更长,哪种铲斗的容量更大,来选择它们所需要的设备。两种机器的性能都足够好,缆控系统在这方面的优势已不再能够转化为竞争优势。(连最后的客户需求都倒向了液压挖掘机,缆索挖掘机真是太难了,不过如今这种产品也还在超大矿场里面还能看到,应用范围很小啦)

但承建商发现,液压挖掘机发生故障的概率要远远低于缆索挖掘机。特别是那些在拉举重型铲斗时,遭遇过因缆索突然折断而导致人员生命受到威胁的企业,一旦液压机器能够帮助它们完成这些工作,它们便很快用上了安全性更高的液压技术。(比亚迪刀片电池也是如此第一考虑安全性,老王远见卓识)因此,一旦两种技术都能很好地满足基本的性能要求,可靠性便成为市场选择产品的基本标准。(安全性可靠性,本身就是机械设计的第一原则)下水道和管道承建商很快便在20世纪60年代初采用了液压设备,在20世纪60年代末,普通挖掘承建商也紧随其后采用了液压设备。

考虑到20世纪50年代反铲挖掘机刚刚出现,市场规模还非常小,开发更大、更好、更快的缆索挖掘机来抢占当前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这显然要比冒险开发液压反铲挖掘机更有可能实现利润增长。因此,正如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那样,这些企业并不是因为自身无法开发这项技术而导致失败的;事实是,它们当中最好的企业一发现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它们的客户,便立即采用了这项技术。它们也不是因为管理层碌碌无为或傲慢自大而导致失败的;这些企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对它们来说,液压技术并无用武之地,等到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时,一切为时已晚。(说到底还是战略视野和原则性的问题)

我们发现,不管是面临延续性技术创新时取得成功的企业,还是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时遭遇失败的企业,它们竟然都是良好的管理决策自然或合理发展的结果。实际上,这也是破坏性技术会使创新者陷入窘境的原因。更努力地工作,更聪明地管理,更积极地投资,更认真地听取客户的建议,这些都是应对新型延续性技术所带来的问题的解决之道。但这些经营原则在应对破坏性技术时却完全失效,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还会造成反效果。(可惜了那些人可能失败了还没找到真正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者的窘境~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07)